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地域文化的变迁十分明显.这种变迁,是海洋文化冲击内陆文化的产物,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互相碰撞的结果.(一)感性型文化大量产生与传统的重理性、重思辨的文化相反,大量的感性型文化出现在广东,以各种艺术媒体和艺术手法来宣扬人的官能感受并且满足这种感受.社会的发展规律表明,大凡市场经济发达、商品意识浓厚、消费水平居高的地域,其文化的精神层面表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多重实惠与效益,反映到娱乐生活圈中则常为寻找舒适、刺激、开心.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2.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原则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F.培根无限的权力容易使掌权的人的思想腐败。——M.庇特你是我的指导,哲学家,而且是我的朋友。——A.蒲伯生活而不勤劳是罪过,勤劳而无艺术则是蛮干。——J.罗斯金  相似文献   

3.
安全感是生存的根本需求,人类对"确定性"的寻求使世界的稳定与动荡相"分离",对超自然想象的偏爱也使精神高于物质和实践技术。"分离"现象在美学理念与美学实践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日常经验与审美经验的分离和美的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分离。进一步而言,"分离"也使人自身的生存陷入困顿,缺乏生活的美感。为了应对"分离",杜威建立了"经验"美学,试图以"经验"的连续性达到"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经验"的境界,从而使艺术走出贵族的自律论,走向人的此岸世界,并恢复人与人、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身的交互与和谐。"分离"的产生是杜威经验美学建立的缘起,对"分离"的弥合是他经验美学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4.
虚拟游戏是虚拟美学的一大领域,它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存在世界,具有技术、动作、意境、内涵等方面的审美特征,可以产生虚实相生的独特审美效应。虚拟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在大众中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作为现代科技时代的游戏商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同时也为当下社会和生活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吕少英 《美与时代》2005,(12):51-52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依附于汉字而存在的艺术.书法是为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并逐步发展完善.书法美来自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现代工业文明的出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更是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照相机的发明使得写实主义绘画被摄影技术取代,画家解放了思想,由再现艺术慢慢地转向表现艺术,由描绘事物的客观形态逐渐走向画家的内心世界,绘画不再是自然的奴仆,而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各类艺术思潮和流派摆脱传统美术的束缚得到迅速地发展,而超现实画派则是在达达主义之后产生的在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派。一提到超现实主义画派,萨尔瓦多·达利就会成为代表性人物被人们所提及和探讨,事实的确如此,萨尔瓦多·达利的成就不仅可以成为超现实主义的焦点人物和领军人物,在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更多人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是达利怪诞夸张的手法,超写实的笔法及不合常规的拼凑组合。  相似文献   

7.
张教华 《美与时代》2007,(1):103-105
艺术起源的根本是"游戏的冲动",是自由的人性的表现.表演教学中游戏的合理介入,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学生在表演中产生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在游戏中学生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满足,在学习表演中表现出游戏的自由和表演创作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对音乐美的评价关乎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关于音乐美评价观念的转变可开启一个全新的音乐创作和欣赏时代,不合时宜的音乐美评价观念则必然会阻碍音乐的进步.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及特征 评价音乐美与不美,以及美在何处,因何而美,首先必须要了解音乐艺术的本质及特征.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音乐是人创造的,渗透着人的思想和情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的独特性可以在与其他艺术样式的比较中体现出来.它不同于造型艺术,如建筑、雕塑、绘画等空间艺术,将美诉诸人的视觉;音乐是流动性的时间艺术,欣赏音乐主要依靠人的听觉.  相似文献   

9.
孟繁华 《美与时代》2004,(11):32-33
离现代越久远的事,就越难理解,推想和猜测之中总不免加着神秘感.想象一下那模模糊糊的远古时期:大地沉睡,万里冰封,土地还没有在人类手中苏醒,人类还生活在山洞里,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延续了上万年,然而,人类智慧的一线曙光已在黑沉沉之中忽隐忽现,万物之灵的创造性首先出现美的想象力.洞穴里竟留下那么奇异的原始艺术,使现代人在惊异赞叹之余,又不免带着好奇和迷惑,想探究这一切是如何产生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创造了艺术.  相似文献   

