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 从众心理会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出现。亲社会从众行为包括利他从众、公平偏好从众、信任从众、慷慨从众等。亲社会从众行为的心理机制包括模仿理论与动机改变理论。亲社会从众行为的神经机制包括奖赏加工与错误加工神经回路。社会价值取向、人际信任水平与人际敏感性对亲社会从众行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亲社会从众效应的稳定性、个体差异、儿童及青少年的亲社会从众行为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跨文化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2.
吴根友 《伦理学研究》2003,(3):30-33,38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丰富的人际信任资源,如果能够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可以成为当今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可贵精神财富。部分现代西方社会学家将中国列入低信任度的国家的学术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信任模式,传统中国的熟人社会里有高度的人际信任。中国当代社会的人际信任危机,是由于社会转型造成的,不能依此而断定中国是一个低信任度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信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大量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信任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了造成信任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信任度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社会学有关信任的基本理论,从制度信任视角,分析国家卫生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监管制度、医疗机构内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分别探究我国引发医患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根据我国医患信任危机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特点,从制度建设层面,提出重构医患信任机制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友谊状态下,初中生的社会比较对认知与情感信任的影响,及两种信任在社会比较与亲密度变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有效被试为522名(M=12.87岁, SD=0.67),开学初让被试提名一位最亲密朋友,期中考试后让其比较与该好友的成绩排名并评价对好友的认知与情感信任水平,随后重新评价该好友的亲密度。结果表明:在亲密朋友(第二次依旧为最亲密的朋友)中,向下比较的情感信任高于向上比较,社会比较不影响认知信任;在普通朋友(第二次亲密度降低的朋友)中,向上比较的认知和情感信任均高于向下比较;社会比较只通过认知信任影响亲密度变化(完全中介),即相比于向下比较,向上比较时的认知信任水平较高,从而更有利于维持友谊的亲密性。  相似文献   

6.
从信任修复的时间阶段模型来看,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了信任违背发生后的修复策略及效果,而鲜有研究从违背前的视角对此展开探索。为检验社会善念能否作为信任修复的‘事前’策略及其修复效果的边界条件,本研究采用Somi范式操纵违背方的社会善念,通过让信任方完成信任博弈游戏来考察其感知到的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效果及社会距离与时间距离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验1结果表明,感知社会善念有助于促进受损信任的修复,感知高(vs.低)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实验2发现社会距离调节了感知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面对社会距离远(vs.近)者的信任违背,感知到高社会善念的被试有更好的修复效果;实验3不仅再次验证了前两个实验的发现,还进一步发现时间距离调节了社会距离与感知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即当社会距离远的违背方回应时间距离短时,感知高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当社会距离近的违背方回应时间距离长时,感知高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由此可见,违背发生前信任方感知到违背方的社会善念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信任,但其效果受到社会距离与时间距离的制约。这些发现对未来探讨信任修复的事前策略及社会善念理论的应用均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信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平 《哲学动态》2007,(12):38-44
信任问题虽然是一个久远的社会事实,但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却并不久远。信任问题十分复杂,本文仅就当前有关信任的几个重要问题谈点看法。这些问题是:信任的解释域;信任问题为何在现代社会更为凸显;信任文化及其效应。一信任的解释域由于信任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因  相似文献   

8.
2011年的日本核危机为我们提供了运用伦理学想象力的契机,因为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道德问题,其中与风险相关的信任问题尤为关键。信任是一个复杂社会的简化机制。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给个人施加了焦虑,因此需要建立道德共同体作为伦理策略。信任的社会建构同时需要政府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和公民伦理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9.
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发展对幼儿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探讨当信息提供者的友善特质与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相冲突时,幼儿在认知信任问题与人际信任问题上的信任选择特点。以103名3~5岁幼儿为被试,研究结果发现3~4岁幼儿在与认知信任有关问题中做出的选择与随机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只有5岁幼儿表现出了对准确命名但不友善的信息提供者的赞同和询问偏好; 而在人际信任判断中,3~5岁幼儿均选择与具有友善特质的人为友,并将物品交于其保管。研究结果说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表现出不同的信任选择倾向,且幼儿能依据不同问题灵活做出信任选择。  相似文献   

