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5名幼儿园大班儿童为被观察对象,采用录像观察法考察了幼儿自由游戏行为的类型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儿童的社会参与范畴游戏中,平行游戏最多,其次是集体游戏和单独游戏,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儿童的认知游戏中自多到少依次为建筑游戏、表演游戏、机能游戏和规则游戏,而且在机能游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儿童的同性别的社会互动对象显著多于异性别的社会互动对象。这说明儿童的自由游戏行为与其性别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家中游戏情境对父婴交流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录像手段,考察真实的家庭环境中,自由游戏和完成任务游戏情境对16对父婴交流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父亲表现出高控制的交流行为,以行动指令和信息祈求①为主,孩子则以顺从行为为主。游戏情境对父亲的部分交流行为有明显影响,父亲在自由游戏中的信息祈求行为①比在任务游戏中多,断言行为②比在任务游戏中少。总体上,父亲根据游戏情境调整自己的交流行为,婴儿也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家庭游戏情境对母婴交流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录像手段,考察真实的家庭环境中,自由游戏和完成任务游戏情境对16对母婴交流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母亲表现出高控制的交流行为,孩子则使用更多的表态行为和注意行为。母亲的行为以信息祈求和行动指令为主,但在自由游戏中,母亲使用更多的信息祈求行为,在完成任务游戏中,母亲使用更多的行动指令。可见,母亲根据游戏情境调整自己的交流行为,婴儿也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4.
陈园 《美与时代》2007,(1):26-28
自由是整个艺术创造的核心,是艺术家们醉心追求的境界.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自由主要表现在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以及艺术传达三个阶段中.同时,在艺术创造中,自由与规律总是相伴而行的,艺术创造的自由的本质就在于前者对后者的超越,达到一种无规律而合规律的自由境界,真正展现"自由之舞".  相似文献   

5.
王立新  陈宝国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7,30(3):686-688,697
采用录像手段,考察真实的家庭环境中,16名婴儿与父亲和母亲在自由游戏和完成任务游戏情境中的交流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自由游戏还是在完成任务游戏中,母亲的表态行为都比父亲的多些。婴儿对母亲的表态行为比对父亲的多,对父亲的行动祈求、信息祈求和注意祈求行为比对母亲的多。在自由游戏中,母亲比父亲更多地承诺参与儿童的游戏。总体上,父母亲根据交流情境选择交流行为外,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孩子则根据交流对象的选择交流行为。  相似文献   

6.
浅谈声乐表演中的"怯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务 《美与时代》2006,(12):77-79
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怯场是一个较常见而又较难解决的歌唱心理问题。本文围绕怯场在声乐表演中的各种表现、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等诸方面展开论述,以期给处于怯场困境中的歌者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顽童"是儿童文学文本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其张扬的游戏精神不仅表现于外在游戏性格的形象塑造上,更以特殊的"力"的形式表达儿童内心世界对旺盛生命力、自由与快乐的追求,表达了潜隐的儿童生理和心理能量要求释放投射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科学》2003,26(2):244-248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的方法,考察了61名3-4岁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和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拼图游戏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结果发现:1儿童在两种游戏情境中与母亲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可以从独立性、顺从、言语交流和参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2当儿童的游戏从自由游戏转为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游戏时,儿童与母亲的交往行为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交流行为和积极情绪明显减少,而依赖行为和不与母亲交流的行为显著增加。3在上述两种游戏情境中,儿童与母亲的交往行为表现出个别差异,在自由游戏情境中,42.6%为独立型、32.8%为顺从型和24.6%为交流型;在拼图游戏情境中,54%为独立型、23%为顺从型和23%不顺从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验检验了“游戏作为解除烦恼的工具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假设.观察在第一天学习中36名男童和38名女童(平均年龄为3.3岁)所表现的烦恼,并为高度焦虑和低度焦虑的被试提供自由游戏和参加阅读故事的活动的机会,两种活动都在有人或无人监视的情境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著多于父亲的各种行为,这表明在游戏过程中,母亲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拼图游戏情境中,除了父亲和母亲在商量和交流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母亲的其他行为显著多于父亲的其他行为。儿童在这两个游戏情境中均表现出较多的顺从行为。(2)在自由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四种:父母交流-儿童不交流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型、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型和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型。拼图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有四种:父母放任-儿童独立型、父母控制-儿童顺从型、母子交流型和父亲控制-儿童顺从型。  相似文献   