10.
林风眠与潘天寿二人是我国重要的艺术教育家,林风眠走向了"中西融合"之路,潘天寿则选择用传统创新来宏扬民族文化与精神,两者都具有典型的学术精神与使命感,回应着时代的命题。与林风眠融合中西艺术以产生一种新的艺术相反,潘天寿则极力强调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林风眠是将中西绘画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来谈融合;而潘天寿则坚持走民族绘画之路,在以本民族绘画为主体的情况下谈从西方绘画中获得滋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学无国界。中华文物中的艺术不但是一种创意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艺术美学的象征。中华文物中的纹样尤其体现出中国人在美学上的智慧与创意素养,同时对现代的中西方创意设计艺术美学也必然深具意义。中华艺术纹样起源于迄今7000至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但真正进入艺术自觉、开启艺术纹样系统先河并对后世艺术纹样产生直接示范或启迪作用的纹样则产生于迄今6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笔者认为进入艺术自觉阶段的认定应以出现手工绘制的纹样为标志,新石器时代早期纹样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现成物通过拍印、按压形成纹样,如陶器上的绳纹、篮纹、编织纹等,这种初级的装饰手段尚未进入艺术纹饰的自觉阶段。故称中华艺术纹样5000年而不言中华纹样8000年缘乎是。行文的体例,则每一章取一种纹样,考述其产生.发展和式微的过程及各时期的代表样式、寓意、运用范围和表现形式等。本专栏希望通过对5000年中华艺术纹样的梳理和考述,能给中国文物鉴藏者和艺术设计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电影与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电影在当代生活中主要具有娱乐性的作用,给人提供审美的享受,而仪式在宗教生活中则具有更加严肃的意义,是保持信仰,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但是两者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具有相似性,电影与仪式作为一种体验的过程,充满了各种象征意义,激发人的情感,提供精神的动力与心灵的慰藉;而另一方面两者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电影是以审美性为主导的艺术形式,而仪式则不然.在当代社会电影的票房与口碑常常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形,因此从电影的社会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去衡量,才能够对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性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一 审美活动(观赏和创造)的性质、特点究竟为何?其对人生到底有何意义? 在不同的理论视野中对此认识是不同的:以认识论观之,它们是对生活或生活美的反映和认识,目的是要把握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以实践论观之,审美是自然人化(以劳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结果,是现实对实践的肯定,而艺术也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目的是要提供可供读者消费的"产品";以表现论观之,审美是移情、内摹仿等等的过程,而艺术则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目的是要在观者身上激起类似的情感;以心理分析论观之,审美是一种与性欲表现有关的活动,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受压抑的欲望转移到一种新方向上的升华过程,而艺术欣赏则是受众在作品中寻求欲望代偿性满足的方式……这些理解无疑都揭示了它们的某些性质和功能,对我们理解这些活动都有所裨益.然而,倘若移动观察的视野,转到我们称为"意义论"的角度,也许还能窥到审美观赏和艺术创造的另一性质与功能,即它们是人求意义的一种方式,能起到愈合人的分裂即引入归"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艺术是人类认识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文艺创作就其本质来看,是人艺术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活动.可以说,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是文艺的基本特征,也是贯穿于各种有认识价值的创作方法中的基本精神.和其他创作语言相比,超级写实绘画更注重观察,描写生活的客观性,更注重人物与环境的联系,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特别注重近乎严格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去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5.
艺术是创造美的形态,借助于美的形式来传递美的要素,它是具体的符号文化.艺术是人脑思维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体,它不单单以实物的形态呈现,随着艺术活动的进行在人的大脑思维中会产生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人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要与人交往,朋友的多少,虽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但自己在交往过程中心理状态如何,则是影响人际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原因,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人际交往起着消极的影响,因此,予以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表现: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已,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  相似文献   

17.
曹原 《美与时代》2004,(7):70-71
海报设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视觉传达形式从产生之日起就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忠实地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反映着人们生活情趣和精神文化追求的品位与方向.我们回首那些优秀的海报作品,就会被其精美的艺术手法折服,被华丽的艺术形式所打动,会在海报记载的历史事件与文化生活中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8.
张强 《美与时代》2005,(7):14-16
从美学上探讨艺术起源的游戏理论,并引入到新时期的体育基本理论中,可以为当前体育与社会的同步发展提供新思路. 西方体育传入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多数人注重其生物性效果,忽视其娱乐作用,至于内涵于人类精神世界里的游戏之美,更罕有触及.而以人文观视之,美的游戏,可以在最高层面显示体育的文化属性,这正是我们当前需要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社会中,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部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培养人发现美、认识美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艺术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形式,体现着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看待事物的眼光.美育和艺术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可使受教育者自然、健康、文明、快乐地且有责任、有尊严、有爱心、有创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20.
绘画是一种体现自我主观情感比较强的艺术形式,情感常常是创造者灵感的源泉,绘画艺术是有生命的,而画家所投入的真挚情感,则是其对生活有深刻体验,对生活有独到观察的一种想象反应。没有情感,想象力也无从得来,绘画艺术则无创造性,没有灵魂。所以,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需要具备丰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