10.
信任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西方学界对信任的不同划分 ,意在促进对信任观的进一步思考 ,同时由此反窥中国和西方社会信任发展的不同向度与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西诚信观的比较及其启迪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诚信在中西方都得到普遍的重视 ,其内涵也基本相近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既有社会历史方面的根源 ,也有思想文化上的原因。中西诚信观各有长短 ,新型诚信观的建构和我国诚信社会的建设 ,应将二者结合起来 ,吸取中国传统诚信观重自律、重人格信任与西方诚信观重他律、重契约信任的合理因素 ,从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机制和个人信用机制、加强现代诚信观的宣传和诚信意识的养成教育等方面入手 ,打造“诚信中国”。  相似文献   

12.
信任被破坏后如何修复是当前信任研究中未解的问题之一。有效的信任修复应关注整个关系, 包括信任、消极情感和消极行为三方面的内容; 修复结果可能出现矛盾状态, 且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被彻底修复。现有关于信任修复的理论过程主要有归因、社会平衡和结构, 其研究视角经历了从单方向交互作用的转换, 当前研究更关注修复策略与修复效果之间的调节变量。今后研究应重视归因、人际和结构过程的整合, 尝试结合现场跟踪研究和个案研究以提高结果的外部效度, 以及考虑时间、社会情景和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信息化、社会化高度发达,世界交往关系更趋紧密。开放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现时代的两大显著特征。与此相适应,个体认识能否在迅猛变化的时代中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更是人们求得自我实现,促进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试图从微观与宏观、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的视角,探讨个体认识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人际信任研究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可以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组织运行和管理成本。因此,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从各自的角度对组织中信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组织人际信任的研究。首先探讨了几种基本的信任定义;然后重点介绍了在组织中建立人际信任以及导致信任破坏的个人因素、人际互动因素以及组织环境、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最后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展望了信任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人格,完善人性,因此,其中的"信任"问题就成为教育伦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可否认,目前社会整体的信任危机已经使得基础教育中的"信任"的根基受到了很大动摇。因此,本文试图从教育伦理的角度来审视信任这一问题,期望能阐明"信任"这一道德原则在基础教育的伦理中具有核心性的价值和地位,并且为重新建构基础教育中的信任提供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群际信任是衡量群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群际信任指人们在群际互动中对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或意向做积极预期而且愿意承受相应的风险,这种信任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所属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表现为内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成员的信任.影响群际信任的因素包括社会群体身份及其表征和群体之间的接触经验,增进群际信任的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认同与群际接触两大类方法.未来的研究需结合已有进展和社会现实问题对中国的群际信任问题及增进方法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风险与信任     
现如今,新的需要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因此,国外有些学者把当代社会称为"风险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满足需要的方法引出新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更多的问题。但是,不管是在宏观还在微观层面上,信任显然比不信任的管理成本低。信任(trust)与信心(confidence)又有所不同,某种程度上,信任包含信心。但在现实生活中,信任缺失的情况又普遍存在。不管政府或者个人,其实都需要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这些策略会帮助政府或者个人看清潜在的危险,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信任博弈范式测量信任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 社会偏好与风险偏好可能在范式变动中对投资信任水平产生影响, 降低信任博弈的内部效度。另一方面, 信任博弈与量表信任的相关水平较低, 这可能和态度与行为差异、测量类型差异以及测量范式的不足有关。虽然存在争议, 但总体而言, 信任博弈范式仍然是较为适宜的信任测量手段。未来信任博弈范式可在:验证信任博弈范式变动的科学性; 进一步澄清信任博弈范式与量表信任的低相关问题; 拓展信任博弈范式的测量维度以及提升信任博弈范式的生态效度等方面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当今社会变革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指出在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家庭功能正在逐步地向社会转移,家庭养老功能的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公共管理应当将养老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建立有效的养老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3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信任量表(ITS)和新版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2)的施测,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来考察大学生信任倾向与各心理健康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MPI-2临庆量表中的抑郁、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症和社会内向性,内容量表中的焦虑、恐惧、强迫性、抑郁、怪异思维、愤怒、愤世嫉俗、反社会行为、A型行为、低自尊、社会不适、家庭问题、工作障碍、治疗反感,均与信任倾向呈负相关。此外,四类不同心理健康特征的被试在信任倾向上存在差异,适应良好型被试的信任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适应不良型的信任倾向显著低于其他三类,精神敏感型和外向冲动型的信任倾向居中.且这两娄之间没有显薯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