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清华大学简帛讲读班上博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简帛讲读班,在2000年9月2日、9月16日、10月19日、11月11日、11月25日、12月8日、12月29日、2002年1月5日的第10、11、12、13、14、19、20、21次研讨会上,就上海博物馆藏楚简的内容进行了多次讨论。仅提交的正式论文就有20篇,它们是李学勤的《子夏传<诗>说》、《<诗论>简“隐”字说》、《续说<诗论>简<葛覃>》、《释<诗论>简“兔”及从“兔”之字》、《再说“卜子”合文》、《卜子与子羔》、《孔子、卜子与<诗论>简》、《<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诗论>分章释文》,廖名春的《上海简<性自命出>篇探原》、《上海简<诗论>篇管窥》、《上海简<鲁邦大旱>札记》、《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彭林的《<卜子诗论>释文讨论稿》,李天虹的《<葛覃>考》,李锐的《<卜子论诗>“怀而明德”考》庆<孔子诗论>简序调整刍议》,刘乐贤的《读上博简札记》,丁原植的《竹书性情说柬释(一)》,王志平的《<诗论>札记(简本)》。现将历次讨论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4年上海博物馆入藏的战国楚简,久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2000年8月,在北京“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马承源先生演讲,重点论述了楚简中的《孔子诗论》①,更引起学者热烈讨论。最近,包括《诗论》在内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已经出版②,充分体现了上博各位先生在保护、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卓异成果,值得我们深切感谢。 《诗》与《诗》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内容,佚书《诗论》的发现,关系于学术史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意义至为重大,今后一定会有许多学者投入精力,论析阐发。本文只想在上博各先生工作的基础上,就简的编联复原略作试探,敬请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所载的“中氏”即今传本《诗·仲氏》。孔子时代的《仲氏》一诗 ,在流传的过程中 ,因错简而被误入它诗 ,它的原貌至少包括了《燕燕》诗的末章和《何人斯》的第七章。经复原后的《仲氏》一诗 ,体现了儒家孝悌精神。上博简《诗论》载孔子以“君子”评《仲氏》一诗 ,其主导思想即在于对“孝弟”原则的肯定。《仲氏》一诗透露的内容与共伯兄弟的情况十分吻合 ,且其简被编入《邶风》 ,此皆可以推测此诗为共伯余之作。《诗·仲氏》对于了解“共和行政”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相当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由马承源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一书,载有“《周易》图版”和濮茅左先生对“《周易》图版”的“释文考释”和附录一:“竹书《周易》、帛书《周易》、今本《周易》文字比较表”以及附录二:“关于符号的说明”(马承源),读后深受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当然不一定成熟,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我认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并不是《周易》,而很可能是《连山易》。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易》”简称为“上博战国竹书《易》”。上博战国竹书《易》存简共58枚(…  相似文献   

5.
《孔丛子》六卷当出自“汉魏孔氏家学” ,其前三卷记孔子、子思言行 ,可能是辑先秦孔氏遗文。《孔丛子·记义》篇载有一大段孔子对《诗》的评论 ,其与上博简《孔子诗论》有着内在的关系 ,可以将它们视为同一个体系而相互参释和补充。《孔丛子》“诗论”与上博简《诗论》都反映了先秦儒家早期说诗的风格和内容 ,而与汉代形成的《诗序》传统不同。《孔丛子》“诗论”对朱熹的《诗经集传》有一定影响 ,在从汉代诗学向宋代诗学的转变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说明:本文按形制将诗论简分为两部分,一是简头简尾写满字的一类,共23支残简,缀合为17简;二是简头简尾留空的一类,共6简。释文以简为单位,一简为一段,依次而下。为减少印刷麻烦,释文皆以通行字写出,需要讨论处则加以注释。简号注于简末。缺字能补出的,用[]号表示;不能补出而可数的,用口表示;不能补出又不可确数的,用……号表示。简中脱文和脱简缺文亦用[]表示。  相似文献   

7.
上博《诗论》简的形制和编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的形制和编连问题,2001年以来,我与李学勤先生多有讨论:在清华简帛讲读班第19次研讨会(2001年12月8日)上提交的《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一文中,基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由《简帛研究》网站和《中国哲学》联合举办的讨论会(2001年12月23日)和清华简帛讲读班第20次研讨会(2001年12月29日)上,我也分别阐述过。与此有关的论文,目前我见到的有李学勤先生的《(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清华简帛讲读班第20次研讨会,2001年12月29日),李零的挞园会感想》(…  相似文献   

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由马承源先生等整理、命名,发表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  相似文献   

9.
比较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与《论语》等传世典籍中记载的孔子论《诗》的内容 ,可以使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孔子的《诗》学思想。以往人们认为孔子对《诗》只有使用层面上的阐发 ,今据上博简《孔子诗论》则可知孔子以“情志”论《诗》 ,对《诗》旨也有精确允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上博简《诗论》第25简评析《诗.兔爰》篇“不奉时”之语,不应当理解为此诗表现的是生不逢时之叹,而应当理解为是对于此诗不遵奉“天命(时命)”的批评。由此我们可以加深对于孔子天命观的认识。孔子从恭敬的角度指出人们应当顺从天命,但他更强调在天命时遇面前要自强不息,积极奋斗,《兔爰》篇所显露的那种冷漠对待社会、只求一己之福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上海博物馆《论诗》简展出时,笔者发现简7上部稍残断,前当有缺简。此简可隶定、标点为:“……怀尔明德”曷?诚谓之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诚命之也,信矣。卜子曰:此命也夫!文王虽欲也,得乎?此命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见于《大雅·大明》,则很明显前“怀尔明德”亦当为引文,《诗论》此简是引《诗》文而论《诗》。从“诚命之也”对应“有命自天”之形式来看,“怀尔明德”前当有一“谓”字,与“诚谓之也”之“谓”对应。《大雅·皇矣》有:“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一句,与此较接近,只是“予怀明德”与“怀尔明德”不同…  相似文献   

