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伦理学的发展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的使命是建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伦理秩序。为履行这一崇高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通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华优秀传统伦理学和国外伦理学积极成果三种资源,以构建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的话语体系。在为此并为充分提高其影响力和话语权而努力的过程中,当代中国伦理学工作者本身必须要有自觉和强烈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信"。  相似文献   

2.
从价值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书写"做中国伦理学"的价值方案,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立足人类文明步入"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语境,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当下中国的价值语境、价值意蕴、价值使命、价值实现等多重维度入手,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本色,致力于实现"美好生活"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伦理学界近来关于德性(美德)伦理的研究,当然有其社会和伦理学发展的国内背景,但毕竟还得益于来自当代英美伦理学"德性的复兴"之推动,这就提出了"多元视角中的德性伦理学"问题。西方德性伦理学首先是在英美伦理学界实现"复兴"的,其实质是要求道德生活更具体化、更人情化,更重视个人德性及其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其形式可以概括为"行为分析中的德性伦理学"。但是,鉴于现代化的尚未完全实现,对于发展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德性伦理学"更为重要的则是麦金太尔的"现代性批判中的德性伦理学"。  相似文献   

4.
陈来先生新著《儒学美德论》借镜美德伦理学把握美德伦理研究中的中国问题,思考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寻找中国道德思想的出路,促发了儒家伦理学的理论自觉,开辟了当代儒家伦理学发展的新路径.沿着陈先生的理路系统地探讨儒家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可以发现:不同于以行动为中心的规则伦理学,作为一种(广义的)美德伦理学,儒家伦理学以行为者为中心,核心主题在于"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同时,儒家伦理学超越了"行为与品质"/"规则与人格"二元对立的伦理学范式,克服了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美德观念的狭窄性和抽象性,而是朝向一种整体性的理想人格.特别地,儒家理想人格不仅追求道德上的完满,更进而寻求在天人关系中安顿生命与价值,具有深切的形上意蕴.整体而言,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背景之下,儒家伦理学蕴示着一种相对更优的未来伦理学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5.
赵浩 《道德与文明》2018,(4):119-123
当代伦理学研究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经验趋向,这一趋向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回到"道德生活",以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为理论建构的基石。它肇始于美德伦理学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批判,兴盛于后现代伦理学,并在当代多元社会现实中继续深化,逐渐形成崭新的研究范式。回到"道德生活"将给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伦理学提供参与当代伦理学理论形态建构的主体机遇,推动西方伦理学理论的本土化与中国伦理学理论的全球化。同时也需要对这一趋向进行反思,避免研究的碎片化,将研究提升到本体论层面上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6.
做中国伦理学,只有扎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与当代社会生活,打通观念世界与生活 世界,才是促成中国伦理思想创发的“源头活水”;只有运用新的理念和问题框架对传统伦 理话语进行理解和呈现,并在当代伦理学的理论光谱中加以辨析,才能书写出有生命力的当 代中国伦理学。由此观之,当代中国伦理学的研究和书写范式亟待突破。既要告别单纯哲学 史的心态,又要警惕过度理论化的陷阱;应该重返中国伦理学的精神“原乡”,立足中国伦 理思想原典,探究元问题和元概念,重建中国人自己的伦理精神家园。以“情”的概念史寻 绎为例,可以管窥中国伦理学书写中“厚概念”的生成创化及其对伦理学范式创新的典范意 义,从而回归一种“温暖”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话语的学术脉络上受到西方普遍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压迫,亟须从形态学视角上进行转化。普遍主义理解范式遵循"普遍理论—中国应用"之进路,陷入应用难题。"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式遵循"中国传统—当代建构"之进路,陷入建构难题。普遍主义理解范式与建构论文化信念之阐释之间的话语断裂,割裂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形态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形态学"视角敞开了"跨学科条件、跨文化条件、跨时代条件"的形态学视界,它强调从形态过程的关联性视阈把握人类道德生活和伦理关系的整体、类型和结构化趋势。我们只有创造性地融入"形态学"视角,特别是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视角,才能整体把握生命伦理学的道德形态过程,真正开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命伦理学的“问题域”还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生命伦理学在问题域上呈现日益明晰的还原路径:由"历史还原"展现其文化路向;由"逻辑还原"凸显其原则进路;由"实践还原"揭示其难题取向。从该视角审查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式不可避免地遇到从"一般性话语"到"具体项目"之间的断裂。由此两翼出发,中国生命伦理学亟须进行三种认知旨趣的问题域还原:"一般性话语"之旨趣,在于辨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文化路向与原则进路;"具体项目"治理之旨趣,在于诉诸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实践智慧;"具体项目"与"一般性话语"之关联的旨趣,在于展现生命伦理学的"伦理分层"路线。这些认知旨趣唯有落实于中国生命伦理学的语境勘测与国情应对,才能进入中国生命伦理学之"问题域"。  相似文献   

