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实践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韩国民间社会人士发起了孝道文化推广运动,2007年7月世界上第一部<孝行奖励资助法>在韩国国会获得通过.韩国孝道推广运动的主要形式有:大力推动孝文化的学术研究;成立孝行推广基金会(财团)奖励家庭孝子孝女的活动;以学校为媒介推广孝文化;志愿者服务运动.孝道推广运动的主要特征是组织性、实践性、宗教参与性.韩国的孝道立法经历了一个民间人士呼吁酝酿、讨论准备、强力推动,最后经过国会议员提案,通过相关法律程序最终立法的过程.韩国孝立法的主要内客是:立法目的与孝之界定;孝行鼓励与资助措施;设立孝文化振兴院以及设定孝之月.韩国孝立法是一部奖励法、行政法、推动法.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表明其时现代社会的孝道问题有较早的自觉;德法并举是弘扬孝文化的有效途径;弘扬孝道需要动员民间力量的参与,这些都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孝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包括道德教育、稳定社会和民族凝聚的功能。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成分体现其对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从而决定了孝文化所具有的现代意义。通过对孝文化的改造实现孝道伦理的价值转化,通过孝道文化的教育实现孝道伦理的弘扬。  相似文献   

3.
儒家孝文化的现代审视钟克钊今天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如何对待儒家的孝文化或孝道,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从历史上的孝理和孝行谈起,而后谈谈今天如何对待孝文化。_儒家孝理或孝论儒家讲孝不仅有相当严格甚至繁琐的孝礼或孝规)而且还有一套理论。孝理是由简易的...  相似文献   

4.
孝道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道是儒家文化和封建时代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不仅指个人对亲人的天然之情 ,而且与家族、国家、天下相绾结。从孔、孟、《孝经》到董仲舒、朱熹 ,孝道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是不尽相同的。而人们主张和反对孝道也有着不同的背景、情况。孝道是应该批判继承的 ,源于真挚之情的孝 ,是中华民族的传道美德。  相似文献   

5.
本文欲分析总结中外"孝道"之异同。欲先从"孝"、"孝道"之基本概念,孝道之渊源,孝道之事亲,违反孝道受咒诅与刑法,孝道极致为"大孝"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本文以《圣经》为主线,《孝经》为侧翼,进行粗浅对比。虽涉及"孝神",但仍以"孝亲"为重点,对"孝神"将另行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占据核心地位。五四时期思想家对封建伦理纲常的批判集中在孝道上。他们揭露了封建孝道的本质、危害及虚伪性 ,并对建立新型的父子关系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以孝为核心,表现为把"孝道"作为立家之本,认为孝悌廉耻胜于功名,表现了与以往家庭伦理的不同。曾国藩非常重视并终身实践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意义上的孝观念,而且将传统意义上的孝观念予以扬弃,形成了既承接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孝思"。为此,在忠与孝的关系上,曾国藩提出了先孝后忠的思想,反映了他在家庭伦理方面对传统道德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是我们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以孝治天下”是儒家突出的特色。千古流传的圣贤教导,已经形成深厚的民族社会心理积淀,渗透到亿万炎黄子孙的骨髓。不难看出,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的《红楼梦》,也深受儒家孝观念熏陶。这些孝道,有值得弘扬和继承的东西,也有必须加以抛弃的糟柏部分。本文把《红楼梦》中的孝分成真情之孝和封建之孝两类,并用儒家思想来解释这些“孝行”。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中独具儒家味的孝。  相似文献   

9.
"孝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所强调的孝的真实依据在于正当合理之"道",源自于传承氏族生存经验、延续氏族生命,指向对作为至高德性价值的仁的追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亦并不是盲目地听从父母之言,而是基于理性的道德判断与对父母深切的爱慕之情,继承先辈所开拓之志业、弘传先辈所传承之善道。孝同时表达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关系,孝不仅意味着子女通过自身道德实践培养自己的德性人格,也意味着父母成为爱慕、学习、模仿的典范,从而使父母、子女双方的德性人格得以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论孝传统的形成及现代际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视孝亲是中国人的传统 ,但是自从西方文化传入以后 ,孝观念受到了思想上的批判和在行为上的舍弃。本文从孝传统的形成着手 ,分析了历史上孝道的教育普及、理论研究、文化融通以及统治者在行政上维护等孝得以传承主要因素 ,解析了孝在现代社会所受到的冲击 ,最后阐述了传统之孝在现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孝跨越生死 ,本文认为孝之本质和价值在于对父母的爱、敬和提升扩展为博爱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上的宗教产生于不同地区与不同民族之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对于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传入我国之后大多成功地进行了中国化,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思考外来宗教在历史上与传统主流儒家文化中的"孝道"相融合的过程及对当前"宗教中国化"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优秀的孝道文化.孝道观念,就是遵循人的本性,人本性所欲的仁爱敬让之心.孝的基本含义是养与敬.养偏重于物质和事功方面;敬则偏重于精神与心理方面.而它们的核心则是内心的爱.传统孝遒还有一个十分可贵的精华,是从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和基础出发,推而广之,广到博爱.今天我们要建设、发展、促进新时代的孝道文化,将家庭的孝道,推广到社会上,成为敬老博爱的民俗.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中国的政治和文化语系中,"孝"和"孝道"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孝道既是私德,更是公德,其践行主要依恃政治官僚和学术精英的共同推动。尽管今天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比古代社会已经有了根本性的不同,然而作为"道",孝不应该被轻易放弃和否定,它仍然有它存在的独特价值,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关于人际和生命意义的崭新思考,也能够履行其他的社会职能。如何理解古今之间的孝道和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是时代的命题,我们应该有所回应和关心。  相似文献   

