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佘超 《道德与文明》2021,(5):153-160
友善作为时代新人之品德的重要构成,是助力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交出"合格答卷"的重要道德力量,其内在依据主要包括伦理、历史与现实等方面,同时,也将助益时代新人形成与国家为善、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自然为善等品质.为此,培养时代新人的友善品德的进路是,培育与践行友善价值观、发掘与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资源、激发弘扬友善品德的动力、完善时代新人锤炼友善品德的制度保障,进而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22.
书写是小学阶段书面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受到多种认知技能的影响。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7名小学五年级儿童的语素意识和快速命名对其五、六年级时的汉字听写和抄写的影响。控制了非言语智力、语音意识后,结果发现:(1)儿童汉字听写和抄写能力随时间发展均有显著增长;(2)五年级语素意识显著预测了五、六年级两个时间点的听写,五年级快速命名仅显著预测了五年级听写;(3)五年级语素意识和快速命名预测了五年级抄写。研究表明语素意识和快速命名对汉字听写和抄写存在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3.
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一条独特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5,28(3):735-737
企业竞争中其他资源的无差异化导致了人力资源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人力资源问题时,心理学应该突出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优势:从个体关怀的角度出发;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重视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联系;强调意识层面的问题。要想对管理实践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应该掀起一场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的工具化和可操作化运动。  相似文献   
24.
自强意识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郑剑虹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4,27(3):528-530
采用录音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要求200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的成人对“自强”的含义以及在什么时候、什么心理背景下想到“自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的自强观主要是指持久的意志力;(2)自强可分为顺境自强、逆境自强、竞争性自强、成长性自强和他向性自强.逆境自强更为公众所赞同;(3)人们回忆起自强意识产生的时间主要在参加工作以后。  相似文献   
25.
"群己之辩"与近代中国的价值观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群己之辩"只是近代的产物.由于试图在"天理"的框架内安放个人或个性,前近代思想家至多只是赋予"己"以有限的独立性.以龚自珍为发端的价值观变革以"天"与"人"的分离为前提,从张扬以往被压抑的个人和个性开始;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关系重组导致了新的群体意识的产生.围绕着社会、政治伦理展开的价值观争论,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观点.尽管有过个性解放的高潮,但近代思想家大多更倾向于群己平衡、甚至群己和谐的理想.只是并没有发现有效地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在"群己之辩"方面的价值观变革并未终结.  相似文献   
26.
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认为个体能够通过对自我潜能的发掘,通过对意识状态的扩充,达到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所谓超个人状态。本文追溯了超个人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渊源,阐释了其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特点,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这一学派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转换的意识状态,意识谱理论,沉思的研究与训练,揭示了当代西方心理学正在走向整合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7.
本实验旨在探索儿童对抽象图画情绪寓意敏感性的发展规律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被试年龄跨度从 5岁至高中学生。根据被试利用形态、主题、情绪等图片特性作为识辨依据的特点来发现规律。儿童对抽象图画寓意敏感性的发展与表征水平相关。年幼儿童只能利用颜色或图形等单一信息维量进行判断 ,年长儿童及中学生可以综合利用形态、主题、情绪等多个维量判断。在寓意明确的图片识辨中 ,儿童对积极寓意的识辨成绩较优。在双关寓意的图片识辨中 ,儿童组倾向于选择具有积极寓意的线索 ,而中学生组会受到识辨经验的影响。文化与教育方式影响儿童对抽象图画情绪寓意的理解。中国幼教方式有助于儿童对图画认知与情绪成分的识辨。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采用课文分析法对松原市蒙来小学184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策略及图式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存在差异。课文图式操作策略对图式行为的影响比图式意识对其影响要大。说明提高学生课文图式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图式操作策略的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29.
孙鹏 《中国宗教》2022,(2):80-81
张春蕾、夏和生合著的《问道茅山三千年》一书是茅山道教研究的力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一、如实反映上清派面貌作者史料充分,立场客观,如实反映出上清派的面貌。一是客观分析了上清派及上清经法诞生的原因。据《茅山志》记载,上清经法传到人间之前已经在上天流传很久。这在神化上清派的同时,却削弱了文献的可信性。作者结合文献资料及社会发展史,对此作出了理性的分析,认为上清派是魏晋南北朝动荡不安的时代产物,上清经法是一些弃政入道的才学之士集体创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30.
意识研究中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争论愈发激烈。巴尔斯的"全局工作空间假设"和埃德尔曼—托诺尼的"动态核假设"是意识的方法论外在主义的代表,它们之间具有相容性和共同核心,为进一步探讨意识的秘密提供了好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