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马克思与实践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在70年前葛兰西把马克思哲学称为“实践哲学”,多少是为了逃避狱中法西斯主义严酷的书报检查,那么在今天,“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哲学”已经成了人们竞相称引的命题,实践哲学的口号已经失去了轰动效应。但是,一些论者无论对实践哲学的理解还是对马克思哲学之为实践哲学的根据的理解中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就不可能得以深入。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这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成后,在20世纪20、30年代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时期得到充分展开,并在随后的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法国著名学者阿尔都塞在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围绕着意识形态的不同内涵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与对话,出现了拉克劳、墨菲…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德治衡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今天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口号已上升为宪法原则 ,治国方略的转变已确定无疑。但是 ,关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 ,特别是如何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仍是理论界和实际生活中聚讼不已的问题 ,重法律与尊道德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或者成了因时、因地权变的口号。认识上的这些误区 ,既不利于法治建设 ,也不利于道德建设。考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 ,也就不仅只具有一点点理论的意义 ,而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治国方略的转变与道德主义的终结首先必须指出 ,在治国基本方略层面 ,法治相对于人治。国家…  相似文献   
4.
郁建兴  徐越倩 《现代哲学》2005,(4):35-42,27
民族国家的架构尽管日益式微,但它在组织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和正在形成的全球公民社会中仍然占有首要地位。民族国家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方向以回应一系列挑战。相应地,对国家的研究在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资本、全球公民社会、全球治理与民族国家的关系研究构成了国家理论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是这种客观性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战略是分不开的。我们在经验意义上描述全球化的同时,更需要规范性地作出倡议和行动。全球化和全球化理论应受到理性的辩护,但是全球化需要变革,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理论需要批判。而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并不意味着需要回到国家主义,全球化的新分析框架应该建立在一种超越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二元对立的立场上。这种新分析框架强调对世界秩序的重建,强调对政治作出新的理解和开始一个新的政治时代。“承认的政治”应该是全球化的政治含义。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在70年前葛兰西把马克思哲学称为“实践哲学”,多少是为了逃避狱中法西斯主义严酷的书报检查,那么在今天,“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哲学”已经成了人们竞相称引的命题,实践哲学的口号已经失去了轰动效应。但是,一些论者无论对实践哲学的理解还是对马克思哲学之为实践哲学的根据的理解中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就不可能得以深入。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公民社会研究日益成为热门领域。时至今日,尽管对于公民(市民)社会这一源于西方的术语是否适用中国还有争论,但学术界的研究文献早已汗牛充栋,公民社会一词也在大众传媒上频频出现。在讨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前景时,制度环境多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也正因为如此,海外论者多用新生的(nascent)或初期的(incipient)来形容中国公民社会,有的甚至从根本上否认中国公民社会的存在及成长的可能性。当制度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的情况下,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之路何在?这无疑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价值概念的商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果从1980年杜汝揖同志在《学术月刊》(10月号)发表《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算起,哲学价值论(或曰“价值学”、“价值哲学”)研究在我国已走过了16个年头。时至今日,人们对于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仍未取得一个统一的定义。众多价值定义的提出,既是哲学价值论研究深入的标志,也表明了弄清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已成为推进哲学价值论研究的关键。纵观国内的价值理论研究,可以看到,学者们大多是以“主体—客体”关系的逻辑结构来定义价值的。他们或以客体的功能或属性规定价值,或以主体和主体需要规定价值,或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解庄子哲学为人生哲学。文中首先探讨了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本体论基础。接着阐述了庄子的人生理想及其理想人格,指出天人合一是庄子界设的人生最高理想境界,自然无为与逍遥自由构成了这种境界两方面的内容,体现这种境界的理想人格兼有精神超越又逃避现实的矛盾品格。文章最后部分从”有待”到“无待”、“有己”到“无己”、保身全生的养生观与安时处顺的生死观等方面,揭示了庄子关于人生理想实现道路与途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被一再唤起 ,反映出现实社会主义运动中人的自由和解放在不断延宕后终于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毫无疑问 ,求解这样的问题 ,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 ,与马克思的历史语境相交融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奠定新的思考起点。同时 ,产生这一问题的历史语境表明 ,我们不能满足于对马克思文献进行一般的考古学解释 ,而是必须自觉地带着当代人的生活旨趣去认识马克思 ,把历史的问题当代化。由此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问题的解决 ,应该是一个以当代的视界“回到马克思”的过程 ,或者说是一个通过“回到马克思”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