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会饮》的流行解读通常并不把阿里斯托芬讲辞和苏格拉底讲辞联系起来,而是认定后者对前者进行了批判,由此断定柏拉图在批判阿里斯托芬讲辞的基础上建立了他有关"爱"的理论。本文则试图表明,《会饮》由阿里斯托芬讲述的"双性人神话"与苏格拉底讲辞中引述蒂奥提玛有关"爱的阶梯"说法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有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理解才能最终较为完整地把握柏拉图在《会饮》中的爱的理论。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必须考察"回忆说""灵魂不朽""理念论"以及巴门尼德哲学对《会饮》行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2日-7日在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山田校区举办的第九届柏拉图研讨会以"柏拉图的<理想国>"(Plato's Politeia)为题,汇聚数百名当代学者,全方位地检视这部巨著中对城邦、灵魂、善、形式(理念)、诗歌等诸多主题的反思.本文略记大会盛况及日本古典学界观感.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理想国>卷十中的两个问题(对诗的第二次批评和用神话来做结尾)长久以来一直是研究者们聚讼纷纭的对象,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这两个问题,人们往往认为卷十和全书、卷十自身都缺乏连贯一致性.本文意在推翻这种理解,通过分析<理想国>全书的问题结构及情节论证的发展线索,指明了卷十的位置及前述两个论题出现的必然性,最终有力地捍卫了<理想国>全书及卷十的整体性,并以卷十所涉及到的哲学与诗既冲突又合谐的双重关系为依托,揭示了卷十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柏拉图《美诺》中有关"美德"的文本,本文分析和阐发柏拉图对给"美德"下定义而提出的要求。以往流行的观点通常侧重于把"美德"等同于某种内在品质,而本文则试图指明美德在柏拉图《理想国》中被描述为"内在品质"加上"外在名誉"。同时,柏拉图试图建立美德的不同等级并说明为什么美德可以在个体与城邦的层面上得以实现。柏拉图不认为存在美德的教师,而是认为可以通过"回忆"与"美德教育"两种方式获得美德。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诗和诗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不利于城邦的"正义",并提出将其逐出"理想国"。但实际上,柏拉图并非反对所有的诗,他攻击的只是诗人在盲目追求爱欲下对真理的不作为和不负责任的摹仿。柏拉图的文艺对话表明,诗人和哲人因对"爱"的不同的理解与追求形成了不同的"诗",一种主要是摹仿诗,另一种则是旨在揭示真理的"哲人诗"。因此,《理想国》中的"诗哲之争"可以解读为"摹仿诗"和"哲人诗"之争,其本质是诗歌内部的争论,而非诗歌与哲学之间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威廉姆斯(Williams)在1973年发表的<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的类比>("The Analogy of City and Soul in Plato's Republic")中认为,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367 e 6-369 b 4与434 d 2-435 c 8中城邦正义和个人灵魂正义的两个类比与435 e 1-436 a 7之间存在内在冲突,并给出了相应的论证.本论文将深入分析这些论证,从而检验威廉姆斯的上述观点是否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张立立 《世界哲学》2013,(1):60-68,161
在现代政治哲学视野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述的“高贵的谎言”,成为读者理解和接受柏拉图的最大阻碍之一.本文考察了几种流行的解读及其不足之处,并试图探讨另一种解读的可能性,即“高贵的谎言”并非针对被统治者而说的谎言,而是首先针对统治者(护卫者)而说的谎言.这种解读或可为理解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即政治权力是一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自由)才能获得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阿里斯托芬关于爱欲的神话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居于中心位置,是柏拉图爱欲思想的重要环节。通过阐释这个神话的文本细节,本文将论证,该神话的要旨在于挖掘城邦政治的人性根据,从而在自然层面为习俗做出辩护。在这个意义上,代表诗人的阿里斯托芬与代表哲学家的苏格拉底形成尖锐冲突,前者认为爱欲追求的是属己的整全,后者认为爱欲追求的是善好,而对此的最高展现是超越政治的"美本身"。笔者认为,双方的冲突展现了"诗歌与哲学的古老争执",对这一争执的完整而忠实的呈现是柏拉图《会饮篇》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罗跃军 《哲学研究》2012,(8):68-71,126
一、关于《理想国》中正义论证的争论关于《理想国》中的正义问题以及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对此的论证,西方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早在1937年《心灵》杂志第183期上,福斯特(M.B.Foster)教授就发表了一篇题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错误"的论文,对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其对手之间关于正义的讨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理想国》第二卷开篇中格劳孔关于善的三重区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区分要求苏  相似文献   

