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真寺名称的由来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阿拉伯语“买斯志德”(masjid)的意译。“买斯志德”一词在阿拉伯语法中属空间名词,意思是“叩拜之处”,专称礼拜处所——清真寺。《古兰经》约有二十九处提到了这个名称。据经注学家解释:“买斯志德”一词  相似文献   

2.
答读者问     
[哈尼夫运动]:亦称“正统的运动”。是伊斯兰教兴起前(约为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在一些有思想觉悟的阿拉伯人中出现的一种反对偶像崇拜、寻求正统宗教的思想倾向,但他们并未形成一个派别。“哈尼夫”一词是阿拉伯语Hanif(复  相似文献   

3.
“台拉威哈”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台拉威哈”原意为“间歇”、“休息”,故又称“台拉威哈”拜为“间歇拜”或“休息拜”。“台拉威哈”拜,是指伊历的莱麦丹月(斋月)每晚在宵礼拜后,“威台尔”拜(“奇数拜”)前所礼的圣行拜,拜数为20拜,每两拜一道“赛俩目”。  相似文献   

4.
《中国穆斯林》2020,(2):78-86
一、导论:意向性的阿拉伯起源长久以来,意向性起源于中世纪的观点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哲学史常识。19世纪,布伦塔诺复兴了意向性,他毫不遮掩自己对经院传统的敬意。(1)在这一标准叙事中,阿拉伯语哲学的核心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公认的,就算不是如此,人们最起码也承认,拉丁语的intentio一词是对阿拉伯语ma'na一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正>卧尔兹是伊斯兰教中一种日常化了的大众宣教方式,它是阿拉伯语译音(英文转写作al-Wa’z),阿拉伯语中的本意为"劝导"、"训诫"、"教诲"、"布道"、"说教"、"宣道"。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什么?一种认为语言就是一个规则性很强的形式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是任意的、自在的、自足的;一种认为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的使用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环境。作为一种语言的阿拉伯语,同样有其文化背景。学习阿拉伯语及阿拉伯语教学中,应该注重三个方面:阿拉伯语本身、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和比较文化。一、阿拉伯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内涵一直以来,在阿拉伯语教学中,对阿拉伯语言本身的研究比较多,并且每一位阿拉伯语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比较实际的教学方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阿拉伯语教学是一个众多因素互相…  相似文献   

7.
采用图-图干扰范式来考察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言语产生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范围。实验1探讨用汉语命名时,干扰图的英语名称能否得以激活。结果发现,干扰图的词汇熟悉度高时,音译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音韵无关词,而熟悉度低时,二者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一语的产生过程中只能激活二语中高熟悉的非目标词。实验2探讨用英语命名时,干扰图的汉语名称能否激活。结果发现,不论熟悉度高还是低,音译词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音韵无关词,说明在二语的产生过程中会激活一语中的非目标词。总的结果说明,非熟练中-英双语者在言语产生过程中非目标语言中的非目标词也会激活,并且激活范围既受非目标语言的熟练程度的影响,也受非目标词熟悉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惟一的根本经典,是伊斯兰教立法的第一渊源。《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圣人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得到真主安拉的启示而汇集的一部神圣经典。一、《古兰经》名称。“古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诵读”、“宣读”。《古兰经》首先颁降的经文即是“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96∶1—5)《古兰经》显然是要求人们反复诵读的一部经典。中世纪伊斯兰教经注学家根据经文的表述,称《古兰经》有55个名称,其中常以…  相似文献   

9.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文化的一部分,具体到阿拉伯语来说,它是阿拉伯民族的文化所规定的,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阿拉伯-伊斯兰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点、准则、习俗等都对阿拉伯语中产生了深重的影响。而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维度去探讨阿拉伯语教学,并从语言中去寻找文化的印迹,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历9月,即莱麦丹月,全国各族穆斯林按照教规履行封斋功课。9月13日,即教历9月1日,穆斯林进入今年的斋月。斋月里第27夜为"盖德尔夜"。斋月被穆斯林认为是最尊  相似文献   

11.
“高贵之夜”,系阿拉伯语的意译,还有“珍贵之夜”、“前定之夜”、“定命之夜”等译法。《古兰经》云:“我在那高贵的夜间确已降示它,你怎能知道那高贵的夜间是什么?那高贵的夜间,胜过一千个月,众天神和精神,奉他们的主的命令,为一切事务而在那夜间降临,那夜间全是平安的,直到黎明显著的时候。”(97:1—5)根据经注学家的解释,该夜是真主开始向穆圣颁降《古兰经》文之夜;该夜还是真主预定世间万事万物的命运之夜,并于该夜派遣众天使降临世间料理事务。 斋月是一年中最为贵重的月份,而  相似文献   

