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泰国是一个多宗教多民族国家,宗教信仰以南传上座部佛教为主,民族构成以泰族为主。伊斯兰教是泰国第二大宗教,穆斯林人口约占泰国总人口的4.29%。(1)从族群身份看,可分为马来穆斯林、泰族穆斯林、华人穆斯林、印度穆斯林、占族穆斯林等,其中,马来人既是泰国穆斯林的主要构成者,也是泰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从地域上看,穆斯林在泰国绝大多数府中均有分布,但也呈现出地域性,  相似文献   

2.
一、港、澳、台穆斯林概况(一)香港穆斯林概况香港的穆斯林,主要包括外籍穆斯林和华人穆斯林两大群体。外籍穆斯林大多来自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其中印、巴穆斯林占多数;而华人穆斯林在早期多来自于广东、云南等东南、西南地区,后期逐渐又有来自内陆各地的穆斯林到港定居。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来港的穆斯林并非华人,而是被英国殖民者奴役的印度穆斯林。  相似文献   

3.
<正>据官方统计,2010年,香港的穆斯林大约有22万,其中华人为2万,印尼人12万,其余则是香港出生的非华裔穆斯林,以及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和西亚北非的穆斯林。(1)2015年,香港的穆斯林估计有30万,其中15万为印尼人,4万为华人,3万为巴基斯坦人,其余来自印度、马来西亚、中东、非洲和其他地方。(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五年多的时间里,香港穆斯林的人数增加了8万,其中华人穆斯林增加2万,印尼穆斯林增加3万。华人穆斯林的增加主要来自内地的新移民和皈信的本地华人。印尼穆斯林的增  相似文献   

4.
香港华人穆斯林的信仰转变与香港社会的转型有着紧密联系。香港华人穆斯林社区随着人口的流入,社会环境的变化经历了穆斯林社区的萌芽形成以及动态变化三个历史性进程。本文根据这三大过程,对香港华人穆斯林的信仰状况进行了结构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香港开埠之初,华人穆斯林大都来自内地广东一带,包括广州、肇庆、番禺等;亦有部分来自北方。迁港后的回民各自谋生,渐渐来往聚居,共同礼拜并礼主麻日,逐渐形成一个小群体。1917年,由数位教胞发起筹划组织会社,成立首个华人穆斯林团体,名为中华回教博爱社。香港回归后,中华回教博爱社作为香港伊斯兰教的代表团体,经常出席  相似文献   

6.
据官方统计,2010年,香港的穆斯林大约有22万,其中华人为2万,印尼人12万,其余则是香港出生的非华裔穆斯林,以及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和西亚北非的穆斯林。(1)2015年,香港的穆斯林估计有30万,其中15万为印尼人,4万为华人,3万为巴基斯坦人,其余来自印度、马来西亚、中东、非洲和其他地方。(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五年多的时间里,香港穆斯林的人数增加了8万,其中华人穆斯林增加2万,印尼穆斯林增加3万。  相似文献   

7.
在印度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穆斯林一方的角色和行为非常值得探讨。穆斯林携带着独特的文化传统经验来到印度,这种文化传统与印度教文化迥异,因而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别形成了具有排他性的集团,这可以说是印穆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根本症结。印度穆斯林群体构成十分复杂,穆斯林上层的行为主导了穆斯林在印穆关系中的表现。他们多为外来穆斯林,基于伊斯兰教传统,拥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和政治行动力,以及对传统"乌玛"社会的强烈向往。而印度教低种姓者和贱民改宗者构成了处于次等公民地位的"新穆斯林",改宗也为他们带来了与印度教传统迥然有别的世界观和心理文化取向。这些共同成为印度穆斯林群体"排他性"的根源。鉴于此,印度穆斯林"联合而治"的政治参与机会以及公民意识和心态的逐渐养成或许是实现印穆关系良性发展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首次介绍了创立于江西赣州的空道教(空中大道)在泰国的传播史略及当前的存在状态.1912~1960年间,泰国华人创建了15间空道道堂,集中在泰南的客家人、潮汕人和福建人的社区.空道已经成为在地华人"方言社群"宗教传统一部分,以及在地化的文化认同构建的一大载体.作为一个"早熟而不成熟"的教门,包括泰国在内的空道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困境,但也出现了再出发的一些转机.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1)
正泰国可以说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老百姓所信仰崇拜的宗教大多是佛教,当今约95%的泰国人是佛教徒。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文化交流,泰国的旅游业也跟着发达,接触暹罗习俗和文化的游客逐渐增加。在泰国既有佛教寺庙,也有印度寺庙可以参观,无论在佛寺或印度庙,都可以见到一尊华人耳熟能详的"四面佛"。有很多华人来泰国旅游,一旦到曼谷就被朋友或导游介绍去拜"四面佛",求财求福。通过口耳相传,泰国的  相似文献   

