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哲学史学科在大陆和港台分别发展。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劳思光出版了《新编中国哲学史》一书,运用西方逻辑解析这个"思想上的显微镜"去探寻中国哲学的"基源问题",以"心性"等理论为设准阐释和评价中国哲学,尝试写出一部"有哲学"的中国哲学史。解析劳思光的哲学史观和方法论,对于把握港台学者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点、推进中国哲学史学史的深入研究、继续探寻当下或未来的中国哲学史书写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胡塞尔的一组题为"哲学史中的目的论"遗稿为关键文本,来揭示他的哲学史观的基本问题。首先,阐明胡塞尔如何通过揭示哲学理念之始创和再创将整个哲学史阐释为一个目的论性质的发展过程;其次,论证他所谓"哲学史中的目的论"的实质是"理性目的论";最后,批判性地反思在胡塞尔哲学史观中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更加广泛地加强中国哲学史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中国哲学史学会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中国哲学史学会将进行会员登记,同时也吸收一批学术界的青年学者加入学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第一,中国哲学史学会是由从事学习、研究和弘扬中国哲学的学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属于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哲学史研究是张岱年先生的主要学术领域之一。顺此,哲学史方法论就成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他的哲学史方法论的最为显著之成果,在其早年有《中国哲学大纲·自序》里的相关讨论,在其晚年则有专著《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的问世。对于此二者,学界已多有关注。然而,写作《中国哲学大纲》之前,张岱年先生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所撰的两篇书评,由于没有收入《张岱  相似文献   

5.
柴文华 《哲学动态》2012,(10):44-51
老子和冯友兰都是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的哲学家。冯友兰虽然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对老子思想也非常重视;在其"三史"[1]和"六书"[2]中,冯友兰提出了系统的老子观。那么,建国前冯友兰的老子观都有哪些内容?他与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中国哲学史家的老子观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6.
金岳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之“审查报告”中,认为“中国哲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是“把欧洲的哲学问题当作普通的哲学问题”来对待,同时“把欧洲的论理当作普通的论理”来对待;另一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当作中国国学中之一种特别学问”来对待,同时把欧洲论理学当成一种“特别的”而非“普通的”论理学来对待。第一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史写成“在中国的哲学史”,第二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史写成“中国哲学的史”。如果按照第二种写法去写,则有两个根本的设定:欧洲的哲学不是普世哲学,而只是诸多哲学之一种;欧洲的论理不是普世论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哲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于4月8日联合召开座谈会,邀请在京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学者,讨论中国近代哲学的形态和特点问题。与会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单位的专业工作者张岱年、石峻、任继愈等20多人,西北大学张岂之提交了书面发言。讨论会围绕中心议题,广泛涉及了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研究的四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可以多样化或多元化。下面所谈的 ,只是其中可能的一种。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 ,我主要想谈谈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问题 ;二、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 ;三、“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问题 ;四、方法论的问题。一、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哲学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学说、体系 ,这些学说和体系在哲学史的研究中往往主要被理解为历史的存在。然而 ,按其本来意义 ,它们首先是历史上的哲学创作 ,是出现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原创之论。以中国哲学而言 ,历史上一些重要哲学家所立之说 ,就是他那个时代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基本理论特质的探讨构成了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30—40年代,著名哲学史家汤用彤先生首倡玄学哲学是本体论之论,并将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发展看作是中国哲学史上从宇宙生成论向宇宙本体论的转变。在他看来,汉学执滞于经验,“本天人感应之义,由物象之盛衰,明人事之隆  相似文献   

10.
从中华民族文化看中国哲学的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文化的精华部分,集中表现为哲学。我们撰写的《中国哲学发展史》给中国哲学史定义为“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的认识史”,这个看法提出已有十年,现在仍然没有改变。根据多年来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经验和走过的曲折道路,深感考察中国哲学不能仅限于哲学本身,如果能把视野扩大,从民族文化发展的广度来考察中国哲学,可能看得更清楚些。  相似文献   

11.
一 把中国哲学钻了一遍以后,我认为,中国哲学是十分丰富的。中国有哲学、有哲学史,不过,它不同于西方的哲学史。西方社会、中国社会、服从共同的规律,但各有特点。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也服从共同的规律,也各有特点。不可以用西方哲学史范围中国哲学史,也不可以用中国哲学史范围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最精彩的是古代和近代两段。中国哲学史最精彩的是由春秋到清初的一段。这是由不同的社会原因造成的。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哲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室,联合发起和组织“中国近代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座谈会。会议于1981年8月17至18日在广州举行。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山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广州师范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工作者、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于1982年6月21日至24日召开汉—唐哲学研究座谈会,与会者有石峻、王沐、李希泌、杨宪邦、易一介、徐敏、辛冠杰及其他在京的中国哲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30令人。会议期间,回顾了汉—唐哲学研究情况,议论了汉—唐哲学的范围和特点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汉—唐哲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座谈会呼吁全国哲学史研究工作者加强汉—唐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落根” ,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而且是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命运之现实问题 ;严肃的理论反思、理论诉求则是现实观照、现实筹划之可行性的重要保证。为此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华侨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发起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2 0 0 3年年会于 1 2月 8— 1 0日在华侨大学举行。与会 80多名学者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生活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展开讨论 ,达成诸多共识。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相似文献   

15.
张岱年与中国哲学问题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问题史研究,探讨了一种有别于一般的中国哲学发展史研究的形式与方法,并以这样的形式与方法在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学术成果.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实情况来看,张先生的中国哲学问题史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对传统的中国哲学的考察中"深悟其精义",启发我们对于中国哲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同时,也能够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方法启示,有助于我们从中国哲学问题的角度去关注、总结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拓展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促进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不理解《周易》就不能写好与理解好中国哲学史。以往之中国哲学史研究,由于对《周易》及汉代易学没有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中国哲学史之重要思想的系列错解。对此,我们以对《老子》第四十二章、周敦颐《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二程思想和朱熹《仁说》的解读需要深切把握《周易》及汉代易学思想为列,指出冯友兰、牟宗三、劳思光等诸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缺失。新时代应该有新的真正能够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哲学史》著作,正确解读《周易》经传及其发展史是成功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最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该著汇集了作者近20年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作者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哲学史观和哲学史方法论思想,深入地探讨了他重写“中国哲学史”的经验、教训,详细地考察了他关于中国走向自由民主之路的沉思,深刻地揭示了他在建构中国哲学史学科和创新中国哲学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推进“冯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在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常见研究者区分一个古代哲学概念的各种含义,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将 "天"这个概念区分为 "物质之天"、"主宰之天"、"运命之天"、"自然之天"和 "义  相似文献   

19.
正"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中国哲学史》杂志承办,于2017年10月28日至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00篇,参会学者逾百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编辑共济一堂,就中国哲学的学术思想、《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发展等问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近些年来,经学研究的兴起,是中国哲学研究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如何把经学研究与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于十一月创刊。它是一个专业性学术刊物,以学术性为主,兼顾知识性,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读者对象为中国哲学史专业工作者、业余爱好者和大专院校文科师生。该刊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反映中国哲学史领域的学术成果,并注意发现人材,培养新生力量。它将为读者提供中国哲学史的各种理论问题和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的论文;中国哲学各种思潮、流派的探讨、研究和哲学家思想的分析评介;哲学古籍的考证、校刊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