11.
一、在表演游戏的道具准备中设置障碍 表演游戏道具深受幼儿喜欢,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往往被可变性和新颖性的道具所吸引,但是小班幼儿很难在分配道具之前有意识地进行分工合作。为了给他们创造合作的机会,我在游戏的材料、道具的准备过程中设置了道具数量不足、种类不够或主要道具缺位的多种障碍,诱发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一 "哲学"与"中国"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是主体赢得某种反思自由的表现.然而,如何使这种反思的自由成为可能,或者说如何从某种习成自明的系统哲学视野中赢得自由反思的分析性距离,却不能不依靠一种历史的观照.  相似文献   

13.
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智力任务游戏中母亲对孩子的态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家庭观察的方法,考察了61名3—4岁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拼图游戏中,其母亲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结果发现:(1)母亲在2种类型的游戏中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可以从母亲对孩子的控制性(高控、低控)、温暖性(接受和拒绝)、言语交流和参与性4个维度做出评价。(2)当儿童的游戏从自由游戏转为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游戏时,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直接要求、提问等高控行为增多,互相商量等低控行为减少;对孩子的拒绝行为和态度增强,而肯定、爱抚、积极情绪等接受行为减少;与孩子的言语交流和参与行为减少。(3)在上述2种游戏情境中,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表现出个别差异,在自由游戏情境中,42.6%的母亲为宽松型,32.8%的母亲为温暖型,24.6%的母亲为交流型。在带有智力任务倾向的游戏中,54%的母亲为宽松型,23%的母亲为低控型,23%的母亲为高控型。  相似文献   

14.
可否运用游戏观察来评量和区分ASD儿童的功能?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研究聚焦自由游戏和装扮游戏,对86名ASD幼儿进行了准实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在自由游戏中,功能越低的ASD儿童,其交流频率越少、跟说语言越多、个体自身的探究和创造性语言愈少。在装扮游戏中,功能越低的ASD儿童,其破坏性行为越多、象征意义游戏的发生频率越少,利用玩具进行装扮游戏的能力越低。由此可见,运用游戏观察评量和区分ASD儿童功能或可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儿童的艺术表现是极端个人化的没有任何两个儿童的艺术表现是完全相同的.儿童美术教育有两种功效:一是让孩子表达自我,二是作为调整自我的工具.在美术教育中,我们鼓励孩子自由地表现大胆地创造.美术活动可以和谐地统整儿童的思想、情感、感受力(视觉触觉等),使儿童和谐地成长造就身心健全的人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比完成品(作品)更重要.我们所说的自然竞争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比较、研究、启发、激励等策略,激发儿童表现自我、感受生活,认识世界、主动思考、积极上进的内驱力,使儿童做得越来越好,各方面越来越统整、和谐,达到一个健康成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严羽的"妙悟"其实是一种情感之悟;"吟咏情性"其实就是要求把人心中最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达到心灵的自由;而"兴趣"是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吟咏情性"和"兴趣"是诗歌的两个特征,它们两者被严羽用"妙悟"精辟地概括了出来,通过分析"吟咏情性","兴趣"两者与"妙悟"的关系,就可了解情感在"妙悟"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强烈的现代意识使西方现代派美术走向自我表现,它体现了主观表达上的真实,即作品中表现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感觉、体验,记录着他们的情感变化,它所表现出的情感是欣赏者解读它所代表的时代特征的通道。它以肯定主体的表现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的独特方式,肯定了人的自由,渗透着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七巧板组合家具缘起于中国古代的燕几图,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发展丰富,从而流布海内外,其独具趣味的组合方式和表现形态的灵活多样为单调的家居生活增添了美学内涵。它是以游戏(而非严肃)的态度、摇曳的姿韵、天真的格调,打破规范、格套、俗情,从而表现出了人类生活的新鲜活力和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9.
自由可划分为观念自由和实在自由,观念自由因仅在主体意识中产生,总是表现为对各种限制的力图超越,而实在自由因需在主体与对象的共在关系中形成,则必须正视和承认各种限制.道德作为一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必然具有基于各种关系限制的约束性,但由于道德是人的内在需要,因而其约束性也会表现出一种自觉自愿的主动特征.道德自由作为自由与道德的概念组合,既是自由的道德与道德的自由之内在统一,也是约束与任性的统一,当主体成为纯粹的道德主体、主体之性完全成为道德之性时,约束即为任性,任性即为约束.此时,主体便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道德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并且表达着生活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中的"人"的理想.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普世价值观念的话语权,谁就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就在国际交往中处于主动地位.但是西方国家至今垄断着普世价值观念的话语权,对中国的"妖魔化"正愈演愈烈,我们则处在欲辩无词的窘境.中国的现代伦理学应当高举"自由"的旗帜,从"自由"这些普世价值观念的角度深入和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建构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在历史给定的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通向"自由"的道路永远敞开着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