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们生存和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各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哲学上可以称之为人生观问题。在我们传统文化中,从先秦各家开始,对此已有着不同的主张和见解,并对后世带来了影响。从汉、唐到宋、明,义利关系,理欲关系,入世与出世以至个人的出处、辞受到最后寻求人生归宿,都会成为哲学与宗教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但是各种思想观点传播到世俗人生时,由于各人的选择和理解不同,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社会效应。我们研究这些问题,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在庆祝《现代哲学》创刊十周年之际,座谈“哲学的改革与改革的哲学”这一主题,从哲学学科的整体层面上看,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哲学的真正使命,反思哲学的应有功能,正视哲学的现实状态,寻求哲学的变革之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服务于人类文明建设的不断进化和深化。而从哲学学科的办刊层面上看,则有助于进一步沟通编者、作者和读者的心态,坚持刊物改革的正确导向,发挥本刊所处的“天然”优势,激励同仁的崇高责任,以便把老一辈哲学家们开创的《现代哲学》办得更好,让南国这一朵哲学之花在艰难困苦、风风雨雨中常开不败,芳香永驻,并在跨越世纪的伟大历程中,无愧于良心,无愧于读者,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在庆祝《现代哲学》创刊十周年之际,座谈“哲学的改革与改革的哲学”这一主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也可能有水火不容的争议,这包括对哲学学科和本刊是否需要改革的问题在内,也包括两者如何改革的问题在内。我们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关键性的。为了逐步搞清楚这些问题,这一次的讨论应该说是初步的。本刊计划从1996年开始,设专栏让有兴趣的同志发表高见。但要求话不在多,在于精,在于一针见血,最好是3000字以内,稿酬从优,有请同行方家踊跃赐稿,多谢支持合作!  相似文献   
3.
孝的本义是“善事父母”。因为人为父母所生养而成长 ,应该给以回报 ,所以孔孟主张对父母尽孝。先秦儒家还提出父慈子孝的对等关系 ,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的。秦汉大一统以后 ,移孝作忠 ,伦理向政治伸延 ,君父对臣子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汉朝称以孝治天下 ,建立察孝廉、奖孝悌的制度。对孝道的提倡 ,用以造就一批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孝悌家庭 ,对以家族为本位、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 ,儿女尽孝能和睦家庭 ,进而安定社会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同时把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 ,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对于维护汉皇朝的统治亦有安定的作用。但是历朝的孝治政策亦有负面效应。由于朝廷奖励孝子 ,有的人就弄虚作假 ,败坏社会风气 ,把孝道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有的虽然真心尽孝 ,但措施不当 ,形成愚昧行为。正面与负面就形成中国古代孝文化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4.
慧能,俗姓卢,父行瑫(或作滔),母李氏,传说原籍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宛平一带),生于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关于慧能的生卒年月,据题为法海撰的《六祖大法宝坛经略序》称:“诞师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二月八日子时”(《全唐文》卷九一五)这是佛经中传说的佛诞日(按照中国旧历换算,推定为四月初八),卒年按《坛经》以来的有关文献,都说“于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三日灭度”,“春秋七十有六.”慧能身后,被赐谥为大鉴禅师,为禅宗第六祖,亦有称之为南派禅宗即南禅的实际创始人.  相似文献   
5.
以复礼为主要宗旨的儒家思想产生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大变革时代。从社会效果看,它的降生有点不合时宜,但因为它植根很深,故有其顽强的生命力,虽历经历史风雨,终于生存下来,至今仍影响我国的民族心理、思想方式、道德伦理规范乃至风俗人情。从先秦直到明清,儒学经历了董仲舒的神学化,魏晋隋唐的援佛、道入儒,宋元明的儒学哲理化等变化,但这些都是儒学内部的自我调整,没有也不可能达到形态上的更新。至于早期启蒙思想虽然涵着“新的突破旧的”时代精神,却仍然束缚于“死的拖住活的”的桎梏。今天,不能无视儒学存在,更不能简单地抛弃,只能因势利导,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同时博取和融汇外来文化之精华,创建新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早在80年代的文化讨论中,就有人提出,单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就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我们一直期待着这样一本书的问世.现在,这本书终于与我们见面了,它就是赵馥洁先生最近出版的新著——《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以下简称赵著).该书的重要性在于首次以专著的形式,集中讨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论问题,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赵著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是中国儒家的思想传统,也是退溪学论人际关系的思想特点。从先秦的孔子、孟子,荀子到宋代张载、二程、朱熹等人,对这方面的思想观点,都有所阐述和发挥。李退溪服膺儒学,对此亦深有感受,并在言行方面多有表现,成为道德伦理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本文主要想阐明儒家这套政治伦理哲学的历史价值,及其在当代社会人类生活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81年8月17日至18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近代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座谈会的情况,已在本刊第9期报道。这里,我们将该座谈会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先秦孔孟儒家具有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并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由于重人治带来的双重效应,历朝君主能修身自律、仁民爱物者少,而虚饰仁义、欺世盗名者多。黄宗羲倡言限制君权,主张"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是对纯任人治的修正,也是君主立宪制思想的萌芽。孙中山也追求天下为公,并提出三民主义的民主建国方针。要实现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从重人治转进到民主法治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的邪教,起初多是以宗教的面目出现,借口对人们的终极关怀,以掩盖他们的歪理邪说货色。法轮功邪教亦不例外,李洪志宣扬所谓的“消业”、“上层次”、到“学法”、“弘法”、“护法”以至“圆满”等一套,表面看来似是宗教特别像佛教的术语,但内涵却完全不同,所谓圆满、升天是把信徒带上自焚以至杀人,即从毁灭自身到残害家庭危害社会的犯罪道路上去。可是到现在仍有些法轮功痴迷者,受到李洪志一伙的精神控制,没有清醒过来。对此如何进行教育疏导,似还有待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