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以副所长曹中建为团长、张新鹰为副团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学术考察团”一行11人,应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德教团体的邀请,于4月2日-15日对以上三国华人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2.
发源于20世纪30、40年代广东潮汕地区的德教,是倡导行善积德、宣扬华人传统道德观的当代海外华人宗教。在当代泰国,德教与主流社会的关系尤为密切。德教初传泰国,始于1945年底泰国侨生林修悟由汕头返回曼谷时,带去了"白云师尊"画像及香火。随后,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泰国的政治背景下,德教在曼谷逐步发展,取得了合法地位。与此同时,"白云师尊"的造像特征,也由"道貌"易为"僧容"。本文以泰国德教界所供奉的白云师尊造像的历史演变为案例,探讨20世纪50年代初海外华人本土化的历史背景下,华人宗教的文化适应的历史过程与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以副所长曹中建、张新鹰为正副团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学术考察团”一行11人,应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德教团体的邀请,于4月2日-15日对以上三国华人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4.
黄海云 《法音》2021,(8):52-58
一、汉传佛教在泰国的传播发展在泰国,民众主要信奉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从古印度传入泰国后,即与当地的婆罗门教、印度教和祖先鬼神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交融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泰国特色的佛教体系。近两百多年来,随着当地华人移民的增多,汉传佛教也开始在泰国传播,对泰国华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所指的泰国境内的汉传佛教,特指从中国传到泰国的大乘佛教。  相似文献   

5.
四月初,京城不时黄沙漫天,东南亚却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旱季。我们一行人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德教组织的邀请,开始了考察三国德教会及华人宗教信仰状况的旅程。德教在20世纪40年代由中国潮汕地区传入东南亚,成为该地区华人的文化慈善性信仰实体,后又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德教是起源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流传并发扬于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华人中的一种新兴的民间宗教。德教会是德教的最重要的宗教组织形式,自1939年在中国潮阳创立了德教会的第一个阁——紫香阁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在广东特别  相似文献   

7.
初闻“德教”,是在我国的一些媒体上,知道这是在东南亚华人中间流行的一个宗教性的组织,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内部盛行扶乩的活动。我们这个“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学术考察团”将以“德教”的主要考察内容。因此,在离开北京飞往泰国曼谷的5个小时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海外华人宗教“德教”团体为研究对象,以民国年间汕头市北侧澄海德教紫澄阁为具体案例,运用田野调查、文献检索所收集的侨乡历史文献,在考证紫澄阁由创立至组织“明德善社”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948年至1949年间该德教团体受香港德教会委托,在澄海县城范围内代赈棉衣的运作方式,希望借此揭示20世纪50年代之前,海外华人宗教团体赈济侨乡社会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9.
德教是起源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流传并发扬于东南亚华人中的一种新兴的民间宗教。自20世纪30年代末德教初创到现在,以“阁”或“善社”等为单位的、经政府合法注册的德教会组织,在新、马、泰三国已达至约二百个,“德友”数以万计,成为凝聚华人振兴传统道德、倡办慈善福利事业、交流信息、合作互助、增进友谊的重要宗教组织。德教的神灵世界称为“德德社”,是德教所崇奉的诸佛仙尊的总称。因为德教主张“五教同宗”,“诸教归一德”,所以他们所崇奉的仙尊也非常多,包括德教所崇奉的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民间信仰中的各路神灵…  相似文献   

10.
泰国的宗教文化在南传佛教的表层下有深厚的印度教底层,印度教对泰国宗教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泰国是印度教在东南亚的古代传播和现代发展的缩影。文章介绍了印度教文化在泰国的主要存在形式,分析了印度教在泰国影响广泛的原因,以期进一步充实国内的东南亚宗教研究。  相似文献   

