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很早以前马克思主义者就争论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可以把人的哲学当作马克思主义中一个比较独立的哲学探索领域而加以研究?在战后的波兰马克思主义历史中,这一争论在讨论A.沙夫所著《马克思主义和人类个体》(1956)一书时,达到了高潮。参加讨论的人,有些人对此书抱欢迎的态度,认为它打开了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那些一向属于存在主义者和人格主义者研究的问题的局面,他们感到需要有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模型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而强调沙夫这一著作的重要意义。还有些人反对提倡马克思主义人的哲学,认为提倡这种哲学的人态度片面,根本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这  相似文献   

2.
理性主义辨正金延一、世纪之交的人提出“世纪之交哲学走向问题”是非常自然的。这个问题反映出世纪之交的当代人对自己未来精神生活的关注,更反映出当代人对生活现状的某种焦虑、不安和期望。这焦虑出自于对本世纪令人目不暇接的走马灯式的哲学运动的关切;这不安来自于熟悉的东西似乎被彻底抛弃、陌生的东西又令人那样难以接受或认同;这期望表达出人们对未来安身立命处所的思考、反省与追求。“理性与非理性”的争论可以说是造成精神这种状态的众多问题之中最令人关切的问题之一。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投入。人们不…  相似文献   

3.
哲学不是无“本文”的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不是无“本文”的操作孟宪忠,贺来编者按:在新形势下哲学的走向问题,是当前哲学界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本刊曾在"研究概况""争鸣与探索"栏目发表过这方面的文章。最近.编辑部又陆续收到一些探讨此问题的来稿.为了从更深的理论层次上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从本期始,本刊开辟"关于哲学走向问题的探讨"栏.欢迎大家踊跃来稿。现在,中国哲学界确实有些不景气:报刊杂志不愿意发表哲学文章,政企咨询不找哲学教授,哲学专业毕业生分不出去,大学哲学系纷纷转向谋生......。哲学不仅是贫困,确乎有些生存危机了。产生这种情况自有客观原因: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结构不尽合理,沿袭历史传统从事文、史、哲、政治理论研究教学的人员多,从事经济、法律、社会、信息科学研究的人少。可是放眼世界,20世纪首屈一指的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大思想家多是哲学家。海德格尔、胡塞尔、萨特、伽达墨尔、德里达、罗蒂、马尔库塞、卡西尔、富科......,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哲学界发挥着作用.而且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引起震动;一些政府、企业为了防止决策的专业化、短期化,不时听取哲学家的意见;美国《中学生哲学教程》是全美畅销书,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亦抢手。这是否说明.我们的哲学不景气  相似文献   

4.
论哲学思维     
近年来本刊设专栏开展了关于哲学的对象问题的讨论。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对哲学自身的反思,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这种研究不是脱离实际的思辨,而是时代的发展对哲学研究提出的迫切要求。象其他任何重要的理论问题一样,对哲学本身的反思,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应局限于一个角度,也“必须再三研究,反复探讨,从各方面思考,才能获得明白透彻的了解。”(列宁语)实际上,关于哲学对象的讨论已经触及哲学思维的特点和功能、哲学和科学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刊特辟“关于哲学的特点和功能的讨论”专栏,期望哲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写出有材料、有观点、论述深入的论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的人学研究中,有些学者注重从社会的视角研究,有些学者着重从劳动的视角研究,而李淑梅博士则着重从需要的视角探讨人的发展问题,出版了《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一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该书把人的发展问题纳入社会哲学的研究视野,使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自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自然概念可能是最没有问题的概念,有些人甚至都不会想到它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即便对于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来说,很多人可能也把自然理解为物理世界或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的总称。人们未必会把前苏联的官方哲学看在眼里,但对自然的理解恐怕与  相似文献   

