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贺鳞是以西方哲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哲学史家,但他懂得,研究西方哲学是手段,并不是目的。研究西方哲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国哲学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贺麟在研究西方哲学的同时,花费相当大气力研究中国哲学。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哲学家当中,贺麟比较重视明清之际著名哲学家王夫之的思想,专门写出长篇论文《王船山的历史哲学》,发表在《哲学评论》1946年第10卷第1期。贺麟对王夫之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哲学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一系列独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当代中国哲学处境的两个方面: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的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分析了西方的分类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以及中国哲学把人生论定位为核心论题而造成的自限局面,还有西方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发展意义续篇的可能性。同时也讨论了知识考古学和哲学元语言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奋卡尔宣布“我思,故我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意识便成了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本文将通过探讨笛卡尔的“我思”命题,以揭示此命题对笛卡尔哲学地位的确立的意义,揭示此命题的内在矛盾及其对以后哲学发展的影响。一、“我思”是哲学自我意识的确立由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转变的标志是笛卡尔的“我思”。“我思”的确立,不仅表明哲学的“自我意识”由幼稚转向成熟,而且表明整个近代哲学开始由古代的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转向对“自我”本身的认识。这种转向始于“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提出。为了理解这个命题的真…  相似文献   

4.
张任之 《现代哲学》2022,(3):129-131
<正>陈少明教授在《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1))一书中鲜明地提出了“做中国哲学”的口号。按其自陈,这个口号首先是对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界的一个反思和吁请,即一方面要有别于只述不作的哲学史论述,这种中国哲学史的论述源自近代以来在西方哲学影响下、以某种西方哲学的框架来重构中国古代思想;另一方面是要“做”出中国哲学自身的特色,这在根本上意味着中国特有的思想经验与思想品格在今天重新生发出其特别的意义,是为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时,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关注本体论,而中国古代哲学更加注重实际.事实上,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样,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关注本体论的事实.我们的祖先不但在古希腊哲学家之前就提出了“五行”的哲学思想,而且更在“五行”思想产生前,他们就已经在思索、研究“土”、“水”、“气”等元素,并朦胧地提出了它们是物质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古代希腊哲学家们对于物质世界起源问题的探索是没有间断过的,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探索世界本原的自然哲学则常常被以立身处世为目的的社会哲学所打断.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故乡。在希腊哲学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西方哲学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284—322年)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古代最博学的人物,出生于马其顿的斯它吉拉城,家族以行医为世业。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是竭力摆脱外部干扰,潜心于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一生。公元前367年,风华  相似文献   

7.
李猛 《世界哲学》2009,(5):25-28
西方哲学研究一直是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但长期以来,古希腊哲学并非其中最具影响的力量。古希腊哲学近来日益受到关注,是现代中国思想成熟的一个标志。而对古希腊哲学理解的加深,关键在于现代中国思想如何能够在哲学上建立与希腊古代哲学的关联,并形成自身理解古希腊哲学的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8.
刘志山  余其铨 《现代哲学》2001,1(4):110-113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体现在哲学的历史中,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人们追求的重点和探讨的角度不同。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古代哲学侧重于从客体方面探寻真善美,近代哲学侧重于从主体方面探寻真善美,德国古典哲学侧重于从主客体关系上来探寻真善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卞敏 《学海》2014,(2):197-200
<正>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许多人看作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从近代哲学"可以认识什么"的问题,转换为语言哲学"可以  相似文献   

10.
朱德生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教研室集体合作的《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古代中世纪哲学部分,赵敦华著)已于1996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53万字的著作资料翔实,视野广阔,持论公允,融学院式理论探讨性与教材的理论规范性于一体,超越了西方哲学史两种通行的写作范式,标志着我国西方哲学通史撰写在学术水准和方法论上的重要突破。作为对相应哲学史料、著述的解读与综合过程,以往的和现行的哲学史家对其处理的对象有两种最基本的应对方式,一种方式以编写者自己的理论视域或某种晚近的知识框架为座标,去“建构”哲学…  相似文献   

