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序言徐敬德是十六世纪朝鲜的一位卓越的唯物主义者,他是关于“理气”理论中的唯物主义者,在朝鲜哲学史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说明本文之前,让我首先在这序言里简单地概述一下徐敬德前后时代的朝鲜哲学发展的梗概。日丹诺夫同志说: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既然唯物主义是在与唯心主义潮流的斗争生长和发展起来的,那末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日丹诺夫的《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对我们的哲学史研究工作是起了影响的。日丹诺夫在发言中批评了亚历山大洛夫的哲学史定义——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发展的历史,而提出他自己的哲学史定义——“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底胚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现在进行的讨论中,我们有些同志主张哲学史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另外,有些同志还是坚持哲学史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刘静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49-249
从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因受苏联日丹诺夫《在西方哲学史讨论会的讲话》的影响,哲学史研究都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七十年代之初更强调两军对战。从历史事实来看,无论中外,哲学中确实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学派及其斗争。但是,哲学史的全部内容是否可以完备无遗地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呢?从现象来看,哲学史确实有人自称既非唯心主义又非唯物主义的思想家,现代更多这样的人,过去我们一概将其划归唯心主义,或称之为变相的唯心主义,是否完全恰当呢?这个问题是个当下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五十年代以来,因受苏联日丹诺夫《在西方哲学史讨论会的讲话》的影响,哲学史研究都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七十年代之初更强调两军对战。从历史事实来看,无论中外,哲学中确实存在着唯物主  相似文献   

5.
苏联妇女代表团团员、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代亚非哲学研究室主任莫·特·斯捷潘尼扬茨教授1985年10月26日下午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陈筠泉、姚介厚、余丽嫦和金顺福等同志进行了座谈。双方介绍了各自研究所的概况和学术研究情况。斯特潘尼扬茨说,约夫楚克·敦尼克等主编的多卷本《哲学史》现在看来内容比较陈旧了。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正在主持编  相似文献   

6.
斯宾諾莎(1632—1677)是十七世紀荷兰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唯物主义哲学足欧洲資产阶級上升时期的思想表現。帝国主义时代的反动資产阶級哲学史家往往按照唯心主义观点来解釋斯宾諾莎的哲学,把斯宾諾莎歪曲成为唯心主义者和“有科学根据的”宗教家,这是根本不符合史实的。只有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才对斯宾諾莎的哲学作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哲学史对象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一件好事,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这门学科的特点与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中外哲学史的研究。 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中,哲学史研究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日丹诺夫在1947年所提出的哲学史定义:“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底胚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然是从与唯心主义派别斗争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那末,哲学史也就是  相似文献   

8.
正1957年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是建国之后前30年规模最大的重要会议,目的是破除来自前苏联日丹诺夫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军对垒"为哲学史定义的公式化教条。如果说从胡适到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第一次学术自觉,即把中国哲学史从经学体系中独立出来,构建了作为现代学科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那么,新中国建立后摆脱日丹诺夫定义的束缚,则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第二次学术自觉,即从变相的经学教条中解放出来,探索构建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我们室为研究生开设了“哲学史方法论”这门必修课。分为四个单元,学习和讨论了以下一些问题。第一个单元主要学习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着重讨论了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方面的问题。例如对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就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日丹诺夫的定义是正确的,在哲学史工作中出现一些简单化、公式化  相似文献   

10.
反对哲学史工作中的修正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哲学。它是我們研究各門具体科学的唯一可靠的指南。当然,对于哲学史工作者說来,不但不能例外,而且因为所研究的是哲学史,就更必須时时刻刻地紧紧地依靠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指导。所謂哲学史的方法論,从根本上說,乃是运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研究”哲学史,还是运用辯証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哲学史的問题。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爭的历史;在历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基本路綫的对立是非常鮮明的,第三条路綫是沒有的。哲学史的研究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最激烈的斗爭场所之一;在哲学史的研究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基本路綫的对立也是非常明显的,第三条路綫也是沒有的。因此,我們必須把哲学史工作中的两条路线尖銳地对立起来,必須坚持哲学史工作中的唯物主义路綫,捍衛哲学史工作中的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本刊的上一期里,我们发表了《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的评论员文章,希望哲学史界重视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工作。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把握中国哲学范畴的形成、演变以及各范畴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对弄清中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哲学范畴的发展不是自身的推演,而是根源于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实践。这里我们发表金春峰同志的《从范畴看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及其规律》,作者通过中国哲学史上“和”、“反”、“斗”、“合”、“分”等范畴的形成、发展及其同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研究,探索中国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规律。这是一种新的尝试。研究中国哲学的范畴,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我们欢迎大家从不同的方面撰写论文。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论文集”(1958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集了他在解放后用马列主义辞句装璜起来的七篇论文。著者的自我评价并不低,认为“对于学习中国哲学史也可能还有—定的用途”“供大家参考”(论文集序)。要是说这本书可供学习中国哲学史参考的话,那只能说是给予我们一个典型的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界限,歪曲中国哲学史的基本面貌,宣扬唯心主义和散布修正主义观点的反面教材。作者说解放后他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以哲学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个思想为指导的。几乎在许多文章开端就摆出这句话,而实际上作者论文的基本观点都是货真价实的“新理学”观点的继续。这是读者要特别警惕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P.莱蒙认为,恩格斯的辩证哲学是根据“意识形态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而在科学上是个失败。为了证明他的这一观点,作者竭力贬低恩格斯对科学辩证法所作出的贡献。在他看来,似乎恩格斯对哲学史上的辩证哲学家,除了黑格尔以外,十分无知。此外,作者把恩格斯关于“运动着的物质的永恒循环”这一光辉观点歪曲成为“永恒反复”,从而把恩格斯同反辩证法的敌人尼采等同起来。作者还硬说恩格斯只是简单地把黑格尔“颠倒”过来,从而陷入了经验主义,此外,他又指责恩格斯把“意识形态命题当作理论”而向唯心论求救,胡说什么辩证法三定律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新教条和自夸为科学终极的新神秘主义”。总之作者认为,辩证法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或者要唯心主义,那就要辩证法,或者要唯物主义,那就不要辩证法,二者不可兼得。这种立场代表了西方一部分资产阶级哲学家力图把唯物主义和弁证法割裂开来的企图,其实质还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与哲学史是密切相关的。恩格斯曾说:进行理论思维的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研究哲学必须通晓哲学史。作为一个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更必须通晓中国哲学史。当然同时亦必须对外国哲学史有较深的了解。西方英美德法各国的哲学家都尊重本国的哲学传统。这种精神是值得注意的。以前西方学者写西方哲学史,书名就称为“哲学史”,意谓西方哲学就是哲学的全部。这是西方中心论的表现,罗素比较谦虚,他所写的哲学史书题为“西方哲学史”,晚年又著“西方的智慧”,表示西方以外东方也有哲学,这是客观的态度。近十年来,国内出版了多种“中国哲学史”著作,这是好现象。但因受日丹诺  相似文献   