7.
全国科学、社会和人学术研讨会综述陆杰荣全国科学、社会和人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大连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华全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与东北外国哲学学会等单位倡导发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着哲学研究的出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等诸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些见解,有些理论问题虽未能达到统一的看法,但至少拓展了问题探究的领域。会议首先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立与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哲学应当如何以自身的理论方式来表现时代的精神和性质的问题。接着,会议集中讨论了另一个主题──科学、社会与人的相互关系。与会同志认为,这一问题是时代的重大研究课题,是国际上哲学研究的趋向,因而我们的哲学研究也应当将这一主题纳入理论的反思之中。与会同志就科学与人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首先,从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状况与前景加以分析,指出,对科学本质的反思与批判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世界后现代主义理论关注的重点。其次,从社会未来的发展前途而言,一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首要的是凭借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以此来改造社会生活,提高全民素质;另一方面要注重总结西方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认识的深化与哲学本体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昌 《现代哲学》2000,(4):106-108,90
哲学作为研究人与世界关系的学说,它时刻关心着人以及人的命运问题。如果哲学不关心人以及人的命运问题,那么人也不关心哲学,这样哲学势必“贫困”。人与世界的关系涉及两个范畴和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人和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人和世界的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社会哲学方法论李焕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方法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核,C,研究社会实践如何获得更大功利的一般方法的学科。毛泽东对社会哲学方法论做出了重大贡献,突出反映在:一、首倡立场、观卢、、方法的统一,确立了社会哲学方法论的地位和功能。毛泽东将立场、观点、方法三者联系起来使用,并深刻揭示了三者的内在关系,确立了社会哲学方法论的地位。他强调为达目的,必讲实效,“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就是哲学方法论的功能。二、深刻阐发发扬自觉能动性理论,奠定了社会哲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重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强调自觉能动性是改造世界的力量。敢于和善于斗争,开拓创新,是能动性的表现,也是社会哲学方法论的核心。三、确立的实事求是原则,是社会哲学方法论的根本原则。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它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就成为社会哲学方法论的根本原则。在这里,所求的“是”,一是认识和解释世界,即求真理;二是要顺理成章地按照人们的意愿去改造世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它是实事求是方法论原则的归宿。(作者工作单位:河北师大)李焕诚:毛泽东的社会哲学方法论@李焕诚$河北师大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听闻一个悲剧,一位北大毕业前往美国犹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因为学业上的挫折最终选择结束生命。很多人都不理解她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她已经做到了大多数人毕生都无法触摸的东西。可惜的是,有些人衡量自己从来不是从生存的下限出发,反而总不自觉地对生活存有不那么合理的期望。这种期望除了源于自己,也来自身边的人。他们总会对你说,你花了这么多学费,学会这项技术不是很正常吗?你准备这么长  相似文献   

11.
《哲学研究》编辑部:拙作《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哲学思考》在贵刊1987年第11期上刊登后,我陆续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其中有两封信较有代表性,现寄上,供你们参考。这两封信反映了两种不向的观点。一种观点期望对东方社会超越资本主义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对于我有什么价值?人如何对待社会以至整个外部世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何在?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崇高的还是渺小的,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么?人如何对待逆境,又怎样立身处世?对于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如何看待,人又怎样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自我完善和幸福的理想人格又是什么?……对诸如此类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是不屑一顾的。而把产生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土壤中的哲学仅仅局限在几条规律和几对范畴的一般宇宙观的哲学问题上。哲学不去具体分析和解释现实存在着的一般人生问题,人们也难以理性精神科学地对待生活。要不然,  相似文献   

