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诚如奎恩所言,任何哲学体系皆有其“本体论承诺”。人类的哲学追求正始于对世界的“本体”的追问。本体论以追寻世界的基础和本根为其目标,这种追寻典型地表现了哲学所特有的“寻根意识”。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上,人必须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人  相似文献   

2.
何谓“审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美学界近年相对沉寂,但仍有一个热点出现,这就是“审美文化”。这一术语可以说是道地的“国货”,而非“舶来品”,但它的含义至今不很清楚,使用中多有相互抵悟之处。例如,不少作者用它指艺术的商业化倾向和大众文化生活中的庸俗化倾向,甚至是指开放政策带来的消费、娱乐和鉴赏趣味上的“后殖民”倾向,因而主张对它进行“批判”;而同样的一批作者在另外的场合却又可能谈论审美文化的“建设”或“建构”,我想他们的本意显然不是要为一种不良倾向推波助澜。又有一些作者谈论“审美文化”(或“大众审美文化”)对于“消解”传统…  相似文献   

3.
追寻智慧     
在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基的问题上,我们至今未能有必要的基本共识,要建立这一基本共识的基本途径只能是:追寻智慧.所谓追寻智慧,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件事情,但是“问题”却有功能性的勾连、生存性的勾连和本体性的勾连之不同,并且分别敞开了不同的意义—认知境域:常识、知识和智慧.由于我们还是在“知识”的层面上来理解“哲学”,所以“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成为了一个梦魇般的问题.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不是靠在故纸堆里爬梳考辨、援证推理所能解决的,只有面向生活世界,在世界历史的水平上创造出全新的世界图景以获得确证.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宣言,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图景和理想旗帜,一个没有自己哲学的民族不可能得到世界的敬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着中国哲学,并且最终是由中国哲学所取得的成就来标识出对人类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包利民 《学海》2001,(6):5-10
希腊罗马的政治哲学与基督教的政治哲学是两种不同的范式。如今这两种思想范式已经大多被看作共时性的并列“资源” ,供当代研究或倡导宪政主义或公民共和主义、自由主义或共同体主义等不同倾向的人考察或选择。然而在历史上 ,它们曾经前后交替。由于它们既共享一个基本价值框架———“大序意识” ,又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在交替中呈现出复杂的交汇、冲撞、张力与互渗。本文将以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这两位一身而兼熟悉、并企图综合两种范式的重要思想家为典例分析这一交替。一、古典大序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传统 ,其实有两种…  相似文献   

5.
王莲 《美与时代》2007,(2):51-52
中国绘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却是艰巨而又曲折的.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几千年的智慧和文明,这给我们挖掘、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精神提供了无尽的宝藏,因此,"寻根"是中国画发展的最好的途径.我们在寻根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去吸收外来的养料.  相似文献   

