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是标志社会历史进步状态的重要范畴。它既是社会学,历史学的范畴,又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文明”范畴的内涵是历史的,发展的,也是具体丰富的。要比较准确地认识、把握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深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就要求人们以全面的观点去把握人类社会的文明。唯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体的文明度的提高,是整个人类社会文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活方式的探讨,在我国是近一两年才开始的,而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探讨,更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对于这个问题谈不到什么论证,只是谈一点自己的理解。“文明”本意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因此文明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是指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状态,也应该包括物质的和精  相似文献   

3.
“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ducare”,意思是“引出”。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及社会发展等;概括而言——教育是人类传递和开展文明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狄洛曾说:“教育,是人类共同的成长基础,教育方向正确,人类的真、善、美资质就得以发扬提升,世界的和谐进步就易达成。”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4.
樊浩 《哲学动态》2023,(2):13-22+127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根本上是文明观的冲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宣示人类世界从诸文化实体的关系、人类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身的关系全景式地进入“非常时代”,遭遇“非常风险”,期待“非常伦理”。“非常伦理”有“非常伦理智慧”“非常伦理形态”“非常伦理觉悟”三个层次。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个体生命发育史表明,伦理是人类文明的原色和理想,但在现代性文明中已然迷失。面对“非常时代”关乎“种族的绵亘”的“非常”挑战,亟待推进“非常伦理觉悟”,进行文明观的伦理革命,其要义是使人类和人类文明学会“为伦理思考所支配”,实现伦理文明观的回归与重建。伦理文明观是文明内部诸要素关系的价值生态的文明观,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国家与国家关系以及诸文化实体关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观。伦理文明观的“非常伦理觉悟”,具有“最后觉悟”的文明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人类历史上许多功彪史册的杰出人物正是这样。他们不仅在事业上锲而不舍,严肃认真,奋力拼搏,在各个领域和方面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  相似文献   

6.
企业伦理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伦理不能像“正统的”微观经济学把企业的真实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抽象成生产函数一样作为是企业的“外部性”问题 ,企业伦理乃是企业履行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隐含契约的内在要求。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经济体系的有效运作及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程度甚至人类社会的生存 ,无不与企业是否合乎伦理的经营观念及行为密切相关。企业伦理在跨入 2 1世纪之时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9,(1)
编者按: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居于“地球村”的人类从未象今天这样重视生态环境、关注人类的朋友———野生动物,渴望世界和平。不由使我们想起由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居士作画,著名书法家弘一大师配文说明的《护生画集》。年前本刊收到张...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岗 《现代哲学》2000,(2):101-105
一、引言 由于近代科学对中世纪神学的胜利及其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把近代标示为“理性的时代”或“科学的时代”。西方文明的发展,科学精神的张扬,代表人类智性的进步与胜利,也为人类取得了较大的生存空间及较大的灵活性,“西方的科技照亮了整个世界,西方的理性滋润启发了不少心灵。”① 然而,人类社会并没有象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和19世纪的进化论者所构想的那样,在“理性”的指引下,得到健全的、有秩序的发展。两三个世纪的实践证明,作为自然、社会系统调控者的人类,其实践既有积极的正面效应,也有消极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标志。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就是科学战胜迷信、文明代替愚昧的过程。李洪志编造“法轮大法”,全面否定近现代科学成果,公然鼓吹神学和迷信,是对历史进步的反抗和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宗教和迷信是人类野蛮时代、蒙昧时代以及封建时代(特别是西方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根源在于当时人们无力认识自然的本质和身体的机能。以哥白尼发表于1543年的《天体运行论》为标志,自然科学象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太阳中心说”、“血液循环论”、“人体结构理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文化传播的新纪元——大众传播时代恩格斯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可见人类进步的历史,也就是人类社会文化进步的历史。人类正是依  相似文献   

