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经济伦理是指人们基于某种宗教、文化心理而对经济行为进行的道德判断。一种文化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伦理来实现的。韦伯认为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西欧发生是由于基督教经过宗教改革,产生了以“天职”观为核心的新教伦理,孕育了以工具合理性为实质的“资本主义精神”。而中国儒学中存在的则是价值合理性精神,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本文引申发挥韦伯两种合理性的思想,系统分析了以“义利观”为核心的儒家经济伦理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指出其对小农经济的适应性和对商品经济的排斥性。最后,又根据东亚儒学文化圈其它诸国经济起飞的事实,探讨了扬弃儒家伦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正>继《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研究》之后,王珍博士又出版了专著《东西方无神论哲学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该书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本书发凡证微,较有创新,我读后深感有所启发,愿推荐给广大读者分享。无神论思想是中国人文主义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凡是出现宗教狂热的时候,都有无神论思想家出来加以阻止,从而保证中国主流文化在"敬而远之"的中道上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无神论思想就成为宗教的一种伴生物而存在。  相似文献   
3.
张践 《中国宗教》2012,(8):40-41
今年夏天,北京的天气十分反常,阴雨连绵不绝。6月28日傍晚接到牟钟鉴先生的电话,得知吕大吉先生走了。顿时泪眼蒙眬,方知连日雨水不断,乃是昊天哭送吕公。回想30多年与大吉先生的交往,我虽然没有在先生门下拿过学位,但是自信受教时间之长,超过了他的任何一位博  相似文献   
4.
张践 《中国宗教》2022,(6):86-89
中国古代历史上,多元宗教并存, 政教关系稳定,因而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和宗教迫害,与欧洲中世纪相比,基本处于宗教和谐状态。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与国家积极引导各种宗教不断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严治教是分不开的。从严治教成为国家宗教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政府制定的各种诏敕、律令的引导下,各个宗教逐渐形成了从严治教的清规、戒律,树立了宗教的良好形象,使宗教团体与社会各方面保持了友好关系。其中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我们当代加强宗教组织从严治教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不过中国古代毕竟属于君主专制社会,不论是政府管理还是宗教自治,也有很多教训值得我们汲取。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是中国君主专制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专制统治扼杀了社会的发展生机。在宗教管理方面,明清时期的教训就是过度管理导致了正统宗教在思想和组织上的退化。当正统宗教不能满足人民的宗教需求时,就会出现民间宗教大发展的局面。而专制政府的强力打击政策,则又把民间宗教推到了反政府的立场上,成为农民起义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专制统治造成了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以封建社会稳定漫长而闻名于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一再受挫,危难重重?其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思想方面着眼,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一种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宽容态度。何谓“资本主义精神”?当代西方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列举了“时间就是金钱”,“信誉就是金钱”,“金钱可以生金钱”等等一系列资本主义社会的治世箴言后概括说:“我们可以给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下这  相似文献   
7.
正要将支持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与整个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潮结合起来,通过弘扬、学习、理解、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我们民族的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宗教中国化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2016年4月,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宗教工作提出了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为达成此目标,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弘扬中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践 《中国宗教》2012,(4):33-35
本文以僧籍管理的形成、演变过程为例,探索对当今宗教教职人员认定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在中国历史上,历代政府对佛教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以僧籍管理的形成、演变过程为例,探索对当今宗教教职人员认定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
浅析孔子的民族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在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孔子所开创的儒学思想始终是其主流。儒学文化对于各族人民,特别是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人民的心理造成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在民族问题上,情况更是如此。因此,研究孔子的民族思想,对于我们整理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