14.
朱雷 《道德与文明》2017,(2):130-137
《孝经》以作为伦理原则的孝为核心,将邦国礼制与伦理主体结合在一起。在儒学发展到甚为重视孝道并已将"孝"与"仁"联系起来的思想史背景中,《孝经》以"孝"为中介,将国家礼制的必然性建立在伦理主体之中。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孝经》并非一篇以"孝道"及行孝的伦理主体为核心的美德伦理学文本,相反,《孝经》的关注点是行为取向的,是以行为与行事的规则和规范问题为核心关注点的。在《孝经》中,孝德的价值主要是通过论证它与孝德的后果亦即在位者所能得到的政治利益来达到的,而在孝德与孝德的后果之间,《孝经》又穿插进了许多对于在位者的一般行为准则与礼制上的要求,这就使得《孝经》所反映的孝道的价值更多地呈现为一种工具合理性的面貌,表现出一定的后果主义取向。另外,学术史上"《孝经》用夏法"的说法也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5.
作为百行首善的孝道,不仅曾是"孝治天下"的治理资源,而且与中国人传统精神家园的生成和维系密不可分。首先,孝道慎终追远的寻根意识解释了先人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家园归属感。其次,传孝的家谱、宗祠、家规、家风体系诠释了"我是谁"的现世符号家园。再次,在不朽精神和成名意识的支配下,孝道情结超越"小我"而升华为"大我"的家国情怀,最终指向"到哪里去"的终极价值关怀。追孝、传孝、扬孝三位一体的孝道传承机制,无形地构筑起中国人传统精神家园体系中前世、现世、来世的三重意境——敬天法祖的宗教信仰、传嗣续谱的宗族观念、立身扬名的家国情怀,积淀成国人独特的心理结构和心灵寄托。探索传统精神家园的生成机理与传承密码,为新时代重塑国人共同的精神新家园提供文化基因、逻辑进路和载体支持。  相似文献   

16.
孝道在儒家伦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解释儒家对"孝"这一品质的道德期许是厘清儒家伦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孔子看来,只有出自道德情感和正确感受的道德行为才是道德的。安乐哲和罗思文先生采用儒家角色伦理诠释《论语》中的"孝",将"孝"视为家族的、社会的角色,并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仅仅运用角色伦理说明儒家孝道,不仅会束缚人的情感和道德能力,而且会面临绑架道德的风险。从德性伦理学的视阈阐述"孝"的道德力和规范力,能更加准确诠释儒家孝道的合理内核,显现儒家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敦煌歌辞中的孝道观一样,敦煌变文中的孝道观显示了不同于官方孝道观的历史存在。这种创作于下层士人或民众的作品中所体现的孝道观,既有对官方孝道观的因应,也有自己的别样特色。敦煌变文孝道观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通俗性、世俗性、地域性,并带有三教融合的内容。可以说,是儒、释、道三教共同构建了唐代敦煌地区的孝道观。基于历史知识、调动一切宣扬形式、展示多样表现手法的敦煌变文孝道观,构成了中国伦理教化史上最丰富多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正伊斯兰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结缘由来已久。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在磨合中找到了可以互相借鉴的切入点。在伊斯兰教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包含了许多与儒家文化可以互相融合的内容。如儒家学说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与伊斯兰教的"人道五典"都是相通的。再比如在修身方面,儒家讲"慎独";在帮助老幼上,儒家提倡"老吾老以及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明与孝伦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孝伦理在我国学界引起广泛的兴趣和讨论 ,本文论述了孝意识的自然基础和社会起源 ,指出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孝伦理的严重扭曲和对封建孝道进行批判的必要性。同时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指出 ,作为社会伦理观念的孝道在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社会主义孝道的合理内容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孝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正饮水思源,想一想自己的来历,追忆祖先,再从祖先思考生命的起源,明白自己的出处和应有责任,这就是孝道,也就是"孝"的哲学。盛情邀请去年4月,我参加武当山的一次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其间的一次午餐,我与台湾的林青藤先生刚好同桌。这次偶然相遇,虽然更多的是问候寒暄,但从谈话间,我了解到这位来自云林县大埤乡的农夫在甲午(2014)年曾经做了一件让台湾民间社会颇为关注的大事,就是自驾车巡游台湾全岛253天,以特有的信仰文化方式弘扬孝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