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论文集”(1958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集了他在解放后用马列主义辞句装璜起来的七篇论文。著者的自我评价并不低,认为“对于学习中国哲学史也可能还有—定的用途”“供大家参考”(论文集序)。要是说这本书可供学习中国哲学史参考的话,那只能说是给予我们一个典型的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界限,歪曲中国哲学史的基本面貌,宣扬唯心主义和散布修正主义观点的反面教材。作者说解放后他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以哲学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个思想为指导的。几乎在许多文章开端就摆出这句话,而实际上作者论文的基本观点都是货真价实的“新理学”观点的继续。这是读者要特别警惕的。  相似文献   
2.
元朝在灭亡南宋统一中国之后,蒙汉两族由长期对抗开始走向交合,元蒙贵族也逐渐脱离漠北氈酩之风习,开始了他们的封建化过程。为适应这一过程的需要,一方面,积极吸取以儒家为主的汉族文化。在哲学思想方面,从世祖忽必烈开始,就重视理学,至皇庆二年(1313)程朱理学第一次取得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加强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中,海外贸易随疆域的扩大而扩大,民族、国际间相互交流的广泛,促使元朝科学技术之昌盛。唯物论无神论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王夫之“内成”、“外生”概念的辨析衷尔钜王夫之在所撰《周易外传·系辞上传第六章》中提出过“内成”、“外生”两词语,与他改造佛教的“能、所”并赋于其崭新的内容还有所不同,这似乎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前所未见的独创。有不少具较高声望的学者也据此论证王夫之把事物的变化概括为两种形式:“内成”为事物内部的量变、质的渐变;“外生”为超出其规定性范围而发生的质变。笔者在由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国唯物论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所执笔的《王夫之的唯物论思想》一章中亦曾沿袭此说。今经进一步研究,却疑惑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