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罗国杰先生的思想体系中,德治理论是一个重要问题域。罗国杰先生强调道德在社会治理中是不可或缺的,注重人的道德主体性在社会德治中的作用,把道德视为社会治理的"正心"之学;对"以德治国"的必要性、德治法治的关系以及如何实施德治等,都有许多著述;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是他一贯的理论主张。罗国杰先生学通中西,注重理论研究,更注重将理论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在罗国杰先生的"新德性主义"伦理学中,对诸多理论问题和社会问题,总是以一个学者的高度责任心和思想话语方式给出新的理论解决。  相似文献   

2.
法律和道德是规约人类社会行为的两大基本规范,二者虽同属上层建筑,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却呈现出多维差异和相互影响。这种哲学关联反映在我国的治国方略上便表现为"法治"(依法治国)和"德治"(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然而,在我国贯彻治国方略的历程中,却生发出三个亟待厘清的时代论题:一是法律和道德是否构成一对矛盾?二是德治是法治的基础还是法治是德治的基础?三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无重点之分?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表明,只有坚持法治和德治的刚柔并济、交相为用,才能真正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协同推进"四个全面",从而达成"善治",最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对以德治国的含义及其学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 ,就是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高度重视与充分运用、发挥道德的诸种社会功能 ,使道德成为治理国家与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方法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以德治国不是只要德治不要法治 ,而是要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弥补 ,使二者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道德主客体与"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一项指导社会政治实践的道德活动,是道德主体以一定的目的改造道德客体的特殊社会行为,不仅道德活动的主客体之间是相互作用的,道德主体本身也是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本文拟从道德活动本身和"以德治国"两个层面,遵循逻辑与历史一致原则,阐明道德主体的内涵、要求及其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古代西方走的是法治的道路,而当代西方却开启了复兴德性伦理的运动;古代中国走的是德治的道路,而当代中国却把法治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中西历史治理之道的反向运动表明,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协同共治。考量现实可以发现,治国理政面临着道德滑坡与违法乱纪的双重困扰,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协同,意义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需要强调的是,在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与协同中,德治具有价值优先性。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德治衡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今天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口号已上升为宪法原则 ,治国方略的转变已确定无疑。但是 ,关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 ,特别是如何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仍是理论界和实际生活中聚讼不已的问题 ,重法律与尊道德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或者成了因时、因地权变的口号。认识上的这些误区 ,既不利于法治建设 ,也不利于道德建设。考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 ,也就不仅只具有一点点理论的意义 ,而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治国方略的转变与道德主义的终结首先必须指出 ,在治国基本方略层面 ,法治相对于人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钱玉英 《学海》2001,(6):143-146
以德治国与社会稳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了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维护社会的稳定.社会稳定不仅需要法治,而且也离不开德治.今年年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这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力求阐明以德治国在维护当代中国社会稳定中的地位和功能,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把社会稳定问题进一步纳入国家道德控制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路径·功能·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路径开新: 统治、治理、善治将“统治、治理、善治”的治理演进形态作为现代德治的开新路径,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基本价值判断: 一是中国社会治理发展对于德治的需要程度; 二是人们对于德治价值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三是德治本身以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成果之于中国治理的满足程度。选择治理理论解读“以德治国”, 旨在强调德治并非与法治分庭抗礼, 更不存在任何弱化法治权威的意味, 而只不过是要表明或更好地表明现代治理的多元事实或者说社会控制的多元格局。政治国家、民族地域作为一个实体, 其强大与否, 并不仅仅得益于某种单轨的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9.
张桂珍 《学海》2003,1(5):5-8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任务时 ,提出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以德治国方略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更加明确了以德治国在内容、实践主体、实践方式和追求目标等方面所具有的时代性。以德治国内容的时代性以德治国是根据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而提出的 ,其内容有着与中国历史上的德治以及西方国家政治伦理完全不同的内涵。以德治国中的“德” ,既继承了…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9月19日,由上海市伦理学会、《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研究》课题组承办的上海市社联专场学术会议"德治与法治:治理的逻辑与路径"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和社科院的五十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参会论文四十余篇。与  相似文献   

11.
德治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不但必然同人治、法治相对照,而且也不可还原为政治统治,我们必须把它同政体类型和文化模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政体上说,按照孟德斯鸠的论述,只有共和模式才适合于德治,或者说,德治是共和的内在要求;从文化上说,孔子和柏拉图分别建立两种不同的德治模式。柏拉图的道德结构体系是现代社会得以发生的根本动力,原始儒学在此则具有不可逾越的结构性障碍,实质上,从历史图示来看,原始儒学只有与共和政体结合起来,实现由道德统治向道德治理的转换,才有可能充当现代社会的组织资源。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罗国杰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域。笔者认为,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罗国杰关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国家治理思想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和重要参考。在此文中,笔者从罗国杰关于法治与德治思想的内涵界定、关于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论述、关于如何落实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方略及其重要意义的思考三个方面,对其法治与德治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以德去刑”与“以刑去刑”作为儒法之争的焦点,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这种传统的“德治”与“法治”思想有其合理的内涵,应当辩证吸收。鉴古知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实践“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张践 《孔子研究》2015,(2):13-20
党中央提出要全面推进以法治国,同时也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古代儒家的社会治理思想包括道德引导、礼乐约束、法律治理三方面,这种体系性的社会治理观念,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方略,是通过将道德建设提升到一个制度的层面,从而夯实社会制度的伦理道德基础,加强对立法、司法和行政制度的伦理设计和道德监管,加强对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伦理教育和道德约束。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自律性和善恶鉴别力,以弥补法治之不足。同时德治从根本上来说,作为一种思想建设,归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因此,随着“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德法结合作为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的高度自觉。德法相辅相成的关系和我国数千年来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德治是良法善治的基石和保障。道德信仰为依法治国提供精神和信念的支撑,道德规范对社会长治久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道德教化为公民内在守法和真正的善治提供前提和滋养,领导干部重德力行为实施良法善治提供示范导向。以德治促进良法善治需要澄清德法关系上存在的误区,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以治理道德环境为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当代我国实施的以德治国需要正确认识传统德治思想的合理因素 ,同时又必须对传统德治思想作批判性的超越 ,意识到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差别 ,并坚持走德法兼治的道路 ,加强官德、民德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石家庄市岗上村独创了以《功德录》为代表的好人好事记录方式,以建档立碑为有效载体,大力表彰村民的善行义举,三十多年来一直注重发挥道德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积极推进以德治村,逐步建立起了包括宣传、评选、教育、保障、激励在内的一套德治体制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富有成效的德治模式,有效激励了村民的善行义举,为基层农村治理树立了榜样,也为以德治国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机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实施以德治国 ,必须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 ,以及有效的道德运行机制 ,这是以德治国方略中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它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建设。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机制 ,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要真正发挥道德的治国作用 ,就必须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 ,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的道德奉献与回报机制 ,这种机制能够保障营造出一种扬善抑恶的道德环境 ,改变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相脱离的现象。要使尽道德义务的人得到公正评价和回报 ,使不尽道德义务的人受到谴责和惩处。只有真正建立起扬善抑恶的有力的社会机制 ,与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虽已确定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但在学界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正当性仍有不同程度的分歧与存疑。因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正当性的证成,则是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转型亟需深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从法律与道德价值的同源性与交叉性、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同宗性与交叠性、法律与道德功能的独特性与互补性,立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原则正当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