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契 (1915— 1995 ) ,是 2 0世纪时代风云的见证人 ,他的广义认识论哲学体系是对近代中国现实与哲学问题的一份答卷 ,笔者欲从述评冯契的哲学思想研究为起点 ,逐步进入先生广阔的思维天地。一、冯契的哲学史方法论冯契的哲学研究是从哲学史开始的 ,“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  相似文献   

2.
谈冯契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契先生是受人敬仰的一位学者,是对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有很大贡献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无价值、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二重性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价值即智慧与知识的关系等问题,有着全面、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哲人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认识的总结者。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价值尤为关注,他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在浙江奉化召开第六次全国辩证逻辑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出版界约5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首先缅怀了冯契先生对我国辩证逻辑研究事业做出的贡献。彭漪涟教授作专题发言说:冯契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具有很高成就的逻辑学家,是我国辩证逻辑教学与研究的先驱者和倡导者。冯契一直肯定辩证逻辑作为相对独立的逻辑科学的存在,以辩证逻辑作为他研究问题的方法论工具。他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深刻地论述了辩证逻辑科学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蔡志栋 《现代哲学》2017,(2):153-160
纵观冯契的著述可以发现,逻辑发展法是冯契哲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也是其哲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前者体现在他对中国古代哲学"两个高峰"的论述以及"四大问题"的分析,后者尤其表现为他的"智慧说"是对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继承发展。所谓的逻辑发展法,在黑格尔那里是一个本体论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继承了这个原则,将其置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在列宁那里则尤其表现为认识论、方法论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冯契的逻辑发展法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和中国传统哲学对理想人格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将其置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中可以发现,冯契的逻辑发展法和郭沫若、侯外庐为代表的"社会史还原法",张岱年为代表的"问题为中心法",李泽厚为代表的"文化心理结构法",共同构成"以马解中"的四种典范,并且以其哲学创作的成绩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1985年8月19日至24日,华东师范大学发起在江西庐山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学术讨论会。会议主要有两项议题:1.受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关部门的委托,审定冯契同志的新著《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中、下三册)。2.讨论中国哲学发展的特点并展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趋势。中国哲学史界的学者以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1~3日,“冯契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比利时、法国、日本、中国台湾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120多人与会。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共同发起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冯契哲学思想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的关系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会学者首先对冯契先生的高尚人格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冯契先生在中国当代哲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全兴教授指出,冯契先生…  相似文献   

7.
冯契先生(1915—199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中国哲学史家。他毕生从事哲学理论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就哲学理论研究而言,他会通古今,融贯中西,致力于知识和智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考察,从广义认识论、方法论等层面作了探讨,撰成了《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本著作,建立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就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而言,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比较中西,兼容百家,对先秦直至1949年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中国哲学的逻辑发展作了富有开拓和创见的提纲挚领式…  相似文献   

8.
冯契同志的新著《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和他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以下简称《进程》),是他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的姐妹篇;《中国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享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及哲学史家。他用“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努力,中外学术界也普遍认同他的这种努力并誉之为中国哲学史上具有理程碑性质的贡献。三史者,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者,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研读“三史”可以想见到冯友兰作为哲学史家的贡献,研读“六书”则可体会到冯友兰作为哲学家的思想扭力。冯友兰先生逝世后,哲学界几乎每年都有一个规模不等的研讨会或纪念…  相似文献   

10.
这里我们发表一篇张岱年同志于1948年撰写的论文《天人简论——人与自然》。张岱年同志是我国著名学者,早在三十年代即从事哲学与哲学史的研究,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岱年同志在后记中称《天人简论》一文是他“四十岁以前思想的总纲”,“力图把现代唯物论与逻辑分析方法以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天人简论》可以说是这样一种尝试的产物。这篇论文虽写作于近四十年前,但对于当前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以及发扬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遗产,依然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契同志的新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册),最近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下册,不久也将同读者见面。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为指针,从宏观方面,按纵向角度,论述了自先秦以迄鸦片战争的中  相似文献   

