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将哲学作为生活方式来实践,后者将哲学作为话语方式来实践.先秦诸子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形式,我们应该将它们作为生活哲学来对待,但是由于受到现代哲学观念的影响,我们通常将它们作为话语哲学来处理.这种哲学观念上的错位,必然导致我们无法很好地理解诸子哲学.通过对诸子哲学的恰当研究,进而复兴哲学作为生活艺术的观念,有助于现代专业哲学摆脱它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不仅具有丰厚的国内理论资源,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国外理论资源。其中,国外理论资源既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受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我们对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资源关注得较多。如今,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持续深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葛兰西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典型。它启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要探寻本民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继承与更新,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哲学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哲学?这个问题好像已不成为问题,特别是在新的哲学体系层出不穷的今天,重提这个问题似乎已成多余。然而当我们审视如人学、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等各种新的哲学体系时,我们不难发现,各种新的哲学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公共哲学”这个术语似乎是在20世纪,特别是在讲英语的世界开始使用.[1]然而,假如我们把公共哲学这个概念定义为“从哲学上探讨诸如政治合法性、社会正义、战争与和平、环境问题、公共记忆等各种各样的公共问题的哲学”,那么,可以在西方国家及东亚国家的经典作品中找到与此相当的概念.确实,一种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公共哲学”这个术语似乎是在20世纪,特别是在讲英语的世界开始使用。然而,假如我们把公共哲学这个概念定义为“从哲学上探讨诸如政治合法性、社会正义、战争与和平、环境问题、公共记忆等各种各样的公共问题的哲学”,那么,可以在西方国家及东亚国家的经典作品中找到与此相当的概念。确实,一种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例如,亚里士多德主义实践哲学在古希腊被提出,这种由伦理学、政治和修辞学组成的哲学可以被视为西方国家公共哲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们进入马克思主义孕育故事的最后一大章,情节在此我已标明为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当然,这具体涉及到黑格尔的哲学,黑格尔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看作是“资产阶级”思想之最高最终表达和代表。但随即,我们必须注意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关系中的一种根本的——也是最迷人的—  相似文献   

8.
燕连福 《世界哲学》2009,(3):156-160
张再林先生在其《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一书中,从身体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哲学做了一种崭新的阐释。这种阐释之所以必要,就在于从意识哲学的视角不可能揭示出中国哲学的真正面目;这种阐释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中国古代哲学在宇宙观、宗教观、伦理学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彻底的“身本主义”特质;这种阐释给我们的当代启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不是“隐身于世界”而是“挺身于世界”的哲学,其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身道合一”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深入考察西田哲学,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探讨了"日本哲学的哲学性难题"和"在日本的哲学的可能性"问题.指出,西田哲学尤其是 "场所的逻辑" 是以"在希腊乃至西欧之外也可能存在哲学"、"不仅能动性有意义,情感即被动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存在'和'有'不具有当然性" 等认识为前提、而且是在要澄清其中大部分问题的方向上进行的思索.在思考日本有没有哲学的问题时,西田哲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训诂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门类,历史悠久,积累丰厚,在文化经典的保存、整理、传播、解释和哲学思想的发生、发展诸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称为“书本子上的考古学”。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必须注意古代经典的一体多元性和汉字本身的特殊性。本文申论了饶宗颐先生所提出的训诂哲学,初步提出训诂哲学就是以训诂的方法研究及阐发哲学范畴。具体内容包括考论特定的,作为哲学范畴的语词,追溯其发生、发展的途径,梳理哲学史层累的端绪,进而建构新的哲学思想。但是,训诂哲学不仅仅是文字学意义上的训诂。而更侧重文字的哲学意义。认为“哲学”本身可以作为训诂的对象,欲明哲学,必反之于经典,研习经典,必落实于字词;同时,求得字词的内涵,认识经典的价值,必依赖于哲学。  相似文献   

