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届中韩“儒家伦理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召开李书友根据中韩两国伦理学会达成的交流协议,首届中韩“儒家伦理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1月6~8日在中国南京江宁召开。研讨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东方道德与社会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南...  相似文献   

2.
面对20世纪以来空前的社会动荡与精神危机,别尔嘉耶夫一方面力图通过对"客体化"思想的深入研究来阐明这场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对"创造伦理学"的建构来消解这场危机,并重构社会的精神根基.别尔嘉耶夫所建构的"创造伦理学"并不是游离于时代之外的,它是对时代危机认知的理论自觉,是在对以法律伦理学和救赎伦理学为代表的传统伦理学批判基础之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早期的学习,是以伦理学为核心的。青年毛泽东在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致力于彻底认识中国的国情。而集中反映中国国情的学术,按照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的论断,即伦理学。他说:“儒家则一切精神科学悉以伦理学为范围”,“伦理学宜若我国唯一发达之学术”。他从启蒙老师和未来的岳父杨昌济先生处接受的也正是伦理学知识。后来,杨往北京大学教授伦理学,毛泽东通过他而与蔡元培、李大钊等师友有了联系。伦理学是他们之间的学术纽带。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伦理学”本质上并非独立于“意识现象学”的现象学分支,而是现象学自身的内在发展与完成,构成现象学运动的灵魂与旨归。“伦理现象学”实际上伴随着“现象学运动”的始终,因此,它绝非胡塞尔“回到生活世界”之后的产物,更准确地说,它是驱使胡塞尔从意识现象学回到生活世界的指引。没有伦理意识,胡塞尔不可能提出拯救欧洲科学危机的现象学之任务。在伦理学上,胡塞尔的独创性贡献在于,他不仅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意志现象学,而且运用先验的“发生现象学方法”创立了人格伦理现象学。伦理现象学成为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主流的伦理学运动。70年代之后实践哲学的复兴与伦理现象学密切相关,哲学一方面转向政治哲学,以正义伦理为核心,一方面转向应用伦理学,而应用伦理学早期的主将也无非就是深受现象学熏陶的存在论现象学的学生们。现象学伦理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它真正构造了20世纪的时代精神,而且真正成为了生命的内在意向和意志的展开与升华,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如此需要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的最为根本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传统义利观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屈培恒义与利,是中国传统哲学、代理学中最基本的价值范畴,义利之辩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在中国传统哲学和伦理学中,义利问题作为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伦理价值或人生价值观。它所回答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首先应...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27~2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南大学联合主办,株洲工学院伦理学研究所和长沙理工大学协办的“第二届全国政治伦理学理论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政治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执政伦理与官德建设、社会正义与和谐社会、政治伦理历史资源等热点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现综述如下:一、政治伦理学:“显学中的显学”我国的政治伦理学萌芽于改革开放之初,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研究内容涉及广泛,有政治道德的基本理论、道德与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犹太教改革采取了“兼顾彼此”的态度。其结果是在帮助犹太人融入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又存留了犹太教,进而保住了犹太人的族性。犹太教的经验为中国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经过革新的传统仍然可以成为现代人的价值观。有鉴于此,中国人在传统和现代的抉择面前不应“非此即彼”,而应该取道于两者之间,即在实现物质层面的现代化的同时,继承和革新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使之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安顿和族性。犹太人的经验之所以可被借鉴,乃因为当代中国人和当年的犹太人面临类似的文化危机,面临同样的实现现代化和改革传统以保存族性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当提及晚清民初局势,“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已是共识,在这波诡云谲的历史变迁中,最根本的追问事实上指向现代中国的合法性建设。告别晚清,从帝制走向共和,这构成了中国现代性计划的核心,但它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全方位的合法性危机。思想界、学术界、政界乃至民间社会都在经历这场危机,并试图以新的思想、学术概念、社会思潮或政治实践在大变局的混乱中探寻新的道路。是接受德先生、赛先生的洗礼,  相似文献   

9.
评现代新儒家的“中体西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现代新儒家的“中体西用”论李翔海在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中,现代新儒家采取的“中体西用”的思想纲领,典型地代表了现代新儒家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品格。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评析。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文化危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作为社会之主导思想的儒家文化已经僵滞、萎缩,内在的文化生命力呈严重衰竭之势。另一方面,在发展出了以自由、民主、科学为代表的价值系统之后,西方文化已经具备了现代文化的形态。而随着以坚船利炮为依凭的西学东渐,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没落…  相似文献   

10.
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姜生在中国伦理学说史上,道教伦理对儒家伦理在操作性、稳定性和社会行为控制力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弥补功能;这种弥补既具理论性,又具操作性。研究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可以为我们考虑宗教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及现代伦理危机等问题提供有...  相似文献   

