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摧毁与解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海德格尔把理解这个主题从一种人文科学的方法论学说,提升为此在的本体论的生存论环节和基础时,解释学维度就不再意味着现象学的植根于具体知觉的意向性研究的一个较高层面了,而是以欧洲为基地,把几乎同时在盎格鲁撒克逊逻辑学中实现的“转向语言”在现象学研究思潮中突现出来了。在胡塞尔和舍勒尔对现象学研究的最初展开中,尽管有向生活世界的各种转向,但语言问题依然是完全蔽而不显的。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译名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周兴 《世界哲学》2009,(4):101-109
在《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全集》第65卷)中,海德格尔尝试了艰苦的思与言的改造工作,意在从非形而上学意义上重解“存有/本有”(Seyn/Ereignis)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对德文原著的初步解读和翻译,并参照英文译本“英译者前言”中的译名分析,讨论了《哲学论稿》中八组基本词语,主要涉及Ereignis,Sein,Wesen,Werfen,Gr—und,Bergen,Besinnung,RUcken等词语以及相关的词族,并且提出了作者对于这些基本词语的汉译建议。原来文后附有由作者制作的“《哲学论稿》德一英一中译名对照表”,但因篇幅有限,不在这里刊登了,而是登载在《世界哲学》的网站上,有兴趣的读者请登陆我们的网站:www.worldphilosophy.cn。  相似文献   
3.
本文清理了海德格尔不同时期有关Aletheia[无蔽]的不同解释,认为Aletheia[无蔽]意义上的"二重性"是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主导线索,也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现象学思想经验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希腊的"无蔽"经验的重思,海德格尔指向当下和未来,关注后哲学时代里普遍意义的差异化-境域化生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清理了海德格尔不同时期有关Aletheia[无蔽]的不同解释,认为Aletheia[无蔽]意义上的“二重性”是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主导线索,也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现象学思想经验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希腊的“无蔽”经验的重思,海德格尔指向当下和未来,关注后哲学时代里普遍意义的差异化-境域化生成.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题表示一种沉思的尝试。沉思执着于追问。追问乃通向答案之途。如若答案毕竟可得,那它必在于一种思想的转换,而不在于一种对某个事态的陈述。本文具有一个更为广泛的关联背景。自1930年以来,我一再尝试更其原始地去构成《存在与时间》的课题。而这意味着,要对《存在与时间》中的问题出发点作一种内在的批判。由此必得澄清,批判性的问题——即思想的事情是何种事情的问题——如何必然地和持续地归属于思想。所以,《存在与时间》这个任务的标题也将改变了。我们问: 1.从何种意义上说,哲学在现时代进入其终结了? 2.哲学终结之际为思想留下了何种任务? 一、从何种意义上说,哲学在现时代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起源与思想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语源上揭示了希腊的techne[技艺]的原初含义及其与physis[自然]的共属关系,也即艺术的起源性(本源性)意义,进而分析今日控制论时代由现代科学-技术所规定的人类文化状态和人类存在处境,旨在寻求我们时代艺术和思想应有的姿态。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东南大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交流中心和东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次现象学哲学国际会议于1994年10月25日至30日在东南大学举行。会议研讨的主题是“从意识形象学到社会现象学”。来自德国、美国和瑞士的一些著名现象学家,以及来自大陆和港台地区的从事现象学哲学研究者约40多人与会。现将会议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科学逻辑”的先验范畤如果把康德的作为一种科学逻辑的《纯粹理性批判》与现代“科学逻辑”作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一种“意识分析”,后者则是一种“语言分析”。康德力图阐明科学的客观有效性,为此他实际上是用先验逻辑取代了由洛克和休谟发展出来的知识心理学,但是他的探究方法仍然与作为意识之“极点”的“意识的综合统一”相关联。而且根据这一先行概念,康德提出了他的先天综合法则,即关于诸如直观、想象、知性和理性等心理能办的功能法则,以取代休谟的心理学联想法则。这与现代“科学逻辑”是大相径庭的。现代“科学逻辑”不仅对心理能力不置一词。而且连  相似文献   
9.
孙周兴 《现代哲学》2002,59(4):85-95
本文讨论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讲座中的现象学。作者从题域和方法两个角度上探讨海德格尔这个时期的形式显示现象学。就题域来说,海德格尔试图突破胡塞尔现象学的“知识”或“理论”局限,深入到“前理论的”层面,即所谓前理论的“原始东西”;就方法来说,海德格尔沉思和实践了他所谓的“形式显示”的思路和言路,以此力求与传统哲学的形式化思想方法划界。作者认为,“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方法乃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之前的现象学哲思的最富特色和创意的成分;而由于这种方法上的探索也影响到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因此一般而言,它也标志着海德格尔全部思想的现象学特质。  相似文献   
10.
尼采反科学吗?尼采那里有一门科学吗?若有,是何种科学?这是在尼采研究领域颇多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清理尼采的科学批判,特别是前期尼采对以苏格拉底主义为标识的科学乐观主义(理论文化)传统的揭示,中期尼采主要在《快乐的科学》中形成的科学新理解,以及后期尼采对于"作为谎言的科学"的批判。本文认为,无论在哪个时期,尼采的科学批判始终致力于揭示欧洲科学或欧洲知识理想的柏拉图主义哲学基础。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朗佩特对"尼采语文学"的重构,指出尼采中期和晚期哲学的现象学倾向,认为尼采在哲学批判、意识分析、个体言说等方面的思想努力,足以构成一种"尼采现象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