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 作为一种异军突起的现代哲学思潮,对话主义(dialogicalism)可以区分为狭义的对话主义与广义的对话主义.  相似文献   
2.
对西方现代现象学的研究,业已成为国内乃至海外华人哲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现象学作为现代西方众多人本主义哲学的奠基性学说,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象学推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方法,即对事物的直接把握而非间接把握的所谓直觉式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与强调单刀直入和易简功夫的中国传统思维方  相似文献   
3.
一、从“道”到“德” 在中国哲学里,其“道学”中的彻底经验主义的思想呈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走向:一是从道的形而上走向道的形而下,一是从道的外在性走向道的内在性。如果说从前者出发形成了“显微无间”的中国思辨传统的话,那么基于后者则产生了“道德合一”这一中国哲学特有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如所周知,在胡适等人的推动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一度成为现代中国学界热议的话题。但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一话题却开始很少被人问津而日渐淡出了学人的视域。下面,笔者将重拾这一业已尘封多年的历史性的话题。然而,对它的讨论将不再像当年胡适那样围绕着实用主义与中国古代先秦诸子以来的学说之间来展开,而是从实用主义与中国古老的《周易》思想的关系来切入。  相似文献   
5.
与西方传统的立足于"思"的哲学观不同,真正的中国式的哲学观应以"身"为其立足点,并为我们展现出迥然异趣的三个面相。它是从现实出发的"具体之学",而非从意识出发的"抽象之学",是从身行出发的"为己之学",而非从言说出发的"为人之学";是从行止出发的"之间之学",而非从思辨出发的"分辨之学"。在人类哲学业已步入"后形而上学"时代的今天,对上述中国哲学观念的重新开显无疑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其既体现了一种向更为"原生态"的人类哲学形态的历史回归,又作为对人类现代哲学中愈鹜愈远的诸如"本质主义"、"文本主义"、"极端主义"等等取向的纠偏,而为我们指出了未来人类哲学理想重建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关于“家”的哲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西方传统哲学的“无家性”(homelessness)杨效斯博士的《家的哲学纲要》一文(以下简称杨文)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见牟博编)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杨文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西方传统哲学对人类生活极其重要的领域——家的轻蔑和无视。在该文的第一部分,作者就罗  相似文献   
7.
“面向事物本身”不仅是现象学的主要精神 ,而且也是庄子哲学的主要精神。“面向事物本身”要求我们直接诉诸于经验事物 ,庄子哲学则要求我们“六合之外 ,圣人存而不论” ;“面向事物本身”要求我们对“自然观点”进行悬置 ,庄子哲学则要求我们对“成心”予以去蔽 ;“面向事物本身”导致了物我的合一 ,庄子哲学则推出了天人不相胜的理论 ;“面向事物本身”提出了内在于人的经验中的超越 ,庄子哲学则从人的现实生命活动中揭示出了宇宙造化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手记:R.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1949-)是继杜威、罗蒂之后新一代实用主义美学的领军人物,是当前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杰出学者。众所周知,在分析美学独领风骚的英美学界,实用主义并不占主流,实用主义的一些杰出学者包括舒斯特曼在内,前期曾经一度忠实于分析美学,然而,由于分析美学一味注重狭隘的语言分析,缺乏对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从康德到阿佩尔——先验自我还是无限交往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依据常见,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只是殆至西方近代才刚刚兴起。但是实际上,早在古希腊人的所谓“宇宙论”哲学中,其宇宙论研究就和认识论研究如影随形地交织在一起,其哲学研究就由于唯知主义的取向而为后来的认识论转向提供了机缘和埋下了深刻的伏笔。因此,素被视为古希腊“本体论之父”的巴门尼德其实亦可谓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理论上的清道夫和先觉者,因为他所提出的“思与在是同一的”这一命题使人们第一次如梦初醒地开始洞烛到思与在的关系问题,为西方哲学从宇宙论探索向认识论探索的不可避免的理论转移拉开了序幕。尔后,无论是柏拉图的…  相似文献   
10.
咸卦考     
随着理学的兴盛,中国古老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为"所以阴阳者乃道"的思想取替,与此相应,对"咸"卦解释的历史,亦成为一部对其"祛身化"、"祛性化"的历史,一部对其实施道德"阉割"而使其成为"理学"传声筒的历史,源自"无心之感"的生命的"对话"哲学不可避免地滑入了"执一贼道"的意识的"独白"哲学.惟有重拾大易"咸"卦所蕴含的男女间的身体元语言,我们才能勘破"以理杀人"的后专制社会统治以及今日福柯所谓的"自体看管技术"的内在隐秘,进而重返人的身体、人的生命及其尊严,最终回到由体感而生情、情深而文明这一中华古老文明的主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