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书法的兴衰,源于生活的变迁.笔者认为,要做好教育部《纲要》的贯彻落实,我们有必要依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审视我们的行动.努力发掘书法的生活元素,营造书法的现代生活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积极性的重要抓手.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书写、书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多多,它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成长和生活品质.书法教学的推进,虽然受到了生活的制约,但可以通过思维的创新来突破.  相似文献   

2.
书之作用,自古及今,已有共识.而如何发挥书的效能,即怎样读好书,众说纷纭,现举读书巧法五例如下:1、出入读书法.南宋陈善在其《扪虱新话》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生活在南宋淳熙年间,那时能够提出如此  相似文献   

3.
王海彤 《美与时代》2023,(5):130-132
中国书法是一门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文化魅力的传统艺术,是一门与中国人身心修为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学问。中国书法散发着无尽魅力,“书法热”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时代风气,书法爱好者们积极投身于国内大小展览。在当代艺术的探索中,书法正经历着缺席国内外艺术类双年展、面对社会生活及文化艺术语境时逐渐失语的困境。因此,我们需要共同探讨与反思,发掘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在当代转化的可能,不再受困于原有的边界,寻找创新发展的契机,在当代艺术文化中重申书法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纵观历史,书法文化传统所遭遇的严峻挑战,无逾于今日。一两千年以来,书法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地位煊赫。许多位帝王的躬行实践和大力提倡,士人作为安身立命的首要技艺,全社会高度一致的认同趋向,使书法文化的传承几乎从未遇到过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书法正悄悄蜕变着它原有的内涵,并以自己独特的身份视角在不同的层面融入当代文化,构成全方位的多元并置的书法文化景观。书法的大众化和书法精英的分化是历史的必然。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精神需求的短缺便会暴露无疑,以书法为独特的方式的视觉冲击力的形式探索以及以书法为角度的文化批判方式将为更多的大众所理解。  相似文献   

6.
书法家、美学家、文化学者张光兴先生的书学专著《书法艺术论纲——传统美学视角下的书法艺术》于2013年9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这是他的第1 8部专著.书中对弘一法师的书法艺术提出了一些见解,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张光兴先生就如何才能学到弘一书法真髓又谈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把“李叔同书法”与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书法”严格区别开来.他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因为书法家前后所处的环境、心境、创作目的以及技巧运用等不同.学习者不妨从李叔同书法入手,慢慢转向弘一书法.第二,学习弘一书法,功夫要在“写神”上.第三,要写弘一书法,就必须把心静下来,还必须在文化修养上多下功夫,别指望走捷径.  相似文献   

7.
刘建会 《美与时代》2004,(11):24-25
中国书法是一种"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宗白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一种最能代表中华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的艺术门类.而唐代书法则是继魏晋以后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和独特神韵,把中华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精神因素、心手腕力,必通过起势落笔、一平一点,流露于字里行间.西汉的杨雄曾说:“书,心画也”(《法言·问神篇》)意即书法是心理的描述。清代著名医家付青主也说:“神至则笔至”心正则笔正”.他们所强调的正是书法与心理学的关系,引深到具体也可以说书法是用线条表达心理状态的一种心理测验方法。现就我国古人运用书法进行“心理测验”的研究,谈一点我们的认识,为中医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民国书法,浅显的解释即是指生活在民国时期的书法家书写的书法作品。如果按照这种理解,则生于清朝晚期卒于民国的书法家,以及生于民国而卒于新中国的书法家,大部分都可以归入"民国书法家"的概念。如此看来,民国书法的身份便显得极为特殊:一方面,秉承有清碑学之风的余烈,直到民国时期帖学书法的复苏,乃至当代帖学书法大盛的现状,民国书法在其中所起的过渡与转换的作用无疑值得今人玩味深思;另一方面,站在更高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10.
张函 《美与时代》2007,(3):83-85
阮元<南北书派论>划褚遂良书法为"北派",始有关于褚遂良书法归属南北问题.对于褚遂良书法归属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褚遂良书法师承问题,并且以作品来比照阮元划分的依据.阮元所论是以出土材料来证褚遂良书法风格的,其后康有为更是如此.所以清代人关于"碑学"划分所依据的正是那些出土的文字遗迹,如此来规定褚遂良书法的归属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1.
女书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女性创造并使用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古老文化遗产。女书书法在造型上大体分为三类,即原生态女书书法、融合了传统书法血脉的女书书法、倾向于设计艺术的女书书法。三种不同视觉形态的女书书法,展示出不同的审美取向,绽放出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12.
西方美学思想可以用来指导生活中的艺术审美,书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西方美学的思想也可以用来启发中国书法的学习。文章分别从书法的选帖、入帖、墨效、修为、评价等不同角度与西方的一些美学观点结合,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碑学的盛行,最终导致了“书卷气”与“金石气”的严重矛盾与困惑。文人书法的“新化”即新文人书法的兴起已经势在必得。提高作者学养、增加作品“书卷气”是特定时代的文人学识与情感的流露,新文人书法探索必然融进时代精神。王国维作为现代著名学者,其书的儒雅境界,是其学问使然。鲁迅作为现代著名作家,其书由碑而帖,“融冶篆隶于一炉”,形成别具特色的“鲁迅体”。  相似文献   