11.
华严宗哲学在中国古代宗教哲学中是注重入世的,富含逻辑性的。受过西方学术训练的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情有独钟,并对华严宗哲学进行现代诠释。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用现代哲学家怀特海来诠释华严宗哲学中的人物善财童子;第二,以人体为喻解释华严宗哲学的"六相圆融"思想;第三,用西方哲学概念来诠释华严宗哲学概念。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的当代价值表现在:第一,使用西方哲学概念阐述中国的佛教哲学,将佛教哲学用普遍现实性的语言呈现出来与西方与世界交流,发展了华严宗哲学。第二,华严宗哲学为构建"人与世界在理想文化中的蓝图"提供理论来源,发展了中国哲学。第三,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为中西方文化的会通和交流建构了桥梁。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西方哲学面临从意识哲学向后意识的身体哲学的理论转型之际,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契机。一种对中西传统哲学的深入比较将使我们发现,与传统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坚持一种“反思”的取向,不如说是坚持一种“反身”的取向;与其说是具有一种“祛性”的特征,不如说是具有一种“尊性”的特征;与其说是以“还原论”为其原则,不如说是以“系谱学”为其原则。凡此种种,都使中国传统哲学在其理论范式上,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而非意识性哲学。故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古人不仅坚持“即身而道在”把身体提升到“道”的高度,而且还使该“身道”一以贯之地贯彻在诸如宇宙论、伦理学以及宗教观等中国古代的理论之中,使之成为通向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精神的真正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哲学论哲学的"终结"陆杰荣1.哲学是以问题的转换作为其理论展开的背景框架的,哲学总是面对着某种问题,解释某些没有答案的问题,如果这样来分析考察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取向的话,那就不难看到它们都以其特有的理论方式宣称哲学已经"终结"。令人感兴趣的是,现代西方哲学依然是哲学,而不是非哲学;既然归属于哲学,又要强调哲学的"终结",那就需要以超越的角度去界定哲学。是否可以这样推断,在对哲学的规定问题上,现代西方哲学与西方古典哲学相比,它更多地采取了否定的口吻,更愿意说哲学不是什么。古典哲学确定了对哲学肯定式解答的理论背景,常采用哲学是什么的独断论方式。现代西方哲学则力图借助于否定式的回答与西方古典哲学相对立,尽管这种否定式的结论仍然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现代西方哲学所体现的这种理论特征典型地表现在其关于哲学的"终结"论述之中。2.哲学已经"终结",这是现代西方哲学所得出的基本回答。哲学不仅已经"终结",而且理应"终结",然而"终结"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而是具有特定时间指向与问题取向的哲学,因此现代西方哲学所宣告的"终结"的哲学是以全称的形式表明其特指的东酉,这就是古典意义上的西方哲学。对于现代西方哲学来说.这  相似文献   

1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我代表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中亲莅中心考察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现在,我把本中心的基本情况和近期设想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出汇报,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指教。一、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建立  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基地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骨干,易学哲学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与骨干。中国古代哲学说到底是关于形而上的道的学问,易乃“大道之源”是历代学者的共识。易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源…  相似文献   

15.
对语词的考察是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对中国早期哲学的研究,语词考察的重要性尤为显著.<老子>哲学中方位名词"上",以及以"上"所组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老子哲学深刻的形上意蕴,彰显出<老子>哲学不同于古代西方哲学的运思方法和独特的学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追问,是一个关于哲学到底是什么,以及中国哲学到底是什么的“元问题”。哲学作为对形而上学或者说本体的追问,由于思维态势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对本体”与“自本体”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决定了中西哲学各有其不同的基本特征,即西方哲学的思考方式是主客“二分”的,中国哲学的思考方式是“天人合一”取向的;西方哲学借助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论证,中国哲学则强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主体间性;西方哲学运用定义精确的概念语言,中国哲学则采取含义丰富的“意像语言”。未来中国哲学学术范式的创新,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国哲学的特质,并在融会中西不同哲学范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大乘佛教中的华严哲学与源自古希腊和希伯莱宗教的西方哲学,产生于不同的思维土壤,呈现出哲学各个层面、各种维度的同与异。西方哲学和华严宗哲学从各自根本的观念出发,形成庞大而精密的理论体系,反映出本体论的异同。无论从思辨哲学还是宗教哲学的角度,两者的基本立场尽管不同,都试图克服和超越二元论思维模式,反映出宇宙论、知识论、目的论乃至价值论的异同。方东美先生对华严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采取圆融的论断,批判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二分"方法造成了知识与价值、理想与现实的"乖离",认同现代西方哲学强调本体与价值的统一。华严哲学兼容宗教、哲学和科学,这是能够与西方哲学圆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握思想的脉络:一种哲学拓扑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康教授主编的《当代美英哲学与哲学家研究丛书》的出版,为国内的当代美英哲学研究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也为我们研究当代西方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转变或革命主要表现在,如今的西方哲学正在化解上世纪初以来逐渐形成的欧洲大陆的现象学传统与英语国家的分析传统这两大哲学阵营之间的对立,哲学家们试图从古代和近代哲学中寻找自己的思想根源,而不是紧随当代哲学的话语展开思想的讨论。我把这种变化称作“返朴归真”。这里的“朴”就是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传统,这…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哲学范式不是指某种具体的哲学分析方法,而是指哲学的总体性的活动方式,涉及到哲学理性活动的各个基本方面,是指哲学理性分析、反思和批判活动的最基本的方式和路数。在很多时候,对于哲学研究而言,重要的不仅在于研究什么,更在于如何研究。我们发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哲学范式的争论和分歧,而这些又与哲学史上的不同范式的影响直接相关。一、西方哲学史上两种不同的哲学范式对于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史,人们或者按照编年史的方式区分为古代哲学、中古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演进过程,或者按照哲学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任继愈先生原在北京大学学西方哲学,抗日战争期间,他步行从湖南走到云南,一路上目睹了中国农村的贫困,也目睹了中国人民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几千年来,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这个苦难多灾的民族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发展壮大?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使他把总结中国古代这份精神遗产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一个民族的精神集中体现于民族的哲学,于是他从西方哲学转向了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