12.
冯契的哲学宗旨是"转识成智",即从知识之学到智慧之学,具体说来就是"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本文拟以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和科学方法论革命为背景,从冯契对中国近代逻辑思想革命的总结和超越的角度,对冯契先生"化理论为方法"的辩证思维方法进行一些探讨.文章认为,金岳霖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在现在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而冯契的逻辑思想研究,既吸收了近代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已被普遍接受并已中国化了的西方逻辑和科学精神结果,又对中国古代的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挖掘、发挥和继承.冯契对辩证逻辑的杰出贡献,在于他根据中外逻辑思想相结合而提出的"逻辑范畴体系"的构想--按照"类、故、理"三组范畴来安排逻辑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史哲学战线上马克思主义与伪纪克思主义的斗争十分尖锐。这一斗争,是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发展而来的。当时历史哲学战线上马克思主义与伪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主要表现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史问题、中国哲学史问题的论战上。它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4.
本年五月十日至十四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工作会议”,是本年元月间举行的“中国哲学史问题座谈会”的继续。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史研究室会同召开的。参加的人除北京的中国哲学史专家与中国哲学史教学及研究工作人员外,还有从上海、广州、东北等地来的专家。这次会议的性质和上次的座谈会一样,主要是在“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尽量提出有关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以作将来再行召开大型讨论会的准备。上次座谈会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的问题,即:“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中国哲学史”中的唯物与唯心斗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曾引起热烈的争  相似文献   

15.
李存山 《哲学动态》2007,1(6):41-4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对一个哲学家思想的真正考验。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当我们缅怀张先生在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研究三个方面做出的学术贡献时,有许多内容可以述说。本文谨略述张先生在哲学理论上的两个重要贡献,在我看来,这是经受了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的两个重要贡献。一道德之“变”与“常”1933年4月27日,张岱年先生在《大公报·世界思潮》发表《关于新唯物论》。他在此文中提出:“新唯物论或辩证的唯物论,实为现代最可注意之哲学。”“唯以新唯物论与现代他派哲学对较,然后乃可见新唯物论之为现代最可信…  相似文献   

16.
受西方学术影响,中国哲学史研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采取“观念先行”治学原则。人们用某种观念统辖中国哲学文献,呈现了一种与中国人的生存和思想若即若离的中国哲学史述说。胡适的史料批判法、冯友兰的逻辑分析法、陈寅恪所谓的“了解之同情”,确立了这种哲学史研究的最初范式。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需进一步与中国传统阅读习惯接轨,陆九渊所谓“六经注我”典型地表达了这种传统读书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本书共分8编、13章,计52万余字。第一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输入”,第二编是“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形成及其同地主资产阶级哲学的斗争”,第三编是“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发展胜利与地主资产阶级哲学的彻底破产”。该书的出版为中国哲学史填补了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18.
冯契教授的新著:《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冯契教授继《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之后,又一部力作。如果说,作者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系统地整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发扬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方面,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1月下旬,由华东师大、上海市社科联、上海社科院主办,在华东师大召开了庆贺上海市哲学学会主席、著名哲学家冯契教授勋华诞和从事哲学事业60周年暨“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大家结合最近出版的冯契先生论文集《智慧的探索》,围绕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与会者认为,时代的需要和百家争鸣的社会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是哲学繁荣的两大社会必要条件。回顾20世纪的中国哲学,正是激荡的社会革命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前提。“五…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论文集”(1958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集了他在解放后用马列主义辞句装璜起来的七篇论文。著者的自我评价并不低,认为“对于学习中国哲学史也可能还有—定的用途”“供大家参考”(论文集序)。要是说这本书可供学习中国哲学史参考的话,那只能说是给予我们一个典型的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界限,歪曲中国哲学史的基本面貌,宣扬唯心主义和散布修正主义观点的反面教材。作者说解放后他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以哲学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个思想为指导的。几乎在许多文章开端就摆出这句话,而实际上作者论文的基本观点都是货真价实的“新理学”观点的继续。这是读者要特别警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