12.
☆斋戒的定义是什么?答:斋戒是阿拉伯语一词的意译,为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中国穆斯林称“斋功”、“封斋”、“把斋”等。原意为“克制”、“止住”。  相似文献   

13.
正斋戒的要义不仅仅是禁饮食等,而且是要求穆斯林从耳朵、眼睛、身体和心灵等各方面都得到净化,让人萌生恻隐之心,与人为善,力行善功,接济贫困,从而衍生出斋戒的重要社会意义。伊斯兰教认为,斋月是一年中最尊贵和吉庆的月份,在这个月里,穆斯林不仅要谨守斋戒,还要多行善事,分享财物,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所以,斋月成为穆斯林的善行之月。《古兰经》强调的"济贫"不是一种施舍,而是一份"权利"。因此,我国伊斯兰教界在斋月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爱心行动开展精准扶贫。中  相似文献   

14.
"清真"一词是阿拉伯语"伊斯兰"的汉译。广义的"清真"与"伊斯兰"的概念完全一致,泛指伊斯兰教的信仰体系、伦理道德、宗教功修和生活方式;而狭义的"清真",指符合伊斯兰教律法的生活资料和饮食文化。穆斯林素以擅长经商闻名于世,商业不仅是穆斯林的传统谋生行业,也是体现人生价值、实现个人理想的途径。穆斯林无论走到哪里,就将商业的气息带  相似文献   

15.
对于"拱北"一词,金宜久先生主编的《伊斯兰教词典》给出的解释是:"阿拉伯文Qubbat的音译。原意‘圆房顶建筑’。盛行于阿拉伯的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阿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正在此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世界发展大势和民族复兴大局的高度,提出"加快推进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使国别和区域研究成为高校阿拉伯语教学改革的新抓手新方向。一、高校阿拉伯语教学的发展轨迹20世纪40年代,阿拉伯语专业正式成为设立在外国语言文学类别下的二级学科走进高等院校。1946年,马坚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哲学与阿拉伯哲学之关系、伊斯兰哲学史与伊斯兰思想史的区分是当代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围绕第一个问题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名异实同说",一是"名实皆异说"。由于"伊斯兰"的含义远远超出"阿拉伯"一词,因此伊斯兰哲学不能等同于以阿拉伯文记载的哲学。区分两者有助于突破"从铿迭到伊本.鲁西德"的旧框架,以含义更为宽泛的"伊斯兰哲学"或"伊斯兰思想"重新审视伊斯兰思想的历程。同时,国内学界一般将与伊斯兰信仰相关的理性思辨划分为三项内容,即伊斯兰自然哲学、伊斯兰教义学以及苏菲神秘主义思想。狭义的"伊斯兰哲学"概念仅相当于在古希腊哲学影响下产生的伊斯兰自然哲学。故应采纳涵盖面更广的"伊斯兰思想",非易于造成误解与混淆的"伊斯兰哲学"。1949年以来,在长达60余年的时间里,当代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形成了一条内在主线,即围绕"伊斯兰哲学"的名称与内涵展开的各种"正名"与"求实"运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穆斯林》1995,(2):44-45
伊斯兰教常用词语概念的汉文音译用字编者按:多年来,在本刊来稿中常有一些用汉字拼写阿拉伯语、波斯语的伊斯兰教词语概念的译音,由于各地的方言语音不同或是作者按照自己的用字习惯等原因,往往出现同一个词的译音使用的汉字却多种多样,例如""一词的音译即有:卧尔...  相似文献   

19.
一、了解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公元七世纪初先知穆罕默德首传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以后在世界各地获得广泛传播的宗教,在中国又称回教、清真教、天方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现在全世界大约有八亿人信仰它。“伊斯兰”一词是阿拉伯语Islām的音译,意思是“顺从”,即顺从真主安拉(Allāh)的意志。从字源说,“伊斯兰”一词来自“赛俩目”(亦译“色兰”,salām);“赛俩目”的意思是“和平”,因此伊斯兰教又称和平的宗教。据统计,“伊斯兰”一词在《古兰经》中出现过八次(3:19;5:3;3:85;6:125;9:74;39:22;49:  相似文献   

20.
斋戒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每年有一个月的时間,我国穆斯林习慣称这个月为斋月,钦月、貴月等。斋戒的人在这一个月內从每天破晓至日落,戒除一切飲食和房事,但在夜間一切不戒。斋月是在希吉勒历的勒麦丹月(阿拉伯历的第九月),希吉勒历属純阴历,或叫太阴历,无閏月,同阳历換算超来,每年較阳历相差十一日左右,每三年相差一个月,所以斋月并不固定是在冬天或夏天,秋天或春天,而是活动的,逐年提前,在三十二个年头内,勒麦丹月可以輪完阳历十二个月的每一个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