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人自己的第一种知识社会学之创建 是谁最早把西洋的知识社会学介绍到中国来的?据著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是当时燕京大学教授李安宅先生(1900—1985)及其老师张东苏先生(1886—1973)。李先生以《孟汉论知识社会学》为题,把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知识社会学引论》(Ideology and Uto-pi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一书的第5编,从1936年在英国伦敦出版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哲学没有“人类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主要依据三类命题判定中国哲学有“人类中心论”:一是“人为天下最灵”,二是“人最为天下贵”,三是“人者天地之心”。“人为天下最灵”的观念出现很早,《尚书·泰誓上》中就有“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的话。“人最为天下贵”的说法,更为常见。《孝经·圣治章》记孔子之言曰:“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王制》更明确认定:“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东汉王充则从知识、智慧的角度立论,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论衡·别通》)“人者天地之心”的说法,出现得最频繁。《礼记·礼运》最早提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庄子》关于“无无”的观念的考察和对几种关于“无无”的有代表性的观点的辨析,从“无无”作为一种境界、作为一种本体、作为一种感受方式和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等方面阐释了“无无”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4.
评张东荪论中国传统宇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中国古代各家,如道家、名家、墨家、法家、儒家等宇宙观的文字多如牛毛,超越各家之不同观点而总论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文字,亦不少见;但取张东荪先生(1886—1973年)之角度、具东荪先生之“宏观调控力”的相关文字,却不多见。笔者以为东荪先生论中国传统宇宙观,很可能确已见到中国文化之深层,触到中国文化之核心。一、“函数”的或“职司”的宇宙观东荪先生《知识与文化》一书之第三编“中国思想之特征”,开篇即论“中西思想之根本异点”,其中谈到中国传统宇宙观及其与政治观的关系。东荪先生以为中国哲学不是“本质或本体的哲学”,不是“因…  相似文献   
5.
金岳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之“审查报告”中,认为“中国哲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是“把欧洲的哲学问题当作普通的哲学问题”来对待,同时“把欧洲的论理当作普通的论理”来对待;另一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当作中国国学中之一种特别学问”来对待,同时把欧洲论理学当成一种“特别的”而非“普通的”论理学来对待。第一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史写成“在中国的哲学史”,第二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史写成“中国哲学的史”。如果按照第二种写法去写,则有两个根本的设定:欧洲的哲学不是普世哲学,而只是诸多哲学之一种;欧洲的论理不是普世论理,…  相似文献   
6.
正有学者发现《墨辩》,特别是其中的《小取》篇在讨论"侔"的时候,虽然论及"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这三种情形,然却缺少"不是而不然"。于是学者们主张增补"不是而不然",作为墨"侔"的一种有效式,以弥补《小取》篇的不完整性。本文拟探讨此问题,问:第一,"不是而不然"究竟是属于墨"侔"正例或有效式(正确式),还是属于墨"侔"反例或无效式(错误式);第二,《小取》篇原典为何没有提出"不是而不然";第三,主张增补"不是而不然"为墨"侔"正例或有效式(正确式),是否在论证与说明过程中本身就存在失误与偏差。一、墨"侔"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