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冯友兰提出的一对方法论概念。这一对方法不仅是冯友兰建构新理学体系的方法,而且是他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因此也可以说,这一套方法论既是他的哲学方法论,也是他的哲学史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哲学史研究是张岱年先生的主要学术领域之一。顺此,哲学史方法论就成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他的哲学史方法论的最为显著之成果,在其早年有《中国哲学大纲·自序》里的相关讨论,在其晚年则有专著《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的问世。对于此二者,学界已多有关注。然而,写作《中国哲学大纲》之前,张岱年先生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所撰的两篇书评,由于没有收入《张岱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是十七世纪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称其为“中国历史第二次大转变时期思想界中的先行者”,并指出,“就中国封建社会说,新时代的出现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黄宗羲的思想就是这股大风的风头。”(《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25页)对于这位新时代的思想先驱,学术界曾有过不少研究成果,但大多侧重于他的《明夷待访录)}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以及他为父鸣冤,锥刺奄党,毁象料难,辗转抗清等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平事迹,少有涉及其哲学思想。有些中…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作为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似乎早为哲学史界所接受。但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原则,至今尚有争议。最近,肖萐父同志在《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争议》一文中,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尤其突出了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他说:“哲学史方法论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就哲学史这个特殊领域来说,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这是由于哲学史这门科学既属史学又属哲学这种特殊的性质所决定的”。他抓住了哲学史这门边缘学科的本质,指明了哲学史研究的特殊方法,正确地揭示出“以唯物史观为前提的历史和  相似文献   

5.
冯契 (1915— 1995 ) ,是 2 0世纪时代风云的见证人 ,他的广义认识论哲学体系是对近代中国现实与哲学问题的一份答卷 ,笔者欲从述评冯契的哲学思想研究为起点 ,逐步进入先生广阔的思维天地。一、冯契的哲学史方法论冯契的哲学研究是从哲学史开始的 ,“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  相似文献   

6.
方法论即为学之道,是为学术研究提供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的学问。建国以来,哲学界对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但还没有人系统地阐述过哲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张岱年先生的新著《中国  相似文献   

7.
该著汇集了作者近20年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作者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哲学史观和哲学史方法论思想,深入地探讨了他重写“中国哲学史”的经验、教训,详细地考察了他关于中国走向自由民主之路的沉思,深刻地揭示了他在建构中国哲学史学科和创新中国哲学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推进“冯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注意探讨哲学史过程的理论和方法论,乃是近十年哲学史著作发展的显著特征。这里评述的(?).B. 库沙科夫的著作,无疑在这方面是很有意义的。这部著作对费尔巴哈的哲学史观点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和研究之所以显得很有必要,因为费  相似文献   

9.
哲学史研究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常议常新的题目。这不仅是由于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本身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拓展,而且是由于哲学史研究工作者在具体研究实践中不断地继承传统的研究方法并加以创新,提供了一个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约夫楚克是六卷本《哲学史》(现已全部出版)的主编之一,近年来他曾写过几篇关于哲学史方法论、哲学史分期的文章,这篇文章则专门谈论哲学史科学在苏联发展的阶段问题。作者把苏联的哲学史科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文章分别阐述了这三个时期的哲学史研究工作。整篇文章贯穿着明显的修正主义观点。作者的主要意图之一,就是想把哲学史变成为一门纯客观的、非阶级性的科学。作者在论述苏联哲学史科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时,大肆攻击斯大林,列举了他在哲学史问题上的一系列“罪状”,说他“片面地有时甚至虚无主义地对待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说他在评价德国古典哲学和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作用上犯了严重错误,说他毫无根据地批评了恩格斯的一些著作,等等。他们认为日丹诺夫在1947年的哲学讨论会上关于哲学史的对象的定义的提法是“片面的”,“没有揭示出哲学史过程的认识本质,也没有赋予哲学史中的继承性以应有的意义”,说日丹诺夫的定义会“引起对一些唯心主义思想家在哲学史上的作用估计过低”。作者认为,在现代的哲学史方面的著作中,主要是研究哲学学说、体系和思想家的观点,这在哲学史研究的第一阶段上是必要的,第二阶段则应当研究哲学问题本身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解决,研究哲学范畴和概念发展的历史。这样,他们就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对立世界观的阶级斗争从哲学史中抽掉了,把哲学史变成只研究哲学范畴和概念发展的历史了。鲍格丹诺夫是哲学副博士、苏联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夫楚克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哲学博士。  相似文献   