10.
希腊游历神话中的主角要么是男性英雄,要么是美女,二者皆为希腊城邦的祖先。游历神话将主角所在的希腊城邦描述为文明的中心,而主角所经之地则为蛮夷之地。就在描述主人公遭受诸多苦难的过程中,希腊神话对"我者"与"他者"、"中心"与"边缘"做了二元对立式划分。希腊游历神话的生成时间为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此时希腊境内城邦林立,希腊诸城邦不断殖民海外。因此,游历神话绝非通常意义上的历险故事,而是以叙事出现的政治神话,其意图在于通过叙述城邦祖先的历险故事,为希腊城邦的存在以及海外殖民提供话语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伏羲画卦的神话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剑 《周易研究》2004,(1):10-14
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易·系辞>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认为,伏羲导源于"混沌"、"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即是"太极".伏羲创世神话是原始哲学关于宇宙生成论的原型.<易>关于"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概念和对宇宙生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理想国》第五卷到第七卷的哲学家论证所塑造的真正的哲学家是一些眼睛只盯着整全真理的人,这使得他们从现实中抽离出去,并且与现实对立.柏拉图企图论证他们在把握真理上所具有的各种美德同时也是统治城邦所需要的各种美德,但他因此陷入逻辑上不相干的谬误,在具体的论证中遭遇到各种困难,最终不仅承认哲学家对于城邦是无用的,而且哲学家在不理想的城邦环境中必然遭到败坏.通过哲学家的教育所造就出来的哲学家,也由于所追求的理想生活与城邦现实生活的分离而不愿意成为城邦的统治者,只能通过外在的强迫,这不仅没有缓和,还进一步彰显了柏拉图哲学家论证的内在逻辑困难.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西方"女性主义"的先驱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拉图是一位女性主义者吗?这个在西方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是围绕<理想国>的第5章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thumos(血气/激情)采用了两种比喻,即比作犬和比作雄狮,这反映出他对该术语的不同理解。本文通过对比这两种比喻,试图为该术语寻找一个较为融贯的解释,即从描述性层面来看,该术语指血气方刚的、充满力量的情感。只有像"狮子"一样作战的人,才能成为城邦合格的"警犬";从规范性层面来看,该术语指要服从理性,像忠诚的"牧羊犬",听从牧人(理性)的命令。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没有真正冲突。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进一步阐释如何看待与之相应的公民美德及其培育。  相似文献   

15.
<理想国>作为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其对正义问题的探索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理想国>这部著作在正义问题的背后还存在一个隐形目标,即纯粹正义生活的建立.纯粹正义生活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由三种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们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简单而纯粹、同质而和谐.这一生活方式被柏拉图建立在"自然"和"知识"这一对范畴的基础上."自然"和"知识"概念赋予这一生活纯粹性和正义性--在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纯粹正义生活中的身份和职业区分得以可能;在知识的指导下,纯粹正义生活的合理性和可欲性得到保证.通过这对概念,苏格拉底表明纯粹正义生活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然而也正是"知识"和"自然"这对概念之间的不一致性暴露了<理想国>中纯粹正义生活的局限.自然概念受到哲学家的过多干预无法保证其作用的发挥,知识概念更是无法保证一种言辞中的生活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尼采反科学吗?尼采那里有一门科学吗?若有,是何种科学?这是在尼采研究领域颇多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清理尼采的科学批判,特别是前期尼采对以苏格拉底主义为标识的科学乐观主义(理论文化)传统的揭示,中期尼采主要在《快乐的科学》中形成的科学新理解,以及后期尼采对于"作为谎言的科学"的批判。本文认为,无论在哪个时期,尼采的科学批判始终致力于揭示欧洲科学或欧洲知识理想的柏拉图主义哲学基础。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朗佩特对"尼采语文学"的重构,指出尼采中期和晚期哲学的现象学倾向,认为尼采在哲学批判、意识分析、个体言说等方面的思想努力,足以构成一种"尼采现象学"。  相似文献   

17.
西方伦理学史上的正义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伦理学从古至今一直比较注重对正义、公正的研究。柏拉图的《理想国》可以说是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正义论》。它试图为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生活建立一个正义原则。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正义观进行了分析、批评,第一次对正义范畴作了“正义就是善”的哲学规定,并划分了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相对正义和绝对正义。就个人来说,正义是全德,居四德之总。个人正义就是在智慧的统帅下,使灵魂的各个组成部分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在行动上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不干涉别人。就城邦来说,正义就是组成国家的各个阶级,各尽其职,各做各的事,互不干涉。作为治国方针,正义就是内求团结,反对内讧;外求和平,反对战争。相对正义是现实世界的正义,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理想国》开篇所揭示的叙事方式、地点、时间、人物等要素,表明它并非一部纯粹哲学的或纯粹政治的著作,它的主题是城邦与人这一政治哲学的故事。结合《理想国》.中译本对开篇的翻译,本文:还论及政治哲学研究中译注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康德关于"存在"的几乎所有论题都表现在了这个批判里.这些论题主要包括:1."是"不是一个实在的谓词,2."存在"是对某些规定性本身的肯定,3."存在"是对某物本身的肯定.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个批判的解析而获得对康德的"存在"论题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柏拉图书简入手,关注柏拉图有关"建议"的论述,并细致分析了柏拉图《书简七》中有关"建议"的原则,力图通过对比柏拉图给人和城邦提建议的原则,揭示柏拉图在政治生活中究竟是怎样一位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