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语言分析哲学的深入发展,拓宽了哲学研究的视域和方法论,并大大深化了对哲学其他领域的影响。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阿钦斯坦(PeterAchinsteinAlbert)整合“日常语言行为”学派奥斯汀(J.L.Austin)的思想和他自己对科学解释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异于范·弗拉森的另一种语用学解释理论。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必将深化我们对科学哲学上主要难题之一———科学解释的理解,促使我们对科学及其方法论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作用和影响做进一步思考。本着这一宗旨,本文拟将对这一国内学术界鲜有论及的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一语内表现行为解释理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1981年4月,在巴黎歌德学院举行了“本文与解释”的专题讨论会。出席者中既有德国当代解释学宗师伽达默尔,又有法国后结构主义解构学派巨擘德里达。由于当代在世的哲学大家(尤其是分析哲学以外的哲学家)进行真正学术意义上的面对面“交锋”似乎还是一个不成文的禁忌;由于解释学和解构哲学已成为西方在分析哲学之后影响日渐扩大的两门“显学”;由于这两支同源于欧洲大陆哲学传统而又俨然成为对立的潮流在许多立场上既迥然有别,又相互纠缠,人们对这两位哲学家的第一次学术“对话”怀有特殊的期望和兴趣。伽达默尔在会上作的长篇演讲中,将法国当代哲学思潮称作对自己的“真正挑战”,他提出了与德里达针锋相对的海德格尔解读,并声称德里达将解释学置诸形而上学范畴之下其实是一个错误,哲学解释学并不依赖于任何“出场(现时)的哲学”。德里达在后来的讨论中,则对伽达默尔视为理解之先决条件的立场(即每一对话的参与者都怀有乐于理解对方发言的“善良意志”)并提出质疑,坚持自己对解释学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批评,并阐述了解构哲学的独特主张。德里达的质询与伽达默尔的答复围绕解释与本文问题上双方的一系列对立如理解——非理解、内在——外在、连续——中断、真理——非真理等而展开。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对话的内容,同时也在于这一形式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对话、理解与解释的复杂个案,它同样给了我们许多与理解和主体间交流有关的提示,譬如最根本的,一种分别出自解构和解释学立场的真正相互交流是否可能。所以,诚如有的西方学者所指出的,这次对话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已说出的那些方面,还在于那些未曾说出的和未曾发生的方面。大标题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3.
认识·图式·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发表的三篇论文,所论并不是同一个问题,学科背景也不尽相同,但都涉及到理解和解释的问题。把它们编在一起,并由此为契机开设“关于理解和解释问题的探讨”这个专栏,主要是考虑到:从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趋势看,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出现的共同性问题,往往正是哲学寻求新的突破的关节点。象理解和解释这样的问题,是当代不少哲学流派和各有关科学部门已经在研究或正在探讨的问题,而我们的研究却很不够。它涉及到哲学自身发展的一系列不容回避的问题,如怎样理解文化传统在认识和哲学发展中的作用,如何科学地评价解释学、文艺上的“接受理论”等学说的方法论意义,如何科学地解决理解和解释中的客观性问题以避免哲学上的相对主义、怀疑论等等的歧途,以及关于语言、符号的哲学问题(如符号、意义和对象三者关系)等等。实际上,不同哲学流派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都或明或暗地有自己的哲学立场和前提。密切联系当代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新趋向、新特点,科学地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无疑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使之更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本刊欢迎大家充分利用这个专栏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第2卷第8页)中陈述了人类语言两个不同的任务:它“说明”和“指出某物”。因此,解释学(Hermeneutik)就是说明的学说,理解的学说。解释学常常被说成解释的学说(也被称之为解释的艺术)。解释学是作为解释的总理论来用的。解释学常常同基督教教义密切相关,同时使解释学历史性的概念有意识地同天主教的传统概念对立起来。在基督教教义里,被强调的是解释学的注解作用。 1625年,J.克劳伯吉尤斯(Johannes Clau-  相似文献   

5.
从国内近几年已经发表的有关解释学的论文中,论述伽达默尔解释学思想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研究者在不同角度的探讨中,产生了对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正确“理解”与“解释”问题.下面就将有关的不同看法综述如下.江怡强调,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核心是语言问题,而且,书面语言是其解释学对象的决定因素.他认为,伽达默尔解释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语言与理解、语言与世界这两个关系范  相似文献   