15.
保加利亚杰出的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托多尔·巴甫洛夫的四卷本的哲学著作选集中汇集了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哲学史、伦理学、美学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著作。应该指出,作者的科学兴趣是多方面的,对他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的探讨是深刻的,周密的,他善于把这些问题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作者既是一位对资产阶级思想家和修正主义者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展开无情批评的战斗的唯物主义者,又是一位为工人阶级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奋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哲学是欧洲思想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宝库,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他们都无不或多或少地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古希腊,而马克思则是唯一科学地把握了希腊哲学史和希腊精神的人,他从来没有被限制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圈子里,后来他在  相似文献   

17.
一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唯心主义问题,在1957年举行的中国哲学史讨论会上,曾是大家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到现在,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我们觉得这个问题仍然有提出和讨论的必要。因为二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的实践证明,我们在评价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哲学方面,问题是很多的。简单地说,我们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哲学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用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自从苏联哲学史科学诞生之时起,就面临一项重要任务:给唯物主义学说“恢复名声”,阐明它在哲学史中的真正地位和影响。这是因为几百年来,各种各样的宗教神学家和唯心主义者对唯物主义学说讳莫如深,同时又作了歪曲。在这方面,近代哲学的始祖之一培根的创作在创立真正科学哲学史的事业中,无可非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1924年出版的K. 米洛诺夫的著作,是苏联关于培根的第一部专题学术著作。它是从党性和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来阐发这位英国思想家的生活和学说的一个有趣尝试。米洛诺夫确定了研究伟大唯物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精神史杰出成果的那些伟大学说中,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按照恩格斯的著名定义,他“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自然都要有意无意地总结以往的哲学发展。但是,这一事实不应掩盖黑格尔在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特殊的、实际上是举世无双的作用。黑格尔不仅是马克思以前的第一位,而且是唯一的一位这样的思想家:他对哲学史进行了专门的系统研究,并且认为这种研究是制订新的哲学体系所必不可少的(即使不是唯一可能的)方法。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是一个“最早了解全部哲学史的人……”。黑格尔没有局限于对各  相似文献   

20.
作者(R.W.Sellars,1880年一)是批判实在论代表之一,美国密支根大学教授,《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的编委,著有《批判实在论》、《进化的自然主义》等书。本文原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1965年3月号,译时作了删节。作者说他主张“进化的唯物主义”,“拥护渐进论”,“同萨特尔的存在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作者认为,英美经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是现代哲学斗争中的三个主要竞争者。他反对各派哲学之间的斗争,要人们放弃对自己哲学的信仰,彼此“相互滋养”,并且要减少“哲学上的文化隔阂”,创立和追求一种既不属于这三派哲学但又把它们的特点融合起来的哲学。在谈到辩证唯物主义时,他对现代修正主义者歪曲利用马克思早期著作颇感兴趣。他一方面诽谤和歪曲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唯物主义同黑格尔辩证法的混合”,是按照黑格尔的正一反一合思考问题,并且“难以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另方面企图模糊、取消辩证法同庸俗进化论的界线,辩证唯物主义同存在主义和新实在论的界线,寻求什么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甚至胡说什么“列宁寻求建立一种实在论”。作者说,存在主义在欧洲已成了流行品,它“作为第三哲学势力起作用”。他认为,存在主义的着重点就是人的状况问题。作者把萨特尔当作存在主义的代表,认为他对于研究这三派哲学“最有用”。他说萨特尔的观点是自然主义的和人道主义的。然而,他却无意中给萨特尔帮了倒忙,道破了萨特尔伪装赞成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认为他既想避开唯物主义又想避开唯心主义,力求用妥协的办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走中间道路。色勒士的观点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竭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文化渗透”时,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企图在哲学上使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彼此调和、互相融合,并且同现代修正主义者“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