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昆剧团一直注重剧目在传承经典基础上的推陈出新。其演出的折子戏《瑶台》(取自《南柯梦》)也不失一台充满创新意味的戏剧。该剧在人物塑造上,在演员手眼身法步的范围内,增加了许多非常规的小造型;剧中金枝公主采用了一人主唱的形式,其他角色只有说白;舞台空间没有机关布景,只有一桌二椅,以虚代实,通过演员的表演唤起观众的想象。  相似文献   

2.
一部话剧的演出,不仅完成了演员对表演对象的塑造,也使舞台美术家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能,服装、道具、声光效果,这些元素在舞台美术家手里,将为舞台表演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3.
梅倩 《美与时代》2013,(7):75-77
舞台表演是一种需要直面观众的舞台艺术,它的美学特征依托于表演时的舞台空间,这个空间是由演员和观众共同构成的。而当今的观众审美取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时代的变迁呼吁舞台表演艺术的创新。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互动媒体艺术所具有的特性正是舞台表演艺术现阶段最理想的表现手段,它能为舞台表演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大型实景演出指的是一种新兴的舞台演出形式,其演出载体依托的是自然山水、园林风景等真实的景观,舞台大型化,演员众多,已经成为城市的名片,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开封是八朝古都,《大宋·东京梦华》正是开封打造的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作为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它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演出内容,将历史和现代相结合,精心策划,完美展现,成为推动开封文化旅游的重要项目。目前,《大宋·东京梦华》的品牌影响力度欠佳,缺乏受众互动,其运作、宣传空间也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5.
杨雨点 《美与时代》2014,(10):103-103
舞台表演艺术面对的是广大观众,观众是最直接的接受者。喜欢舞台表演艺术的人,他们宁愿掏钱看好戏,也不愿看无价值的演出。那么,评判舞台表演艺术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并不难回答:那就是你的表演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体现出来的艺术功能是否触动了他们的心灵?长期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舞台表演艺术较之其它形式的艺术更具感染力,它的功能体现在诸多方面,是衡量剧目价值的基础,也是衡量观众接受心理的依据。同时,舞台表演艺术的功能,又是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检验舞台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忽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化妆是舞台演出时不可缺少的装扮环节。舞台演出的化妆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使用的材料已从油彩变为现在种类繁多的化妆品,从单纯的勾画面部结构发展到使用特殊技术。女性化妆中的夸张手法常见于眼影、眼线以及睫毛。色彩上常用玫红色、紫红色等强调女性化特征,加长和加宽的眼线再配上厚重的假睫毛,看上去可能是十分地夸张,但这样的人物在舞台上能产生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会显得演员面部轮廓清晰,神采奕奕。舞台演出的化妆中如果使用日常化妆的手法或者是拍摄平面的化妆手法,就会使演员在舞台上看起来面色苍白,影响演员的角色塑造。  相似文献   

7.
奇特的演出     
在意大利有个索尔代维洛村,这个小村庄从16世纪起便每隔10年就利用村舍、街道作舞台,演出一次耶稣受难的戏剧。演出分五场:最后的晚餐、鞭笞、赴难、群魔舞、花园祈祷与耶稣复活。历时整整一天,从黎明到午夜。这个小村庄共有1500人,参加演出的男女老少达400人,他们提前四个月便开始准备,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最难挑选的演员要算耶稣这个角色了,村里年轻人必须经过比试才有一名被选中。其他人也各负其责,如缝制服装、化妆、导演等等。为了真实地再现耶稣受难的始末,他  相似文献   

8.
在欣赏声乐演唱时,观众不仅希望欣赏到美妙婉转的歌喉,还希望看到有协调优美的肢体表演与之相配合。那种只重视声乐演唱技巧,却忽视舞台表演的演唱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只有将听觉美与视觉美进行巧妙的结合才能真正带给观众以震撼。因此,舞台表演对于歌唱演员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神形兼备"是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演员最具感染力的体现,要真正熟练地做到"神形兼备",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音乐进行分析,这是基本前提;(二)要注重角色体验,促进情绪融入;(三)注重表演的规范训练;(四)进行大量观摩,积累审美经验;(五)大量演出,积累演出经验;(六)添加"声音调味剂",进行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演员的表演效果台下比台上好,而另一些演员相对说台上比台下效果好。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在演出前对自己情绪状态的控制。据有经验的演员谈,演出前最佳情绪状态应该是一种“平静中紧张”。据了解,不论专业演员,业余演员,也不管老演员,中青演  相似文献   