11.
首届中韩“儒家伦理与当代社会”研讨会综述伍玲玲(南京大学哲学系该会于1995年11月6日~8日在中国南京江宁召开。这是根据中韩两国伦理学会达成的交流协议,由中国伦理学会、东方道德与社会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土伦理研究及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乡土”的离弃与回归:一种伦理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1998年,第6页)费孝通先生对中国社会之“乡土本色”的概括,已然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同。事实上,华夏文明正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和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农业文明,乡土关系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基本关系。正是基于对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认识,自19世纪末开始,中国乡村社会在得到各方人士重视的同时,也日渐成为学术关注的对象。20世纪20—30年代,乡村成为革命者与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各党派纷纷谋划乡村救治之道,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3.
韩振华 《伦理学研究》2012,(3):133-138,141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万白安、艾文贺、余纪元等西方汉学学者参照德性伦理学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早期儒家伦理学,借以彰显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对话的新路径.安乐哲和罗思文《早期儒家是德性论的吗?》一文则持一种与德性伦理学完全相异的视角:他们认为早期儒家伦理是一种角色伦理(role ethics),“儒家不寻求普遍,而是集中关注特殊性”.本文尝试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意在阐明三个论点:其一,德性伦理学是儒家伦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一点上,早期儒家伦理虽不及宋明新儒家突出,但实备此一面向.故此,以德性伦理为视角来考究早期儒家伦理,不仅并非绝然扦格,而且可以开启理解儒家伦理的新视域.其二,安乐哲、罗思文的观点固然能够启人心智,但其论说与其说阐明了早期儒家伦理的根本特征,莫若说自我指涉性地流露了其自身的理论限域:去本质化的过程哲学、以实践为先的新实用主义.将这一理论限阈视为“奥卡姆剃刀”,只会使早期儒家伦理成为一种过度后现代化和单面化的狭隘存在.其三,与角色伦理相关联的文化相对主义极度排斥普遍主义的价值诉求,对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之间应有的张力视若不见.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的理论和行为主体若将这种绝对了的相对主义内在化为主体自身的信念内容,则无异于自我设限,从而在根本上使得跨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一纸空文,在最低限度上也不能避免或消弭不同伦理体系之间的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汉学家马利奥·沙巴蒂尼曾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作过一番评价,直言其"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文艺思想传统(主要是道家)之木"。对此,朱光潜在20世纪80年代数度作出回应,表明自己实则是"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儒家传统之木"。本文对朱光潜思想展开重新考察与梳理,认为其实际上有一个由偏于道家向偏于儒家的发展过程,及至20世纪40年代,其儒家文化立场已经非常成熟、稳固。此时他以儒家的礼乐文化之木接西方近代美学之花,在中西文化互释中阐发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并寓以自己"美善合一"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商业伦理文化对现代商业经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商业伦理文化对现代商业经营的价值徐少锦东亚传统伦理,虽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各有其特色,但其核心内容或价值观则是儒家伦理。德国社会学家韦伯(1864—1920)曾断言基督教“新教伦理”之“入世苦行”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的儒家伦...  相似文献   

16.
“东方传统伦理与21世纪”讨论会综述陈延斌(徐州教育学院221006)以“东方传统伦理与21世纪”为主题的第4届中、韩、日伦理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0月13日至17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举行。这届讨论会由中国伦理学会、徐州市社科联共同主办,徐州市伦理学会...  相似文献   

17.
“东方传统伦理与21世纪”讨论会概述以“东方传统伦理与21世纪”为主题的第四届中、韩、日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0月13日至17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举行。这届讨论会由中国伦理学会、徐州市社科联共同主办,徐州市伦理学会承办。来自韩国、日本和中...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2月3—4日,中国伦理学大会在山西运城召开。本次大会以"伦理学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为主题,由中国伦理学会,运城市委、市政府,山西师范大学主办,六百多名专家学者共赴盛会。本次大会提交论文数量之多、涉及话题范围之广为历届伦理学大会之最。本文以弘扬传统文化与重塑文化自信、凝聚价值共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伦理学体系建构等问题为主线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传统哲学可以概括为“天人之学”。“心性之学”是“天人之学”的重要内容或主要发展趋向。“心性之学”的内容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殊性质,也反映了不同学派和思想家之间的重要分歧。《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些都是先秦时期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心性”思想。儒家“心性”思想的实质是要为伦理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主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它曾经为创造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中国工业文明的崛起,儒家伦理遇到了严峻的历史挑战,面临着是被社会历史的发展所淘汰,还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所扬弃的历史命运;而真正确定儒家伦理历史命运的关键,则恰恰是儒家伦理自身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儒家伦理对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影响,任何简单的“是”与“否”的判断都远离于客观事实本身。至少来说,它有两重影响,即儒家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