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是中国世界级文化伟人孔子诞生2545周年,10月上旬2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300名学者在北京聚会,隆重纪念孔子,研讨儒学,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 纪念孔子,研究儒学,是个敏感问题。这些年来始终有人对孔子存有戒心,甚至把孔子、儒学、国学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把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正国学、儒学本来属于中国传统学术,在当代中国,这些传统科目的国学、儒学日益受到重视。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国学、儒学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积极实践的文化教育事业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这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尽管当代中国大学已经创办了越来越多的国学院、儒学院、书院,大家正在努力推动国学、儒学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国学、儒学等中国传统学术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中并没有独立的一席之地。那么,现代大学是否应该将国学、儒学等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本文的题目,来自郭沫若的一段话。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说:“我们要跳出了‘国学’的范围,然后才能认清所谓国学的真相。”这段话写于1929年,距现在已半个多世纪了。之所以重新把它提出来,是考虑到这句话不仅击中了那时的国学家们的要害,就是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国学仍然大有启迪:只有跳出“国学”的范围,才能研究好“国学”。在某些人看来,“我们的国情不同”,值得自豪之点,就在于:世界四大“文明”,于今只剩下华夏文明了。这是因为——在国学家看来——是孔子的思想、古代经典即所谓国粹在起作用的结果;国…  相似文献   

4.
张洪兴 《管子学刊》2021,(1):48-53,F0002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日本长达14年。在最初的几年里,梁启超国学研究以批判中国文化、批判中国人奴隶性为主。而受日本国学影响,梁启超亦开始正面评价中国文化,认为国学即一国"所以立之特质",希望"淬厉之而增长之"。而对美欧社会的实地考察,梁启超感触极大,促使其国学思想有了根本转变。在《欧游心影录》中,梁启超主张"中西文明化合论""心物调和论",并提出了"四步走"的方案。梁启超晚年,更是希望"把中国儒家道术的修养来做底子",把"求智识"与"求道术"结合起来,强调要"在学术界上造成一种适应新潮的国学"。这是梁启超对自己一生学术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大作用。它向人类提供了为学、为政、为人、为道的许多基本理念,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东亚、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共鸣。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儒学社团和专家学者齐聚儒家圣地曲阜,举行第二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隆重纪念儒学创立者孔子,认真学习与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13  相似文献   

6.
现代儒学与原本儒学的差异,无疑是因为原来的儒学观念在汉代被精心整理过。当时,人们把儒学同其他几个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结合起来了。这点是人所共知的。但显然,汉代对儒学的改造并非唯一一次对儒学的大规模修正。远在战国时代,孔子死后百多年,就出现了对儒学进行大相径庭阐释的哲学论著《孟子》和《荀子》。汉代儒学主要立足于《孟子》;这样,甚至《孟子》中原本的儒学成分也不是源于原本儒学了,而仅仅源于对儒学的阐释之一。再早些,即孔子死后不久,他的弟子们就对孔子的观点作了五花八门的解释,这一事实在中国学术史上是被  相似文献   

7.
国学热"事非偶然。它反映出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最近江泽民主席关于祖国统一的重要讲话又一次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和促进祖国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可以预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中,~个重要的问题是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七十年前,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揭案出中西交融,吸取西方近代优秀成果研究国学的宗旨,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开辟了学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今天,传统文化,或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成了当…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11~12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实学研究会、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和山东孔子学会在日照联合召开了“儒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的90余名学者就“儒学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实学的关系”展开了讨论。一、全球化时代的儒学价值面对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各种现实问题,传统儒家如何经过转换,对社会和人生发挥出它的价值和影响?儒家内部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参与当今世界的文明对话,回应全球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与危机,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原则与智慧。在孔子和儒学那里,全人类共有的问题是人与…  相似文献   

9.
中国孔子基金会与儒学研究干春松日前,笔者以《中国孔子基金会与儒学研究》为题,走访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辛冠洁。辛教授向我介绍了一些情况,并提供了很多资料,于是有了这篇文字。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思想的发...  相似文献   