13.
把所有关于人、个人、个性的问题列入历史唯物主义,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年迫切起来了。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其他问题的同时研究人的问题吗?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问题当作个别课题,还是赋予它以某种其他意义呢?既然个人的问题在社会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一般,那末,这个问题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呢?我们认为,研究这些问题必须注意凯列、科瓦尔宗提出的观点,即,人的问题在一般历史进程概念中、在社会现实中的特殊作用是通过它在社会哲学范围内存在的特殊形式和特殊功能而实现的。毫无疑问,这个论点具有重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财富的尺度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追求财富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演进的杠杆。社会史的研究时常表明,财富的积累、丰富固然以一种无法替代的方式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一系列十分严峻的问题,比如人的异化、贫富分化和社会动荡等等。正因为如此,斯密才对财富及其追求忧心忡忡,并期望一只“看不见的手”加以引导,以消除那些严峻的问题。然而,当代的财富幻象违背了斯密的初衷,那只“看不见的手”日益伤残,甚而沉沦为一种“敛财”之“工具理性”。“财富”这个“独行侠”作为一种社会意象在使社会畸形发展的同时,也把社会中的个体变成纯粹的“欲望工具”,由此造成的社会腐败也逐渐成为难以革除的痼疾。因此,如何看待财富就成为一个重要而尖锐的问题。哲学工作者虽然不能重复远古“义利之辨”的迂腐想象,但也不能对之视而不见。本文从财富与社会进步、财富与人的生存及其发展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表明:财富不是单纯的物质多寡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一个哲学问题,是当代哲学不应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有关财富的尺度观对当代中国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随着发展主题的日益凸显,财富问题逐渐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如何看待财富的创造,如何把握财富的尺度,这些看似常识性的理论问题,在今天又开始受到重新审视,尤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又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因而需要作出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管理哲学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研究管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管理问题的应用研究。而一般管理科学则是研究人类社会一般形式的管理活动的科学,是对各门具体管理科学理论的抽象和概括。所以,这是相区别的两门独立学科。但从目前已发表的论著来看,对这两门学科的关系论述得还不清楚,特别在是研究对象和内容方面还存在含糊不清的现象。比如,有些同志把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管理活动的一般性质和规律;一般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16.
略论作为社会技术的投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七八年中, 国内技术哲学的研究似乎出现了某种“看涨”的势头, 研究技术哲学的论文和著作都在多起来, 这是令人高兴的。可是, 却比较少见有人研究社会技术问题。很显然, 研究社会技术问题的文章较少并不意味着社会技术问题不重要。如果我们放宽视野, 也许我们可以和应该说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研究社会技术问题有特殊的重要性, 同时也有特殊的困难。社会技术问题常常既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也不是单纯的社会问题, 它们往往是同时涉及社会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方法论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复杂问题。一、略谈技术的分…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哲学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哲学,《周易》也是我研究的内容之一,并且已重新解释了18卦,发表了10卦。我周围的人以为我会算卦,有些人缠着我给他算一卦。有些朋友看我日子艰难,也劝我给人算卦,一方面帮人解除烦恼,一方面给自己捞些外快,甚至有人家里出了事,要我去鼓捣一下宅基和房屋。每逢这时,我除了暗自发  相似文献   

18.
读了尹希成同志《困扰人类的全球问题》(《哲学研究》1993年第3期,简称《尹文》)一文,笔者有些不同意见,也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希望通过讨论能够得到比较科学的共识,推动实际问题的合理解决。(1) 全球问题,“首先”不是“由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国际化引起的”。因为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本刊曾提出:应将现实问题的研究提到哲学的层次上来。目前已有些研究者把新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的理论与方法论等问题提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关系的高度来认识和研讨,并同时转向对有关范畴和方法的反思,达到了新的理论深度。这里发表的关于生产力范畴的两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哲学的生产力范畴和经济学的生产力范畴的区别,并着重从哲学的高度作了初步分析。就这类问题展开讨论,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有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宗旨在于遵循历史本身的客观规律对世界实行革命改造。不正确的理解方式却窒息这一哲学的革命精神,将其变成在现实问题面前毫无用处的一堆词藻,并在客观上为怀疑、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思潮提供口实。因此,有必要强调:“在马克思看来,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他所研究的那些现象的规律,而特别重要的是这些现象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这些现象由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由一种社会关系制度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关系制度的规律。”(《列宁选集》第1卷,第32页)不论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还是当代世界变革浪潮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都要求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在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关系问题的研究中,把揭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规律,尤其是质变、过渡和转化的规律与机制,列为头等重要的课题;并把这个要求贯彻到每个范畴和诸范畴之间总体联系的研究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充分发挥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者首先指出,随着历史学的发展,它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也复杂起来了。因此,在历史学面前不可免地要提出一系列哲学问题。但由于资产阶级学者的历史哲学观点的局限性,影响到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作者认为,把历史哲学分为批判的(关于历史认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和教条主义的(关于历史过程的理论),有它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历史和作为历史学、作为历史意识的历史是不相同的,它们各有自己的独特的问题。作者认为,资产阶级的历史哲学著作是极其广泛的,但把它们综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一、宗教的;二、存在主义的;三、实证主义的。宗教历史哲学认为历史问题首先是神学问题,它求助于彼岸的超历史的力量,主要是站在过去的立场来批判现存的社会;存在主义把历史看作是人的存在问题。在存在主义看来,历史哲学是人的哲学,通过个人存在研究历史的基本问题。实证主义哲学家认为历史学是经验研究的具体领域。哲学既不研究历史过程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也不研究一般的历史认识理论,而是对现实存在的历史学作具体的逻辑方法论研究。实证主义局限于历史学的逻辑方法论的分析,回避对具体历史现实的研究,把资产阶级社会及其思想体系当作自然准则接受下来。作者对这三派作了一定的分析和批评,但对它们的某些观点又表示同意和赞赏,说它们提出了重要的历史哲学问题,阐明了历史研究的某些特征,特别是历史说明的逻辑对批判陈旧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概念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