6.
戴维森的解释主义及其心灵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重视对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研究是欧洲大陆哲学的一个特点。其实,在英美尽管没有出现像德法那样的“席卷各个角落”的解释学“风暴”,但也有对之重视的表现,并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解释理论或解释主义(interpretivism)。倡导这一理论的都是一些如雷贯耳的大家,如戴维森(D.Davidson)、丹尼特(D.Dennett)等。当然,英美流行的解释主义在解释的对象、旨趣和哲学的性质特征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拿戴维森的投射性解释主义来说,首先,尽管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解释、理解如何可能这类问题,但它关心的解释对象不是书籍、绘…  相似文献   

7.
解释学的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采用的解释学的暂行定义如下:解释学是关于与“本文力(text)的解释相关联的理解程序的理论。我的主导思想是有关作为“本文”的话语(discourse)的形成的问题,在整个第二讲中我将详论“本文”的诸范畴。这样我们就有可能设法解决在第一讲中提出的中心难题——在说明和理解之间的那种在我看来是破坏性的分裂。设法在这两种态度之间寻求某种互补性的联系(而具有语义学根源的解释学一直倾向于使二者分离),将通过本文概念在认识论上表明解释学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国哲学中解释学的状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解释学在法国哲学中的位置如果一般而言,没有不带“解释”操作的哲学思考的话,那就可以说,任何哲学都或多或少是“解释学的”。在这里必须严格使用这两个在日语中容易混淆的词。说解释学,显然就是表明一种哲学立场。“解释学”(hermeneutique)一词从语源上说是来源于希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解释学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经中世纪直至近现代,经过若干发展阶段,终于演进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流派。而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其研究中,也存在理解和解释问题,比如有的论者就注意到了中国的“释经传统”与西方解释学的异同,“释经传统”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关系问题。鉴于这个问题对于哲学研究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本刊陆续刊登了一些有关解释学的介绍与研究的论文,并于1990年第1期开辟了“关于理解和解释问题的探讨”的专栏。为了把这一研究提到新的水平,需要我们运用科学历史观结合中西文化的研究对之作出更深入的探讨。为此,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如何把解释学发展中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我们正面研究的对象,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其中有诸多课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例如:现代解释学提出的所谓“解释循环”、“时间间距”“合理成见”、“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方法论”等等实质上都是些什么性质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解决理解和解释中的客观性与主体能动性的关系问题;一定时代人们的理解和解释同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有怎样的联系;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西方解释学和中国古代“释经传统”的比较研究;怎样使包括现代解释学在内的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的研究从以介绍为主尽快转向改造和创新,等等。显然,这些问题都带有跨学科的性质;因而,加强哲学内部各分支学科之间、哲学与其他相关科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联盟,对于推动有关方面的研究乃至整个哲学事业的发展,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10.
“解释学循环”的概念有相当长的历史,这个历史与作为一般认识理论的解释学本身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关。需要解释神话中的形象,只是晚一些时候,才是需要解释古老的经文和历史性文件,刺激了对解释的特有的原则与方法的各种探索。后来这些原则和方法,其中包括“解释学循环”的原则,事实上为一切研究解释学分析的人所利用。但是作为哲学解释学的主要的方法论概念的“解释学循环”,  相似文献   

11.
狄尔泰与现代解释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地坤 《哲学动态》2006,5(3):16-23
在西方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狄尔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充分认识到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而且把解释学由单纯的文本研究扩展到对现实世界中的人(Mensch)的研究,创造了所谓“生命解释学”(d ie Hermeneutik des Lebens)。狄尔泰因此不仅赋予了解释学以方法论的意义,而且还承认解释学就是哲学的过程,从而使解释学具有了认识论的意义。正是在狄尔泰的努力下,解释学才由传统解释学进展到当代的伽达默尔的所谓哲学解释学。一作为施莱尔马赫的再传弟子,狄尔泰的哲学生涯开始于施莱尔马赫研究。还是在读书期间,他撰写…  相似文献   

12.
R.E.帕尔默在他著的《解释学》一书中写道:“当然,现代神学的论著中也常用解释学一词(hermeneutics),不过一般拼法是没有‘s’而是‘hermeneutic’”。《简编牛津字典》把“解释学”定义为“解释的、尤其是对圣经解释的艺术或科学。一般是把它和注释或举例说明区别开来的。”《天主教百科全书》(1910)卷七写得更明确:“习惯上解释学仅仅指圣经的注释的科学,即仅仅指收集正确解释圣经所应遵循的种种规则的学问。所以,注释与解释学,正如语言与语法、推理与逻辑,其关系是一样的。”很明显,这些定义说明,解释学研究解释的方法而不研究解释本身。然而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却与此正相  相似文献   