11.
建国三十年来,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单就问题而言,诸如中国哲学史的对象、特点、范围问题;哲学史研究与现实政治的关系问题;对古代哲学家及其思想体系的历史评价问题;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等等,总括起来可以称之为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其实质是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  相似文献   

12.
冯契先生(1915—199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中国哲学史家。他毕生从事哲学理论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就哲学理论研究而言,他会通古今,融贯中西,致力于知识和智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考察,从广义认识论、方法论等层面作了探讨,撰成了《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本著作,建立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就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而言,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比较中西,兼容百家,对先秦直至1949年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中国哲学的逻辑发展作了富有开拓和创见的提纲挚领式…  相似文献   

13.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的研究工作逐渐深入开展,迄今已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中一个富有生气与成果的领域。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方法论上的探讨和创新,进一步拓展这一研究的思维空间,使这一研究具有更为广阔的视域和更为深刻的内容。本文提出开展“蕴含思想史维度的哲学史研究”①的设想,就是试图从方法论上作一种探讨和创新,以便在哲学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之间加以沟通,使前者更多地吸取后者的成果。一、哲学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的疏离与沟通在现代中国学术界,哲学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实际上是分属哲学与历…  相似文献   

14.
搜集、发掘和研究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这是开拓性的工作。为了在探索中少走弯路,我们认为除了指导思想必须明确外,在研究的方法论上也还需要弄清几个关系问题: (一)关于国家哲学史、阶级哲学史与民族哲学史的关系问题。 这三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作为国家哲学史,过去通常称为官方哲学史,就是说,一般反映当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为国家的哲学史。作为阶级哲学史,当然与国家哲  相似文献   

15.
研究《周易》的方法论的讨论,涉及到哲学史研究工作中的诸原则问题,不但对《周易》哲学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都有十分重大的方法论意义。我同意东方明同志的意见,拿现代的思想去改铸古代的哲学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挂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  相似文献   

16.
我们室为研究生开设了“哲学史方法论”这门必修课。分为四个单元,学习和讨论了以下一些问题。第一个单元主要学习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着重讨论了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方面的问题。例如对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就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日丹诺夫的定义是正确的,在哲学史工作中出现一些简单化、公式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哲学史方法论问题,我刊在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曾展开长时间的讨论。那次讨论,强调了哲学史研究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实事求是”、“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这对哲学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但近年来,我们的哲学史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否定民族哲学与文化的优良传统;只重视思想研究而忽视其社会历史背景的探讨;把现代哲学和科技文化的新成果、新理论,都说成是“《周易》早已有之”、“《周易》早已说尽”等等倾向。在如何处理中外哲学文化关系问题上,在如何处理哲学史与原理、哲学史与现实、哲学史与其他学科等关系问题上,也有值得改进之处。这说明我们的哲学史研究的目的、方向和方法仍存在不少问题。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求哲学史研究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而哲学史的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必先解决研究的目的和方法问题。为此,我们开辟“哲学史方法论研究”栏目,希望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这里评介的这部著作是以—篇内容丰富的引论开始的,在这篇引论中探讨了几个根本性的方法论问题:哲学史的对象,哲学史的分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各种唯心主义的哲学史概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党性原则,哲学史这门科学的意义。确定科学的对象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任务。确定一门科学的对象就意味着表明它的特性、范围和特点,使它与其他各门科学有所区别。“社会  相似文献   

19.
迄90年代,中文世界里的通史性中国哲学史著作,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达上百种之多。这些以“中国哲学史”为名目的著作,不同程度地加深了我们对哲学史的认识,同时它们自身也成为我们研究中国现代哲学的历史文本。从诠释学的观点看,“哲学史”实际上是解释者(写哲学史的人)与被解释的对象(哲学史的实际)之间的“视域融合”。哲学史作者所拥有的视域有其自身的界限,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把它称为“视界”。我们回顾、评判某一“哲学史”著作,首先就要考察它的视界。在构成视界的那些因素中,有关哲学、哲学史的观念以及相应的方法论是…  相似文献   

20.
在前年十一月山东历史学会召开的孔子思想讨论会之后,有些理论刊物相继展开了关于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的讨论。《哲学研究》杂志,在去年一年开辟了哲学史方法论问题讨论专栏,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讨论。这次讨论,涉及的问题很多,争论热烈,吸引了相当多的哲学工作者的注意。比起以往关于哲学史方法论的讨论来,这次讨论要深入得多,涉及的范围也广阔得多。到目前为止,经过讨论,有的问题已经获得了大体一致的意见。例如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挂在古人名下的问题,大家认为在某些哲学史的文章和著作中确实存在着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