10.
"克服历史偏见"是新汉学面临的重要挑战。在早期汉学中,人们对孔子及中国礼文化尚存误解,把儒学与宗教崇拜混为一谈,"礼仪之争"反映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偏见。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自赫伯特·芬格莱特开始,本杰明·史华兹、葛瑞汉、安乐哲等汉学家,抛开意识形态,对孔子及中国礼仪展开了学术性、知识性的探索,拓展了西方了解中国文化、正确看待儒学的窗口和视角。通过西方汉学家的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便于进一步了解孔子及礼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代表。但是, 到近代, 儒学和孔子却接连遭到冲击, 以至儒学最终走向衰微。这决非偶然, 而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本文拟对儒学在近代逐步衰微的过程及其必然性作一概述。一在中国近代, 最先公开冲击孔子和儒学的是太平天国。早在金田起义前, 洪秀全便编造了一则亵渎、攻击孔子的神话故事。而太平军在从金田北上的途中, 一路上捣毁孔庙, 焚烧儒家经典和其他古代典籍, 在南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反孔反儒、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狂飙。无独有偶, 在太平天国反孔的同时, 它的敌…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的新启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家将在9月份举行重要纪念活动。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在10月7日联合举办大型纪念学术活动。围绕这一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还举办了其他形式的多种纪念性文化活动,如在6月连续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分别召开了两次纪念座谈会,并在人民大会堂主办了展示孔子金质塑像座谈会,7月6日举办了纪念孔子的全国美术与书法作品展以及同新华社联合出版有史以来第一部金箔《论语》。与此同时,在山东省曲阜市举行的孔子文化节也比往年格外隆盛。这在建国以来是不曾有过的。20世纪末,如此大…  相似文献   

13.
<正>国学文化涵盖内容广泛,其中包括诸子百家的思想、治国理念、行为礼仪、哲学观点等多方面的知识。国学经典内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国学倡导的自律原则,对人们思想模式和行为规范仍具有指导意义。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更需要德才兼备的青年一代来履行国家复兴的历史使命。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国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谈谈语文教材中国学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正值世纪之交。我们隆重纪念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研究他的思想学说,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尊重历史,必须把研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承继其珍贵的遗产作为这一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孔子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所处的独特地位,因此,深入开展孔子研究就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为了深入开展孔子研究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坚决克服在孔子研究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近读赵吉惠新著《儒学命运与中国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一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作者在探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时,努力地把宏观文化研究与区域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该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论述问题颇多,这里不便一一评述。现仅就有关儒学、齐学与传统文化等问题,略作评论。一、关于儒学命运与中国文化主体结构。关于儒学命运问题,海内外主要存在两种思潮:一种认为“儒学是老朽的文化,早已过时”,一种高唱“儒学复兴”。本书作者认为这两种思潮都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儒学在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大学分中心、《孔子研究》编辑部承办的"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儒家思想"座谈会,于2021年5月16日在济南举行。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孔子研究》编委会主任陈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程守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承彦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7.
吴宓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人,他一生的学术活动、学术思想与国学有着内在而紧密的脉络关联。今在吴宓日记、书信和相关著述的基础上,循名考实,可将其国学观综括为:在以儒学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视野下,在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历史进程中,因循中国学术系统的本然结构,撷取孔孟往圣之人文精粹,复参照于古希腊以降的道德哲理,综合贯通以求取中国文化之真精神,并进而建构起一套具有普适价值的道德、人生和社会的新秩序。此秩序、此精神因有宗教般的热诚灌注于其中,遂凝成中国文化的真信仰。  相似文献   

18.
从孔、孟到程、朱———兼论儒学发展历程中的双重价值效应李锦全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到战国时期,孔孟儒家被称为显学。到宋代把周、程上接孔孟,朱熹集理学的大成。以后元、明、清三代,朱学都处在儒学的正宗地位。程朱理学把孔孟的政治伦理思想上升到哲学高度,为儒学...  相似文献   

19.
浅析孔子的民族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在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孔子所开创的儒学思想始终是其主流。儒学文化对于各族人民,特别是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人民的心理造成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在民族问题上,情况更是如此。因此,研究孔子的民族思想,对于我们整理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20.
聂福玲 《天风》2022,(9):28-29
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学经典的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江西圣经学校开展经典阅读课程,除了必要的圣经阅读,学校还分小组开展国学经典阅读.但华夏上下五千年,经典浩如烟海,卷帙繁多,如何阅读与理解经典又变得分外复杂起来.若没有好的入门国学教材,还没开始了阅读,就会被各种难懂的字,深奥不熟悉的哲思,吓到停止了追寻的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