10.
舞台美术是随着舞台演出的不断发展而进化的,是集开放化、多元化为一体的舞台表现形式,同时舞台美术设计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创新,颠覆了传统的舞台设计思路与观念。结合剧本内容,运用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手段,更好地呈现剧本内涵,烘托艺术效果,彰显舞台魅力。现代舞台设计应结合时代发展,呈现更多创新元素。  相似文献   

11.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风靡全国许多旅游景区,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通过对张艺谋印象系列之《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在剧本取材、舞台设计、演员选择和票务经营方面的对比分析,探索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发展规律,为以后其他实景演出的成功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2.
艺术表演者都渴望在演出时获得成功,尽管他们在演出之前做详尽而周密的准备。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复杂的。无论是富有经验的老演员或新演员在众多人面前表演都会有一种紧张感,这是正常的。问题是如何克服这种紧张的情绪,把它转化为有利于表演的因素。因此,加强对演员  相似文献   

13.
介贺琼 《美与时代》2014,(9):107-107
曲艺表演艺术和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就是创造材料是演员自身,虽然也要受到舞台、灯光和服饰的影响,但是演员的表演是整个作品的一个核心部分,尤其是一些歌舞故事,技巧性是非常强的,所以,在进行表演的时候演员对人物的形象塑造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4.
在看音乐演出时我们偶尔会见到这样的情景:本来很有实力的演员,舞台发挥得不到平时的六成;或站在台上忘词忘谱,使演出难以正常进行;更有甚者浑身发抖、大汗淋漓,大脑一片空白,不得不临阵脱逃。大家都知道,这是表演时心理紧张所至。然而,作为一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舞台绘景技术以透视布景的方式运用于演出中。19世纪中叶绘景在欧洲十分盛行,随着自然主义及表现主义的兴起,绘景最终只在戏剧演出中被保留下来,是如今舞美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15世纪蛋彩画的兴起,尼德兰画家对乳胶画及蛋彩画材料进行改造后发明了油画,油画因其独特的表现力被视为现代美术主要画种之一。风景在文艺复兴后期被绘制于舞台背景的画幕中,作为演出背景的装饰画出现在舞台上。从此油画风景成为舞台绘景的基础,其绘画技巧常被运用到绘景中,到如今,已经发展出形态多样的绘景表现形式。绘景师常由油画风景学习者发展而来,绘画形式同出一支,然而绘景与油画又各不相同,其共性与个性的表现在舞美教学中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魔术团在演出海报上这样写到:演出晚上8点开始。观众们进场后,见舞台前显眼处有一大挂钟。时间已经过了8点,还不见开演,便有人埋怨了。已经是8点10分了,还是不见开演,观众中开始有人起哄了,甚至有人嚷着要退票了。这时舞台幕后出来一个小丑说:“大家不要嚷,现在才是8点,不信大家看看自己的表。”这时  相似文献   

17.
舞蹈是一门运用肢体语言抒情表意的舞台表演艺术,不仅要求演员拥有优美的体态,还需要具备丰富广博的文化修养。学习舞蹈艺术专业史论、了解不同学科文化知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必不可少。文化修养对演员来说,有助于掌握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也有助于强化主体情感的能动表达,赋予舞蹈生命力。舞蹈艺术的成功演绎离不开文化修养的滋润,了解相关艺术特点,广泛阅读文学作品,深入观察体验生活,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是提高舞蹈演员文化修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郭晓辉 《美与时代》2014,(5):123-123
舞台设计师为每一个剧目进行舞台设计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的准确性关系到是否具备良好的舞台空间造型素质和材料感觉,影响到现场演出时观众对舞台的视觉感受,舞台设计的工作范围在理论上讲是涵盖其中一切视觉内容,所以材料必然是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基础的重要内容,这既是作品的基本物理构成,又是体现所承载的所有戏剧性内核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国北海道文化使节访问团一行24人应邀来我国某市演出,时间定在8月12日晚。演出前,中方工作人员把艺术剧院的舞台擦得一尘不染,光可鉴人。因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个世纪影视剧服饰在时尚行业中大放异彩以来,服装服饰就能够在当今社会中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引导者,也同样对观众们的生活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在影视剧当中的服装艺术,就像一种独特的影视剧语言,能够对影视剧的情节、剧情、环境、情绪等方面进行干预,使观众从演员的服饰方面读懂一部影视剧所要表达的深切内涵。由此可见,影视剧服饰不仅能够诠释影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还能够对观众进行引导,起到身临其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