13.
解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维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它进行研究,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们责无旁贷的义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问题。当然,这里所说的“理解”,是哲学解释学意义上的理解,包含“解释”、“理解”和“应用”。因此,不讨论理解和解释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讨就难以从学理上得到深入。本文试图借助于哲学解释学的重要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蕴涵的理解和解释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的文本理解与交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燕 《哲学动态》2004,(5):14-16
"文本"(Text)的理解是当代哲学解释学的重要主题.当今世界全球性交往日益密切,在"跨文化研究"这门和哲学密切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中,包括"跨文化交往"与"文化间性"(Intercultuliarity)的研究中,跨文化的"文本"理解已是国外文化哲学、语言哲学乃至篇章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颇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四、分析哲学的批评尽管海德格尔思想源于解释学和现象学 ,但是当它试图更本源地思考解释学和现象学的时候 ,它就和一般的解释学和现象学开始分离 ,继而疏远 ,最终放弃。于是一般的解释学和现象学的视角不能通达海德格尔的思想核心问题。至于分析哲学则放弃了这种通达的试图 ,它的目的是要借助语言分析来揭露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形而上学的语言表达式 ,即语言的误用。赖尔、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图根哈特和罗蒂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海德格尔。赖尔发现理解“存在与时间”是困难的〔1〕。因为海德格尔和分析哲学所使用的语言是两种根本…  相似文献   

16.
面向 2 1世纪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是近来哲学工作者关注的中心话题。我以为 ,发展的重点虽然应当放在马克思没有提出的问题上 ,即从新的时代出发提出新的问题 ,但同样不应忽视马克思已经提出而没有展开研究的问题 ,或现今看来仍可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的问题。可是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已由这么多人研究了这么多年 ,还有什么问题没被研究到呢 ?对此 ,我倒比较赞成解释学的一个观点 :历史思想的意义在于现代人作出什么样的解释。康德、黑格尔的哲学也被研究了这么多年 ,但没有谁说它们已经没有当代意义 ,只有文献价值 ,相反 ,当代思想家们仍…  相似文献   

17.
自然语言的逻辑-哲学分析,在现代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P.帕维辽尼斯的专著《语言的现代逻辑-哲学分析》(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83)告诉了这一问题的范围,阐述了在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点上产生的、旨在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问题的当代理论的批评性研究成果,同时说明和论证了解决自然语言语义问题的新方法。在逻辑学、语言学和语义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近10—15年来,哲学解释学(释义学)在西方风靡一时,在西方哲学和社会各流派中,它几乎成了压倒一切的、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这种情况引起苏联哲学界的密切关注。近年来哲学解释学已经成为苏联哲学界研究和批判的重点对象之一,而解释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理解’则已成为苏联哲学界进行正面探讨的理论课题。苏联哲学界对解释学、哲学解释学和“理解”问题的关注起始于70年代初。到了70年代中期,一些主要哲学刊物发表这方面的文章逐渐多起来,有关的专著也陆续出版。80年代以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出发对“理解”的哲学理论问题进行正面、专题研究的著作已经出版了7—8本之多。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善的观念》是伽达默尔继《真理与方法》之后的第二部 杰作。它通过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善”观念的分析,着重阐释了柏拉图在这个问题上 的前后关联以及与亚里士多德的一致性,强调二人即便有差异,也不是根本性的,他们一起 构成了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伟大开端。伽达默尔这一解释立足于一个新的起点,那就是超越 当代德国的新康德派、耶格尔派的立场,包括海德格尔的挑战,同时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回到 黑格尔之前的西方传统。它以柏拉图的《斐莱布篇》为重心,上挂下联,揭示了善本身以及 以它为中心的实践哲学与本体论的统一。伽达默尔解释学对普遍性的追求最终在古代实践哲 学中 找到了根据,同时它也反映出当代西方解释学的伦理学转型所依靠的重要资源。这部著作的 完成,使得伽达默尔“解释学就是实践哲学”的著名论断真正落到了实处,解释学的普遍性 得到了彻底的实现,在这里存在哲学与实践哲学、哲学解释学与哲学伦理学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20.
话语理论是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他们在现代哲学,特别是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试图重构其哲学基石的理论尝试和结果。具体而言,话语理论是在当代言语行为理论,特别是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基础上,结合后结构主义者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综合而成的一种哲学理论。它试图将“话语”(d iscourse)作为后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并服务其以“霸权”(hegemony)为核心的“政治本体论”。在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有问题都可归结为“话语”。“话语”成了阐释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依据和理论参考。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