11.
论美学的哲学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萍 《现代哲学》2001,(3):30-35
二十世纪美学流派有一共同趋向,即拒斥思辨哲学,舍弃传统的形而上研究方法,主张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门具体经验科学的角度来探讨美与艺术的问题。然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不无遗憾地看到,抛弃了形而上方法之后,美学的状况并未因此而变得好起来,甚至相反,今天的美学要么纠缠于相对整个美学学科体系无足轻重的某个具体艺术经验问题;要么在美学重大理论问题上左冲右突,不得要领。较之过去的美学理论并无多少起色。美学研究究竟可不可以绕开形而上的哲学?这个问题已关系到美学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深入考察西田哲学,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探讨了“日本哲学的哲学性难题”和“在日本的哲学的可能性”问题。指出,西田哲学尤其是“场所的逻辑”是以“在希腊乃至西欧之外也可能存在哲学”、“不仅能动性有意义,情感即被动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存在’和‘有’不具有当然性”等认识为前提、而且是在要澄清其中大部分问题的方向上进行的思索。在思考日本有没有哲学的问题时,西田哲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亚生 《学海》2001,(4):80-84
当前我国哲学事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对高校哲学教育和哲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变革.为推动这一变革的进程,我们既要理清国内高校现行的哲学教育模式和指导思想,又要借鉴和瞄准具有世界一流哲学教育水平的国家和学府,汲取其经验.本文通过将我们国内高校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高校哲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说明能否尽快实现我国哲学教育的国际化,实现哲学人才培养机制的产业化、市场化,能否尽快完善我们的教学课程体系,丰富哲学教育的内容,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优化博士培养,这些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哲学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指出,文化不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事物,认识文化需要具有哲学的思辨能力,不研究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而论证其存在于世的可能性本身的哲学即是文化哲学.从狭义上讲,文化哲学是20世纪之前主要在德国形成的、欧洲哲学思想的特殊流派.作者随后分析了文化哲学和文化学之间的差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主要区别以及理念与概念的不同.作者认为,文化是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挑出的、对我们重要而有价值的事物,在尝试理解我们用来进行这种划分的根据时,哲学规定了文化的理念.哲学就是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西方哲学面临从意识哲学向后意识的身体哲学的理论转型之际,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契机。一种对中西传统哲学的深入比较将使我们发现,与传统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坚持一种“反思”的取向,不如说是坚持一种“反身”的取向;与其说是具有一种“祛性”的特征,不如说是具有一种“尊性”的特征;与其说是以“还原论”为其原则,不如说是以“系谱学”为其原则。凡此种种,都使中国传统哲学在其理论范式上,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而非意识性哲学。故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古人不仅坚持“即身而道在”把身体提升到“道”的高度,而且还使该“身道”一以贯之地贯彻在诸如宇宙论、伦理学以及宗教观等中国古代的理论之中,使之成为通向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精神的真正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6.
该著融汇了欧陆哲学、分析哲学、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来探讨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的必要条件,它包括解构与建构两个维度。就解构的维度而言,作者提出对意义进行彻底的解本质化,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我们并不需要某种共享语言或是去建构某种共享语言来进行跨文化沟通;尤其重要的是,作者首次揭示出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是虚假的对立立场,两者皆受到理想语言预设的负面影响,只是理想语言对于前者是单数,而对于后者是复数。就建构的维度而言,作者主张所有的概念(除了少数例外)都是家族相似概念,从而都具有通过跨文化延拓而获得新的内涵的可能性;在比较哲学讨论中所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应当联系人类彼此可以辨识的生活形式来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7.
历史哲学的解释贯穿马克思的理论工作,不仅表现在他的早期著作中,也体现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马克思的思想中存在一种在形而上学上要求很高的历史哲学,“对象性类本质的哲学人类学”是其历史哲学总构想的核心资源。在1843-1845年青年黑格尔派论战的语境中,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历史哲学,为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历史哲学构想辩护。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此时尚未完全把经验的-偶然的因素与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的因素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之中。19世纪50年代开始,马克思试图在批判的社会哲学形式中确定因果运作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人的类本质得以在经济过程中经验地实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对“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分析彰显了他的历史哲学构想。马克思断然反对“概念的-哲学的发展”与“历史发展”之间的简单同一。对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发生史的探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分析的哲学与对话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了解一位哲学教授究竟偏爱分析哲学还是大陆哲学,最容易的方法是看看他书架上的图书杂志。如果他有相当多的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著作以及关于他们的著作,而没有戴维森和罗尔斯的书,那他也许情愿被描绘成偏爱大陆哲学的,至少不愿意被说成是偏爱分析哲学的。如果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写有大量标记的抽印本,都是选自《哲学杂志》、《哲学季刊》和《哲学评论》等期刊的文章,那么他便可以被当作分析哲学家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牟博 《世界哲学》2003,(3):40-44
中国哲学与西方分析哲学(或分析传统的西方哲学)一直被认为是彼此遥远、无关乃至对立的。两种传统中都有很多人将对方传统的哲学实践视为仅仅具有边缘价值。 本专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的比较分析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并由此研究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这两种具有特色的主要哲学传统如何能够相互学习、以互补方式携手共建共同的哲学事业(特别是在看问题的角度、指南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这些方面)。为此,我们择选了最近出版的、以上述目的为其主旨的专题文集《两条通往智慧之路?——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传统》(Bo Mou ed.,Two Roads to Wisdom?Chinese and Ana-lytic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Chicago,USA: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2001)中直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的若干文章陆续加以发表。出于篇幅上的考虑,除了戴维森的短文(该文集序言)之外,对这些文章都做了节译处理。  相似文献   

20.
《周易》重"时",强调"生生"、"与时偕行",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时间观念,而过程哲学亦重视"创造"、"生成"和时间问题,《周易》与过程哲学存在诸多相合之处。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就多有留意此问题者。本文不打算面面俱到地评述八十年来华人学者援引过程哲学阐述《周易》思想的全部努力,而仅把视角集中在过程哲学与《周易》时间观念之间关系上,尝试撮述并评骘方东美、程石泉、牟宗三、唐力权、成中英、于连、张成武等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论著,以期厘清并进一步揭示过程哲学与《周易》时间观念在哲学理路上的相通与龃龉之处,思考作为现代哲学的过程哲学对于《周易》时间观念这一古典思想的接引与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