11.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是泰国华人以中国潮汕地区大峰祖师信仰创建的华人慈善社团。历经百年的发展演变,"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已发展成为泰国最大的慈善公益团体。本文通过考察"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创立与发展、善堂活动及其运作机制,讨论宗教信仰与公益慈善的关系。"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成功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的内在文化因素是大峰祖师信仰,"大峰祖师信仰"是善堂运作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组织原则。同时,作为宗教信仰的善堂文化在泰国亦经历了一个在地化的过程,显示出中国善堂文化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的成功实践可为我国宗教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听到“德教”二字是在1996年10月。那年,我随中国宗教与和平委员会代表团到泰国大城参加第五次亚洲宗教与和平大会。在曼谷,代表团一行受到泰国著名北榄鳄鱼湖主人杨海泉的盛情邀请,前往参观访问。杨海泉,祖籍广东潮阳,信奉德教,他在向我们热情介绍鳄鱼湖的同时,自然也介绍了有关德教的历史以及在泰国的发展和现状。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德教”二字。主人的公关部主任余少勋先生按德教的通常做法,代主人撰写一首题为《龙之吟》(代欢迎词)的藏头诗。这首诗首字冠以代表团成员的名字,按地位的高低排列。诗的内容如下:光明正大歌圣雄,训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首次介绍了创立于江西赣州的空道教(空中大道)在泰国的传播史略及当前的存在状态.1912~1960年间,泰国华人创建了15间空道道堂,集中在泰南的客家人、潮汕人和福建人的社区.空道已经成为在地华人"方言社群"宗教传统一部分,以及在地化的文化认同构建的一大载体.作为一个"早熟而不成熟"的教门,包括泰国在内的空道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困境,但也出现了再出发的一些转机.  相似文献   

14.
正香港开埠之初,华人穆斯林大都来自内地广东一带,包括广州、肇庆、番禺等;亦有部分来自北方。迁港后的回民各自谋生,渐渐来往聚居,共同礼拜并礼主麻日,逐渐形成一个小群体。1917年,由数位教胞发起筹划组织会社,成立首个华人穆斯林团体,名为中华回教博爱社。香港回归后,中华回教博爱社作为香港伊斯兰教的代表团体,经常出席  相似文献   

15.
李翚 《法音》2023,(1):65-69
<正>东南亚各国是华人的主要迁徙、聚居之地,也是民族与信仰多元化的复杂地区。华人迁居到东南亚各国后,在主动融入当地宗教信仰体系的同时,又保有、传承着中华文化的传统,无论是在泰国、缅甸等以崇信佛教为主的国家,还是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伊斯兰教国家,亦或是菲律宾等基督教国家,中国式佛教都随着华人在各地流传、扎根。  相似文献   

16.
德教是由上个世纪的中叶,从中国东南沿海传至东南亚,在东南亚华人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兴的民间宗教。它已接近成型,有自己的教主、神灵系统、教义、经典;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仪式、祈祷方式、通过扶鸾沟通神人;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德教会的组织和称之为德生的宗教信徒。应该说现代宗教学所界定宗教的基本要素,德教或多或  相似文献   

17.
香港伊斯兰教团体简介(一)冯今源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该社为中国香港华人穆斯林人数最多的伊斯兰教团体。1918年获香港政府批准立案注册,1927年正式完成社团注册手续,1929年正式成立。社址在湾仔陈东里7号。前任主席脱维善(?~1990,曾任中国人民政...  相似文献   

18.
前伊斯兰时期的中亚经历了诸多大国的统治,期间各国宗教传播至中亚城市并对中亚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了广泛影响。塞琉古王朝统治时期,古希腊宗教的传播展现在奥克苏斯神庙及艾哈农城遗址的宗教建筑中。贵霜王朝统治时期,佛教在中亚的传播主要体现为铁尔梅兹古城的佛教建筑与塔克西拉古城内的犍陀罗艺术。萨珊王朝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的天葬葬俗传播至中亚城市并通过花拉子模与索格底亚那的纳骨瓮得到进一步发展;琐罗亚斯德教的娜娜女神传播至花拉子模并与地方元素融合;片治肯特古城谷仓壁画与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的内容在展现多元文化的同时,依然以琐罗亚斯德教文化为主体内容。中亚城市文明具有鲜明的多元宗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三宝垄华人编年史》原稿出自印尼爪哇三宝垄(Semarang)、塔兰(Talang)、井里汶(Cheribon)三地华人庙宇所珍藏的档案,实际上就是记载15-16世纪当地华人社会的档案。本文根据《三宝垄华人编年史》有关华人穆斯林活动的记载,并结合中外史籍的相关资料,对早期华人穆斯林在印尼伊斯兰教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粗浅的探索,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考察印尼早期华侨华人的历史,论述华侨华人对印尼历史和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近现代以来泰国华人穆斯林的身份认同的变化,旨在阐明泰国华人穆斯林群体不能简单地被归为一个同质化的群体,对此类人群的分析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地方或国家的层面上,华人穆斯林在所处社会中的"同化"问题是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