14.
正献县小平王乡杜凌花村书法研习会成立于2014年,会长刘文虎是沧州市书法协会会员,河北省义工协会特约书法会员,小平王中学书法指导教师。研习会当初只有十几名会员,都是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中老年人,起初没有活动场所,只能定期在刘文虎家中交流学习,展示作品。党支部对研习会非常重视和支持,2017年建文化活  相似文献   

15.
书法,这门"中国特有的艺术[1].历来为美学家们所热爱.所关注,然而,像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那样对书法艺术一往情深且见解独到的,却为数不多.在他的美学论著中,涉及了大量的书法史,书法理论(如书法创作、书法审美等)问题,有很多文章可以称得上是当代书法美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最具独创性的是关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问题.本文尝试对宗白华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点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现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的确,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令人百看不厌,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美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同样,要能领会书法艺术美,也必须有一双懂得书法艺术审美的慧眼.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1,(10)
缘起禅意书法(是佛教书法的高级阶段)是中国书法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它起步较晚,大抵是在公元三世纪中叶佛教使用汉字译经抄经时起,鼎盛于唐。迄今已逾1700多年。在漫长的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大体存在着两种自然体系。一种是注重于形式的,即表现的、技法的。一种是注重于内容的,即精神的、思想的、伦理的。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道教书法,同道教的符有密切联系,可以说,道教书法渊源于道教符,符是道教特有的一种书法。一、符,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符,又称“神符”、“符字”、“墨符”、“丹书”等,是一种用朱或墨画于黄色纸、帛上或木板上的特殊符号,形似书,难以辨认,给人神秘莫测之感。《玄门大义》解释说:“(神符)即龙章凤之文,灵迹符书之字是也。”道教认为,这种符号文字,是仿天上“三元五德八会”之,自然结成“天书云”而产生的。相传道教符最早来自黄帝“云书”。黄帝善作云书,故以云为纪。“云书”是以流云为主要模拟对象的一种书法。云书在秦汉之际演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一看书法,二看文章,凡书法欠佳者,别说进士、状元就是举人、秀才也难考中.尤其是清朝科举选拔更重视书法特别是清代要想通过科举的文人们必须要练习馆阁体.所以进士、状元除了要在文章方面出类拔萃外书法造诣也须精深.因此清代遗留下来的科举书画是很具有收藏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划道道"一词由叶秀山先生从西方引入中国书法艺术,并将其融入书法美学理论,它不仅作为人本源性的表达,还可被认作是中国书法的缘起。它与中国书法美学的联系不仅体现在形式(线条)与时空上,还体现在生活世界中对他人的模仿与表演上,更为重要的是它表现出了中国书法美学背后的意蕴——人生命存在的"活"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