9.
时代的变化总会影响到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和实践模式。"微时代"的来临推动了"微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微伦理学"并不代表一个新的伦理学概念或范式,只借它来反映伦理学在当代的研究出现了视阈窄化、理论碎片化、价值导向世俗化等倾向。这些倾向造成了伦理学的部门化分割、追随性遮蔽引领性、底线挤压崇高等不良后果。因此,微时代的伦理学需要在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上,会通时代精神,坚守伦理学的学理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近些年有关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已经逐渐为国内伦理学界所关注,但从总体来看,国内美德伦理学的当代研究仍处在复苏初期。考虑到美德伦理学曾经长期是以儒家伦理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形态和学理进路,在现、当代中国伦理学语境中重释、乃至重构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德伦理学理论,似乎更有理由要求更多更高的理论关注和学术探究。因此,本文主要对美德伦理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究,主要涉及关于美德伦理学的身份再确认;关于美德伦理学的基本方法论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与"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所面临的几种指控。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生命伦理学学科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一种立足当代生命伦理实践,既吸取西方成果又基于中国哲学思考的生命伦理学还有待形成。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生命伦理学界有必要在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路径、基本理念和中国贡献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相应的突破:坚持中心与两翼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倡导敬畏生命的基本理念,努力提供中国思想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使当代伦理学研究从对普遍化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体系的知识论建构转向对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关切.在这种变革中,当代伦理学研究实现着从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转变,引发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和德性伦理传统的当代复兴,从而使伦理学的人学价值意蕴得以彰显.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实现问题意识与理论意识的互动、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整合、道德共识与差异伦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伦理学经常被认为是与理论伦理学相对的"应用的"或"实践的"伦理学,是伦理学的新范式或者是超出伦理学范围的交叉学科。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基于对伦理学及其应用概念的错误理解,应用伦理学确切地说是对专门领域的伦理问题的思考,作为一门学科,它是与一般伦理学相对的专门(领域)的伦理学,没有亦不会超出伦理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共同主办、井冈山大学与江西伦理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几十个科研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关于"当前伦理学研究与青年伦理学家的学术使命"的主题发言.与会代表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伦理学不是以"个体的人"为基础的"抽象的人道主义"伦理学,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社会历史科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建立的"制度伦理"。马克思的伦理学实现了从个体本位的"抽象人道主义伦理学"向社会关系本位的"社会批判伦理学"的转变。正是因为马克思实现了上述伦理学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被称为"哥白尼式革命"。这一革命为共产主义的人类自由和解放的伦理承诺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伦理学原理。但马克思并非是"伦理中心主义"的,在其现实性上,马克思的伦理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规律为基础的"制度伦理学"。  相似文献   

16.
论西方伦理学的道德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西方伦理学的道德论证,指西方伦理学对人类道德生活的论证方式。作为一门哲学的基本学科,两千多年来,随着西方社会从古代经中世纪直到现、当代的发展,西方伦理学的道德论证方式也经历了相应的变化。这一演变不仅形成了西方古代和现代的两种伦理学范式,而且还反映出西方古代和现代道德生活的不同。了解这一过程,不仅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西方伦理学的发展线索,而且对于我们合理地组织当代社会的道德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本文拟根据德语的相关文献,从古代的幸福论和现代的义务论、客观的宇宙论论证和主观的人类学论证、最高的价值是不可…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现代性"具有内在关联,它不仅帮助"判定"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而且"型塑"了当代中国人的"历史意识",还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中国道路"的探索,其根本宗旨也许正在于为人类的未来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基于"中国现代性"之上的"中国经验",极有可能开辟"一种新的现代性文明形态"。这种新现代性既是"现代性一般"与"现代性特殊"的统一,又是"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也是"中国理论建构"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5月20日~22日,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在京成功举办了当代生命伦理学研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4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与会,就"纽伦堡的遗产、生命伦理学的原理和当代科学技术的挑战"会议主题进行研讨。会议围绕纪念《纽伦堡法典》70周年等六个专题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邱仁宗研究员致开幕辞。他指出生命伦理学是一门科学而非随意的大杂烩,需要特有的研究范式。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公认的研究范式。同时,  相似文献   

19.
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是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趋势特点。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复兴下的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和趋势影响了具体学科的研究路径,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基点、研究内容和方法。"人之主体性"的研究基点、哲学人类学的方法特色、存在主义的伦理阐释方式、对道德主体的价值定位、对道德精神史的认知、对后资本主义社会新矛盾的判断等奠定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存在主义人类学范式的研究基础。存在主义人类学既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阐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的方法,又是线索。历史逻辑与主体认知相结合的方法,是将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规律与主体观念结合在一起论证道德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道德的基本方法,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论原则。在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中,从人的角度出发,突出人和人的主观性之研究特点日渐突出:它反映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认识中,呈现在当代俄罗斯伦理学家的研究内容里,还表现在对未来发展的道德预测中……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代表西方伦理学史流变的最新动态,它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超越既有突破后者的道德关怀和道德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修正其伦理学方法论的一面.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批评和否定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侧重于否定和摧毁现代西方伦理学体系.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修正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试图重新确立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必须兼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