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从"照着讲"<中国哲学史>(两卷本)转向"接着讲""贞元六书",他以逻辑分析法诠释程朱理学,创新出"理"、"气"、"道体"、"大全"四个主要概念与"真际"、"实际"两个世界,以及"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境界,以自己独创的形而上学说明了宇宙与人生的问题,构建出"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依据冯先生一以贯之地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作为哲学的功能与作用、目的与意义,以及把人生哲学作为"新理学"的起点、巅峰与归宿,本文特地把他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新诠为"新理学的人生哲学体系".冯先生创立"新理学"哲学体系的激情源于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对民族复兴的热望,其崇高的理想与精神境界则是"为万世开太平".  相似文献   
2.
要改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就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新成就,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或加强某些原有的内容。近年来哲学界讨论较多的是人、实践和主体性,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即人的问题。不能说原来的体系不讲人、实践和主体性,但三者确实是薄弱环节,应该加强。问题是怎样加强。有的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见物不见人,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讲的世界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世界,而历史唯物主义只讲生产不讲人。事实不全是这样。从世界观来说,一定要承认世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才算见人吗?在这种情况下,人是有了,客观世界却消失了。从历史观来说,马克思主义讲的人民、群众、阶级、集团、民族、社会难道不是由人构成的吗?但是,过去谈论世界图景时,却忽视了这个完整的世界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自然界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所说的实践唯物主义究竟是世界观,还是历史观或认识论?这几种成分都有,很难说它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不是其他。马克思关于事物、现实的观点显然是世界观,关于人的观点是历史观,关于如何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的观点是认识论。确切点说,三者很难截然分开。但应指出,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哲学原理教材呼吁打破传统模式,久矣!久矣之后,不乏新教材付梓问世,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有体系全新之誉。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单一难,单一也不可能。读过我刊近期的《苏联近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基本理论的讨论》,便足信,百家争鸣,自有百花竞放随其后。我刊组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册)笔谈,旨在广集社会智慧,评其长,论其短,促其“最优化”而已。欢迎读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目前在我国,存在主义相当流行。即使不是“存在主义”这种自己意识到的思想,起码是存在主义的情绪或者态度在迷惑着人们。这种状态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即使在自称为现代唯物主义者的人当中,也因此而出现了名为“主体唯物主义”的修正主义主张,由此可见它的影响。其次,在存在主义哲学家中间,创办了“雅斯贝尔斯协会”(雅斯贝尔斯是现代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这个协会现在改名为“存在主义协会”,出版季刊《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大史学家,对中国哲学史的直接论述,虽不多见,但却少而精。本文仅将陈先生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的成名作《中国哲学史》所写的两篇极为重要的《审查报告》中的主要观点整合为以下七大点: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应作“同情的了解”;持“阐明的态度”;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是多元的,其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的;多元的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其历史的角色、作用与价值各异;必须重视对道教的研究,“更有俟于后贤之追补者也”;“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外来思想必须“经国人吸收改造”,反对“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诚然,陈先生的这些精湛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加以重温与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李泽厚同志的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是近年来难得的一本研究西方哲学史的专门学术著作,是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可喜的成果,值得哲学工作者一读。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在近代哲学的发展上“是起过很重要的作用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1页),不了解康德的哲学就不可能理解西方哲学的过去与现状,也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渊源。解放以来,我国哲学工作者曾经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写过不少论文和小册子介绍和评论康德的哲学思想,但写得如此系统、全面、详尽,这还是第一本。特别  相似文献   
8.
关于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也就是人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自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实际上就是主观性,是人作为某种活动的主体发挥出来的功能、影响、作用等等。被打上了作为主体的人的烙印的东西也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主体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很窄,它适用于人和人类社会、人的一切认识及人化自然,但不适用于非人化自然。它不是一个本体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哲学系经过一年的筹备,于1983年4月5日——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马克思主义与人”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部分大专院校、科研机关、中央有关宣传部门以及报刊、出版部门的近百位理论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议就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人的问题,什么是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怎样评价历史上和现代的各种人道主义理论,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怎样评价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范畴,怎样认识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解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对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意见分歧较大,成为这次会议争论的焦点。现将会议上就这个问题的部分发言摘要发表,供大家研讨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田涛  李和森 《美与时代》2015,(3):119-121
高校扩招给大学艺术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了适应此变化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引入分级教学方法中的隐形分级教学。本着因材施教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接受知识的潜能,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讲授、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上充分体现层次性。分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各类学生,人人有兴趣,各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