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伦理学面临广度拓展和深度发掘两大理论任务,前者属于问题域的开显,后者属于伦理学自身的深化。为摆脱成果多、质量低的窘境,当代中国伦理学必须在“不再是”“正在是”和“尚未是”三个维度上拓展和深化。在“不再是”的框架内,从发生学视角深化道德观念史与道德实践史、文化的伦理性的研究;在“正在是”的视阈中,公共性危机的伦理省思、制度与体制伦理学、德性论困境与规范论难题、不同道德范型之间的冲突与通约,将成为亟待深入分析和论证的问题与难题;朝向“尚未是”的当代中国伦理学,必须关注现代技术的二重性、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上的人类伦理学的滥觞和走向心灵深处的道德哲学。而完成以上理论任务的思维能力正是判断力、思索和意愿,而这些能力只有在“实际性”生活的体验和沉思中才能培养起来。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伦理学最重要的使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伦理基础,为实现这一使命必须融通古今中外各种思想资源。从而,其发展的合理路径是一种三维异质的结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性三种路径或范式的"和而不同"。在这一构想基础上,甘绍平《伦理学的当代建构》一书作为发展当代中国伦理学之现代性范式的典范,就可以从使国外伦理学的积极成果成为中国特色伦理学有益滋养的视角得到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话语的学术脉络上受到西方普遍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压迫,亟须从形态学视角上进行转化。普遍主义理解范式遵循"普遍理论—中国应用"之进路,陷入应用难题。"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式遵循"中国传统—当代建构"之进路,陷入建构难题。普遍主义理解范式与建构论文化信念之阐释之间的话语断裂,割裂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形态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形态学"视角敞开了"跨学科条件、跨文化条件、跨时代条件"的形态学视界,它强调从形态过程的关联性视阈把握人类道德生活和伦理关系的整体、类型和结构化趋势。我们只有创造性地融入"形态学"视角,特别是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视角,才能整体把握生命伦理学的道德形态过程,真正开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赵浩 《道德与文明》2018,(4):119-123
当代伦理学研究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经验趋向,这一趋向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回到"道德生活",以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为理论建构的基石。它肇始于美德伦理学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批判,兴盛于后现代伦理学,并在当代多元社会现实中继续深化,逐渐形成崭新的研究范式。回到"道德生活"将给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伦理学提供参与当代伦理学理论形态建构的主体机遇,推动西方伦理学理论的本土化与中国伦理学理论的全球化。同时也需要对这一趋向进行反思,避免研究的碎片化,将研究提升到本体论层面上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变化总会影响到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和实践模式。"微时代"的来临推动了"微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微伦理学"并不代表一个新的伦理学概念或范式,只借它来反映伦理学在当代的研究出现了视阈窄化、理论碎片化、价值导向世俗化等倾向。这些倾向造成了伦理学的部门化分割、追随性遮蔽引领性、底线挤压崇高等不良后果。因此,微时代的伦理学需要在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上,会通时代精神,坚守伦理学的学理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关于“分析进路的伦理学范式”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引人关注:“科学性的描述,使得道德既不通达‘天理’(因为形而上学被否定了),也不脚踏实地(因为‘道德’变成了对概念的词义分析,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而不指导生活和行动)。”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作出回应,并澄清一些问题。按照笔者的理解,邓安庆在《分析进路的伦理学范式批判》一文中所作的并非是对分析哲学本身的批判,也不是对整个分析进路的伦理学的批判,而只是对那种不适当地把分析哲学方法应用于伦理学研究的某些“范式”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社会走向“和谐”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伦理学如何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并由此使自身作为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有鉴于此,本文拟围绕“发展中国伦理学的基本类型”问题,从西方伦理学的类型区分,中国伦理学的类型选择,规范论、应用伦  相似文献   

8.
传统哲学借助哲学家的“思想实验”对道德进行研究,新近兴起的实验伦理学采用“科学实验”范式来探索伦理问题,特别是致力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道德责任和道德价值的心理模式与认知机制研究.作为一种用实证方式探索伦理问题的有益尝试,“科学实验”的应用能够拉近“应该”与“是”的距离,使科学与人文走向合流.  相似文献   

