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秋天,陈子斌教授率台湾“文止戈哲数象易学代表团”一行六人前来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并与“中心”全体同志及《周易研究》学刊编辑部全体同仁,举行了两次学术交流。这两次交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认为:陈教授悟到了《易》学研究的精髓——把握自然与人文交合之律动,故他对《易》之哲、数、象三位一体的研究,能独标特识地认定其机兆枢纽之所在,辨明“河”、“洛”、“八卦”与传统文  相似文献   
2.
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革,攺日(?)孚,元羕貞,利貞,呣亡。 (帛)[勒,巳日乃]復,元亨,利貞,(?)亡。 (今)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本卦今本与竹书作"革",帛本作"勒",古从"革"之字亦可与"革"通假。如《诗·小雅 ·斯干》:"如鸟斯革。"《释文》:"革,《韓诗》作(革羽)。"是其证。另,《玉篇》言部释"諽"曰:"一 日更也,或作惮。"《玉篇》解"諽"为"更也",显然以义通"革"。 今本"巳日"之"巳",帛本缺,竹书作"攺"。作"巳"与"攺",其义一也。案《说文》释 "攺":"攺讀若巳。"是其证。  相似文献   
3.
在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大力关怀、支持下,在国家教育部社政司的直接指导下,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及中国周易学会协办的本次“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已顺利完成了大会预定的各项研讨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 参加本次大会的正式代表203人,其中,台湾代表56人,另有来自香港地区及美国、韩国、日本的特邀  相似文献   
4.
刘大钧先生,1943年生,山东邹平人,著名易学家,现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讲席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学刊主编,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刘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易学研究,以弘扬大易文化为己任,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倡导并开展了传统象数易学研究,为传统易学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山东大学易学学科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易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周易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出版《周易概论》《周易经传白话解》《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纳甲筮法讲座》等著作多部,主编大型易学文献《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2000多万字)、续编(3000多万字),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三十多年来,刘大钧先生筹备召开了十余届国际易学与海峡两岸易学及儒学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易学与两岸易学及儒学的交流与发展,并以"大易"系列的形式,主编了历届易学儒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余部,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界泰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在给汤一介先生的信中称赞刘大钧先生:"其沉潜易学之深辟,诚当代巨儒。"日前,刘大钧先生接受了《孔子研究》杂志彭彦华主编的采访,就易学研究已获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阐发了自己的见解。现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周易>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易>考之,汉初人们以隶字抄书,并无严格的今、古文区分,故熹平石经作为分辨汉人今、古文的权威,只是为平息当时的今、古文之争.汉唐人以自己所见之有限的古文本而定其"古文某作×",今以竹书校之,方知其所见之古文本及其古文字,与战国竹书古文本多有不同.而由今本与竹书本多有相同相通者考之,知今本确为古文本无疑.随着帛<易>的出土,有本师传授的今文<易>在亡佚千余年后又重现于世,对弄清<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些疑难卦爻辞原旨,厘清汉人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与演变,无疑有重大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6.
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豚卿,少利貞. (帛)椽亨,小利貞. (今)遯亨,小利貞. 今本[1]遯卦之"遯",帛本[2]作"椽",阜阳简本[3]亦作"椽".  相似文献   
7.
出土简帛易学文献,为今人探索卦爻辞之本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即以马王堆帛书《周易》、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与今本《周易》相对比,选取坤、蒙、比、履等十五卦中的诸本差异较大的辞句予以训释疏证,辨析其异同,间亦涉及帛本流传等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续读马王堆帛书《衷》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前文,本文系对<衷>篇后半部分的解读,作者对这部分文字作了详细的辨析疏理,比照贯通今本<易传>及汉魏诸家之说,揭示出帛书<衷>篇丰富的易学内涵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帛书《易传》中的象数易学思想@刘大钧$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0.
读《周易折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周易折中》刘大钧《御纂周易折中》(以下简称《折中》)是一本既集宋《易》之大成,又对清儒研究汉人象数易学起了极大推动作用的《易》学巨著。入宋以来,“图”“书”及“先天图”等出,《易》学复盛,说《易》者至多。然文人相轻,门户交争。特别是明初,永乐帝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