12.
由上博简《诗说》的体例论其定名与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博简《诗说》中出现的六次“孔子日”以及以“曷”字形式出现的孔子言论,实际上都是《诗说》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诗》学观点。由这一体例可以肯定,《诗说》的作者不是孔子;而应该是孔子的门徒或再传弟子。据有关材料判断,这个门徒最有可能是子夏。因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所定名的《孔子诗论》,若更名为《诗说》更符合竹简内容,也切合周秦古书的定名规律。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孟子.告子下》均有关于“色”和“礼”的论述。《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两者相同,有讨论“色”(情、欲)和“礼”(外在规范)关系的问题意识,也有“礼”来自于情欲,是对情欲之调节或引导的表述,《孟子.告子下》则不讨论这些问题。对情欲和礼之关系的认识,《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的思想倾向更接近《荀子》。用诗来改变人的情性之观念,《孔子诗论》和《毛诗序》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4.
上博楚简《鲁邦大旱》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鲁邦大旱》第三简“子赣曰 :否”应断句 ,下可读为“偕乎子女 ,踵命其与”。第四简“夫山”以下 ,应据《晏子》校正。“或必寺乎”一句中 ,“或”读为“有” ,“寺”读为“祠”。第六简“无如”意为无奈。孔子建议以玉帛祭祀山川 ,是为了安辑民众 ;要求正刑与德 ,则系乘机进谏 ,不需作过多推论  相似文献   

15.
论上海楚简《民之父母》的“五至”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所载《民之父母》一篇,文字与《礼记·孔子闲居》、《孔子家语·论礼》等传世文献互有异同。以简文与传世文献相互对勘,可知其中所述“五至”说涉及的问题实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简文“五至”的相关内容,载于《民之父母》的第三简至第五简,连读为:  相似文献   

16.
楚竹书《孔子诗论》“类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分析,结合对《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探讨,得出《诗经》之部类及其类序为《风》、《小雅》、《大雅》、《颂》的结论,同时厘清孔子、《孔子诗论》和《毛诗》在文本方面的关系。《诗经》的结集经历了一个过程,其分类由来已久;未曾更改。《诗》“类序”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是在《诗》文本编辑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孔子在整理《诗经》的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前提性的“编序”原则,所谓孔子“删诗”,只是对诗篇做些必要的一般性古籍整理而已。至于出土文献《孔子诗论》中偶尔出现的颠倒《诗》“类序”的论述亦属正常,并不能说明孔子曾编有与传统《诗》“类序”相反的文本,也不能否定《毛诗》文本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更不能由此说明《孔子诗论》中出现“类序颠倒”具有更为不可测知的寓意。  相似文献   

17.
<正> 1.《语丛》一云:“凡物由妄生。”整理者注释云:“裘按:此语又见一。四号简,妄作望,字在此疑读为亡(无)。”今按:字不应读为“亡”,当从一○四号简,读为“望”。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凡见者之谓物。”望、见义通,《广雅·释诂》一:“望,视也。”《说文》云:“见,视也。”“见”有“感知”之义,《淮南子·修务》云:“而明弗能见者何。”高注云:“见,犹知也。”《淮南子·览冥》云:“昔者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高注云:“见,犹感也。”故简文云:“凡物由望生”者,言存在生于人之感知。  相似文献   

18.
杨玲 《孔子研究》2023,(6):56-65+158
《诗经·周南·卷耳》主旨纷纭,其阐释分歧主要集中在“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之“周行”的训释。经学主训“官列”,由此产生“官人说”。文学主训“道路”,于是有了“怀人说”。通过引证本书、他书、小学典籍分析考辨可知:“周行”非“周道”,无道路义。《卷耳》之“周行”如训为“道路”,诗意难通;训为“官列”,则诗意豁然,且上博简《孔子诗论》“《卷耳》,不知人”也可得妥当解释,《卷耳》的经典特质、丰富内涵和本事均可揭橥、呈现。于此可见训诂之于《诗经》文本阐释之重要。  相似文献   

19.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与上博藏简《性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墓竹简中的《性自命出》一篇,释文公布后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无独有偶,此篇亦见于上博藏简之中,而被命题为《性情论》。现在上博藏简此篇已面世,为我们深化对《性自命出》文本的理解,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性。以下,将郭店简的《性自命出》与上博简的《性情篇》略加比较,以见其同异。 李零的《性自命出》校读(见《道家文化研究》十八辑),将郭店简的《性自命出》依原简篇号,分为上下两篇,并根据文义,将全篇分为21章,上篇为1-13章,下篇为14-21章。本文为方便起见,以李零分章为参考基准,而将其刀章自“身欲…  相似文献   

20.
对《说明》的答复《哲学动态》1995年第10期发表了我整理的一份动态资料:“关于‘国学’研讨中的几个问题”。文章发表后,一同志批评我对他的文章观点的介绍“有明显的误读”,于是在《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国学’热讨论的几点说明”(以下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