9.
《周易》非常重视“交”和“感应”,咸卦很好地体现了《周易》当中的“交感”思想.我们认为“交感”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天地交感化生万物就是一种宇宙生成论,讲述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是如何产生的;男女交感始有人伦是一种社会伦理学,凸显了社会伦理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而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则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是占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境界。“交感”的思想在中国哲学上有重要的价值.对宋初周敦颐和二程的道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应当包含根基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证,而且还应当包含价值论的支撑和伦理的规范。因此,提出“发展伦理学”这一概念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展伦理学,既是传统的伦理学(元伦理学)在当代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也是对传统伦理学的发展。它是社会发展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唐凯麟教授 5 4万字的大作《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细细读来 ,生出许多感受。客观而言 ,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 ,但如何形成有中国特点的现代伦理学却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唐凯麟教授在这方面进入了深入的探索。伦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其根基在于生活 ,也只有源于生活的伦理学 ,才是有生命力的伦理学 ,中国现代伦理学的源泉也只能是中国现代的社会生活。唐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伦理学的学者之一 ,《伦理大思路》可说是他对自己近二十年来伦…  相似文献   

12.
“制度伦理学”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制度伦理学”研究的近况刘怀玉(河南省社科院450002)近两年,学术界设想从多方面构建一门原有伦理学体系中并不显性存在的新学科——“制度伦理学”。这门刚刚开始建立的交叉分支学科,迄今尚无统一的名称;除“制度伦理学”这一较为公认的叫法外,还有例如“伦...  相似文献   

13.
一在当前众多的伦理学研究书籍中,吾淳教授的《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下引仅注页码)值得注意。与通常关于中国伦理史、特别是儒学伦理史的著作仅仅概括伦理学史不同,此书从明确地区分作为社会实践的“伦理”和作为思想  相似文献   

14.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使当代伦理学研究从对普遍化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体系的知识论建构转向对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关切.在这种变革中,当代伦理学研究实现着从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转变,引发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和德性伦理传统的当代复兴,从而使伦理学的人学价值意蕴得以彰显.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实现问题意识与理论意识的互动、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整合、道德共识与差异伦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伯纳德·威廉姆斯是20世纪哲学伦理学领域颇具建树的人物.他以“我应该如何生活”的古老传统命题为切入点,质疑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主张伦理学的不可法典性,“颠破”传统规范伦理学中的见解,对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他的这种“颠破”具体体现在他对结果主义(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批判,以及试图利用“内在理由”和“实践必然性”等概念来重申伦理生活的本质和复杂性上.  相似文献   

16.
李喜英 《学海》2007,(3):46-50
从表面上看,元伦理学似乎对人类道德实践没有实际作用,因为它远离了客观现实生活,仅仅是对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偏离了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旨趣和道路。然而,元伦理学并没有因此而丢掉其作为伦理学的学科身份。通过对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主要观点的分析,本文认为,它并没有和传统规范伦理学产生彻底“断裂”,只是谋求对伦理学的道德概念和判断进行科学的逻辑论证,以此保证其伦理学的“科学”品格,进而间接地对人类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安延明 《世界哲学》2005,2(3):57-67
"诚"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以中国古代经典为例证资源,借助当代语言哲学手段,对该概念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还将它与西方思想中的Sincerity进行对照,以期在比较中揭示出这两个貌似对应的概念各自具有的范式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海德格尔哲学严重缺乏伦理学面向。但事实上,从早期的《存在与时间》到中期的《哲学论稿》再到晚期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海德格尔都深刻地论述了伦理问题。只不过,海德格尔批判了西方历史上一切以“理性人”“知识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而代之以本真生存的存在论的“人道”。《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集中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萨特实存的或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直接指出不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而是真正的“人道”必须是“存在论”的。因此,虽然海德格尔自身无意建立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他也反对某种“元伦理学”存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他的存在论思想如他自身所言是一种“源始伦理学”。《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道出了在现代日常生活世界中感性的和实践的人的真正本质与尊严,提供了建立现代和后现代所需要的新伦理学的可能性并起到了思想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一些具有研究范式和创新路径意义的问题。这包括: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当代解释力;从本体论的根基看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性质;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探讨;“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是我们同时代人”的争论;文本学和解释学引发的马克思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批评性话语;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与会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学术走向;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等等。这些问题构成了一种前提性的批判,为提出建构中国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而建构中…  相似文献   

20.
生命伦理学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着眼于群体健康是当前生命伦理学发展的趋势。在群体水平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中,有关“正义”的概念是核心的问题。涛慕思·W·博格提出了正义的“关系概念”,借以考察范围广泛的社会制度与健康结果的产生具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进而强调社会制度的制定者和支持者对其产生的健康结果负有责任。通过对此“关系概念”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国内健康领域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