10.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是泰国华人以中国潮汕地区大峰祖师信仰创建的华人慈善社团。历经百年的发展演变,"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已发展成为泰国最大的慈善公益团体。本文通过考察"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创立与发展、善堂活动及其运作机制,讨论宗教信仰与公益慈善的关系。"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成功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的内在文化因素是大峰祖师信仰,"大峰祖师信仰"是善堂运作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组织原则。同时,作为宗教信仰的善堂文化在泰国亦经历了一个在地化的过程,显示出中国善堂文化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的成功实践可为我国宗教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自伊斯兰教传入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文化的中国社会以来,千余年里,中国穆斯林群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在"求生存、谋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有神论信教群体,始终面临着如何与无神论政权相处的宗教理论问题。在中华文明的汪洋大海中,中国穆斯林浸润了中华文化的血液,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基因。到了明末清初,以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等为代表的中国穆斯林学者掀起"以儒诠经"运动,援  相似文献   

12.
发源于20世纪30、40年代广东潮汕地区的德教,是倡导行善积德、宣扬华人传统道德观的当代海外华人宗教。在当代泰国,德教与主流社会的关系尤为密切。德教初传泰国,始于1945年底泰国侨生林修悟由汕头返回曼谷时,带去了"白云师尊"画像及香火。随后,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泰国的政治背景下,德教在曼谷逐步发展,取得了合法地位。与此同时,"白云师尊"的造像特征,也由"道貌"易为"僧容"。本文以泰国德教界所供奉的白云师尊造像的历史演变为案例,探讨20世纪50年代初海外华人本土化的历史背景下,华人宗教的文化适应的历史过程与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苏联初期,政府对伊斯兰教的管理政策相对开放包容,积极吸纳温和的宗教上层人士进入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中,并保留了中央穆斯林宗教理事会(Ts DUM)(1)。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政府广泛动员穆斯林群体加入保卫国家的战争中,"斯大林认为要把少数民族团结起来,抵抗侵略,因而放宽宗教政策,开放清真寺这一措施对团结穆斯林群体反抗希特勒侵略确实起了很大作用。"(2)苏联政府获得了境内穆斯林群体及境外伊斯兰国家对其反纳粹战争的支持,并且苏联穆斯林宗教学者引用《古兰经》"圣训"明文,发布伊斯兰教令呼吁穆斯林群体保卫国家、反对纳粹,宣扬穆斯林对国家的忠诚。  相似文献   

14.
《三宝垄华人编年史》原稿出自印尼爪哇三宝垄(Semarang)、塔兰(Talang)、井里汶(Cheribon)三地华人庙宇所珍藏的档案,实际上就是记载15-16世纪当地华人社会的档案。本文根据《三宝垄华人编年史》有关华人穆斯林活动的记载,并结合中外史籍的相关资料,对早期华人穆斯林在印尼伊斯兰教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粗浅的探索,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考察印尼早期华侨华人的历史,论述华侨华人对印尼历史和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副所长曹中建为团长、张新鹰为副团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学术考察团”一行11人,应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德教团体的邀请,于4月2日-15日对以上三国华人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以副所长曹中建、张新鹰为正副团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学术考察团”一行11人,应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德教团体的邀请,于4月2日-15日对以上三国华人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西部地区的穆斯林来到东南沿海,例如浙江义乌,广东广州、深圳等。据了解仅广州一地就有外地穆斯林15万人左右,外籍来华穆斯林15万人左右。这些外地、外籍穆斯林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穆斯林在宗教信仰、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如何更好地服务引导流动穆斯林融入当地,对于穆斯林群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东南亚穆斯林的关注较少。对该地区穆斯林的研究,对于理解佛教国家的穆斯林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本文以泰国为例,介绍和解析该国伊斯兰教的多元适应之路。一、以佛教为主的多元宗教环境泰国是一个以佛教为主的多元宗教社会。据统计,泰国总人口为6,637万(1),其中佛教徒占94.6%,穆斯林占4.2%(2),基督教徒占0.5%,印度教徒占0.1%,其余0.6%信仰其他宗教。  相似文献   

19.
"义乌穆斯林现象"是发生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的劳动力国际性流动的典型社会经济现象。义乌穆斯林群体的构成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而群体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跨地域和跨国主义的特征,他们不仅在社会关系上形成了在原住地和羁留地之间的具有共时性多股绞合的特质,并且建立起了一种跨越地理、文化和政治领域的社会场域,基于此,义乌穆斯林群体的族群认同也因特殊的社会互动关系和多元性的社会身份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13日-23日,卓新平所长率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学术考察团"一行6人,应"东南亚空中大道联谊会"的邀请,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国,实地考察华人(华族)及华社的宗教信仰及文化生态,进行华人社会之多元宗教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以期加深对于华人社会的宗教文化形态的"心性之体认"与"同情之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