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蔡晶 《世界宗教研究》2012,(3):146-153,194
穆斯林种姓是印度乃至南亚地区的特殊历史文化现象,它形成于中世纪时的印度,经历一定的发展变化后,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呈现。从构成形式上来讲,印度穆斯林种姓依出身尊卑划分为阿什拉夫、阿吉拉夫和阿贾尔;各种姓集团也具有传统的印度教种姓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即存在等级秩序、流行内婚的习俗、部分种姓与世袭的职业有传统的关联。印度穆斯林种姓与印度教种姓制度并不具有同等意义。种姓作为印度穆斯林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呈现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从整体结构来看,印度穆斯林种姓分为两大部分,即源于穆斯林群体特有的等级关系和源于种姓制度的等级关系,因而体现出混合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在印度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穆斯林一方的角色和行为非常值得探讨。穆斯林携带着独特的文化传统经验来到印度,这种文化传统与印度教文化迥异,因而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别形成了具有排他性的集团,这可以说是印穆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根本症结。印度穆斯林群体构成十分复杂,穆斯林上层的行为主导了穆斯林在印穆关系中的表现。他们多为外来穆斯林,基于伊斯兰教传统,拥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和政治行动力,以及对传统"乌玛"社会的强烈向往。而印度教低种姓者和贱民改宗者构成了处于次等公民地位的"新穆斯林",改宗也为他们带来了与印度教传统迥然有别的世界观和心理文化取向。这些共同成为印度穆斯林群体"排他性"的根源。鉴于此,印度穆斯林"联合而治"的政治参与机会以及公民意识和心态的逐渐养成或许是实现印穆关系良性发展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