11.
袁祖社  王鑫 《哲学动态》2022,(7):5-15+127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促使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人类文明的整体性,倒逼人们重新观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全球性生态危机不断加剧和升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引发了普遍意义上的“生态理性”意识的觉醒、“生态价值”的自觉,以及“生态正义”的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充分彰显了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导向和目标引领。作为对西方现代化发展逻辑的历史性反思和实践性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表现出其独特的智识性和自主性智慧。着眼当今时代人类非确定性生存风险,面向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经济理性向生态理性的转变,走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坚定认同和践行理性“生态人”的行为规范,通过生态型社会和生态共同体的构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良制度实践和中国智慧,体现了对人类未来发展前景的理性筹划、审慎设计和有效践履,彰显出人类文明形态的进步潮流。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东西方文化社会发展差异对比 ,分析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 ,给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造成负面效应 ,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协调到危机冲突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和社会的可承受性。提出用东方古老哲理思想整合西方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弊端 ,走“天人合一”、“东西合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文摘     
浅谈“向善与诚信”的道德理念胡凯明在《天风》2004年第四期撰写文章,认为“向善与诚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应的道德理念,其意义是比较广泛的。基督教圣经称为“良善与信实”,其道理是相通的。“向善”是时代的要求,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人格价值导向。基督教圣经特别提倡人“向善”的本性,强调用爱心无偿地给予别人服务和帮助。我们是社会中人,在社会成员中能广泛形成一种知善知恶的能力和去恶从善的自觉态度,不但可以使社会风气不断地改善,而且有助于个人和群体道德水平的提高。“诚信”是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一种无形资本。当今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事实。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开放的社会系统;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人类文明形态和人类社会形态的辩证统一;不同文明间的交往;各种具体文明个性的保持和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绿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是文明的标志和象征。人与绿色环境是处在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之中,人是主体,绿色环境是客体,两者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应满足这个系统中的主体“人”的全面要求,就是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自然条件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心理环境综合影响。本文试图对人与绿色环境的相互关系及绿色环  相似文献   

16.
浅谈口才与文明林忠雄口才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一个社会的进步状态即社会文明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联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观察和分析。首先,口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古往今来,口语交际始终是人类传播信息的最基本形式。随...  相似文献   

17.
从可持续发展到转移式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现代发展观。但是,我认为,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其不足之处还缺乏认识,对单纯提“可持续发展”是否在实际上能行得通也缺乏认识,更少去考虑“可持续发展”是否适合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法则。在本文中,我准备对“可持续发展”做一点反思,并尝试着提出一种“转移式发展”去补充“可持续发展”之不足。从根本上讲,我认为,人类走出今日困境的途径是迈向比工业文明更高级的新文明。今日的人类困境是挑战也是机遇,是新文明诞生前的阵痛。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含…  相似文献   

18.
十七世纪的中国哲学家王夫之已经有了初步的现代文明史观。他的史学著作中出现的“文明”概念,已经具备了现代文明学的基本要素,即具有文化发展的进步意义、制度文明等内容,而且特别阐发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类型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王夫之的文明史观中,制度文明的观念十分清晰。他高度肯定中国传统社会郡县制自身所具有的文明意义,以及郡县制对于维护人类文明生活方式的积极意义。而郡县制的文明特质在于三大要素,即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华夷之别。由于王夫之身处明清易代的特殊历史时期,他特别重视文野之分意义上的“华夷之别”,体现了王夫之文明史观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建设制度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中,我们通常注重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加以考察,而对于制度文明则往往被忽视。其实,制度文明也是评价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一把标尺。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制度文明的建设,应该把制度文明放在突出的地位。一、制度文明是建设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文明是一种文明系统或文明群。这种文明系统呈现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四维并进的过程。在现代文明系统中,第一层面是物质文明,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界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的总…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上,伊斯兰从来不排斥、不反对、不禁止有益于人类进步的科学发明和创造。因为,这一切的产生和发展正是真主赐予人类智慧的具体体现,而高新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因此,对于新生的事物,关键是如何正确的将其为伊斯兰事业服务。当然,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的网上生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时代,刀、火、机器、网络、数字、数码……,决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针对富于理性化的人类社会来说,拥有什么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到底怎样,这就是穆斯林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换言之,伊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