6.
泛审美意识与伪审美精神─—审美时代的文化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审美文化对形象游戏的无意义追求,在“美化”生活的普遍欲望中,表现了一种泛审美意识。这种泛审美意识,一方面是在现代化运动中个体自由扩大的结果,另一方面包涵着自我意识的丧失和审美理想的落空,因此,它实现为一种伪审美精神——审美活动失去了超越力量,沦为纯粹形象的物化追求。为了保护和发展审美精神,必须揭示这一当代文化悻论,批判这种形象的物化无意识,在现实和精神的两个维度的对立统一中重建审美精神的入学意识和理想。这乃是当代美学的首要任务。一、文化的审美时代:形象游戏的二律背反这是一个充满停论的时代。悻…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和核心精神?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礼”或“礼治”。具体认识又有两种。一种基本上是以下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指出,礼的内容是等级隶属关系,由礼培育的等级隶属观念,是中国文化之所以绵延数千年的思想原因,其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维护忠孝的三纲五常。这种隶属关系形成强大的社会关系网,人只有在隶属他人的关系中才有存在的价值。它使个性的压抑达到最大强度,很难有自主意识的萌发。这是“礼”的消极面,另一方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世界缺什么?这一问题的真义是:“我”成为“我们”的精神世界缺什么?缺“伦理”,缺“本性上是普遍的东西”的伦理!这一缺失历史地根源于对人类文明原初经验和童年记忆的误解和误读,因而必须进行中西方民族精神发展的宏大叙事.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文明的集体记忆,作为一次伦理事件,其深远精神意义使它成为西方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忆;“制礼作乐”的西周维新是中华民族的原初经验,礼崩乐坏是中华民族的童年记忆.带着“伦”的世界和“神”的世界的原初经验和童年记忆,中西方民族开启了各自的精神之旅.20世纪初,中西方哲人以不同的话语形态和问题指向诞生了同一个文明觉悟,这就是“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学会伦理地思考”的“伦理觉悟”.行至当代,中西方民族、中西人的精神世界“同是天涯沦落人”,面临同一个难题:伦理缺失,伦理家园失落.由此,“我们如何在一起”的道德追问,便演化为“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追寻,最后演变为一场关于人类文明前途的信念危机:“我们能否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周代贵族制度之价值及儒学对这一价值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周代贵族制度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相当特殊的例子。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组织模式。这一模式过去曾是、今后仍将是我们灵感的源泉。它的出现为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的社会组织模式原则上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一、从周代封建制与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的简要对比中看周代政治的价值周代的制度,我们的祖先叫它“封建制”。这是根据这一制度中“分封建侯”这一特点来的。周代的“分封建侯”制,在至今的人类文明史中还仅是唯一的一例,我们不能不说它是人类制度史上的一个奇迹。可能有人会说:“这算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是一种“民本君主”的政治文化。民本主义与君主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质上是完全统一的。这种“民本君主”的政治文化,体现为“尊主安国”、“惠民安国”和“尊君爱民”三种不同的政治思想流派;决定了以安定、统一、秩序为基本内容的政治理想,以忠孝为核心的政治规范,以“天下之利”为主体的政治评价标准;衍生出严重弱化的政治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反抗意识,强烈的服从意识、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极大的政治容忍性和高度的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理解经历了四种范式 :“本体论的辩证法”、“认识论的辩证法”、“实践论的辩证法”和“生存论的辩证法”。我们要追问的是 :生存论转向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种趋向 ,为什么现代西方哲学在其中倾向于拒斥甚至否认辩证法 ,而我们却能够对马克思哲学作出生存论的辩证法解释 ?何以言说马克思哲学区别并超越于现代西方哲学 ?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是确认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概念 ,辨析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视域中的生活世界的区别 ,澄清现实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关系 ,追寻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进行自我反思。中华民族性格的弱点可概括为三种自我中心倾向。第一是民族自我中心倾向。它表现为地理中心、文化中心和权力中心三方面:认为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故称“中国”;认为中国是“道德礼义之邦”,文化最发达,故有“华夷之辨”;认为中国是万邦之首、天朝大国、四方来朝。这种民族自我中心倾向  相似文献   

13.
汉语哲学是中国哲学追求本真自我的一个面向,其工作是基于哲学与语言的文化通约性、语言的世界观内涵与哲学功能,通过"让哲学说汉语",来建构中国哲学"自己讲自己"的哲学范型。汉语哲学登场的方位、景观与状貌需要从中国哲学的当代转进来辨识。哲学话语构造和语言哲学分析是对汉语哲学展开研究的两种基本进路。汉语哲学有望为中国当代哲学创建树立一个良好典范。为此,它还应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四川讨论“反文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文化”是使许多人困惑莫解的重要的当代文化现象。“反文化”理论是重要的当代文化学理论。在学术界,对“反文化”理论研究得还很不够。四川省当代文化研究会在今年三、四月举行了两次“反文化”理论讨论会,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探讨,现将主要观点介绍如下。一、对文化的理解和理论界定会上提出了三种各具特色但又互相涵盖交叉的意见。 (一) 反文化是一种临界文化 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一批以“垮掉的一代”著称的“反文化”青年。进入60年代后,反文化思潮在西方社会火山爆发般地喷涌出来。例如在美  相似文献   

15.
余日昌 《学海》2004,3(5):62-69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 ,有两个基本发展向度的开发前景令人鼓舞 ,这就是对传统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诠释和对未来中国哲学的体系化创建。在诸多哲学研究者进行多方位、不同深度探索之后的今天 ,上述两个基本向度的开发已经呈现出了一种基本稳定的学术研究分布。这种分布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空前繁荣局面 ,而且提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时代问题 ,就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所真正需要的 ,究竟是“重新诠释”还是“崭新创建” ?本文从还原性呈现的角度 ,就上述两个基本向度的概括进行简要表述 ,希望能够引起读者进一步的相关思考并提出新论。  相似文献   

16.
对于西方的启蒙运动和启蒙思想,我们一般较多地关注它批判宗教神学和反对封建专制的一面.其实,它还有另一面,即其与自身传统之间所具有的一种批判重建意义上的连续性.就中国当代社会与文化的现实而言,这后一个层面,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关于和谐社会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政治理论提出,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演进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一个深刻转变。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见解。这些观点和见解丰富了人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这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学术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倾向,过于强调人类思想史上的和谐理论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和谐理论的重要性,过于强调和谐理论超越一切时空的所谓普世情怀,等等。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妨碍…  相似文献   

18.
《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从美学角度看,它让我们看到了魏晋时期绘画风格从汉代的古拙雄壮的阳刚之美向精巧婉约的阴柔之美的转化.这也体现出入们审美心理和审美态度的一种转化倾向.这幅画所反应的中国绘画的进步,不仅在于连续性故事图的成熟,也在于其中山水画创作的萌发,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传统;它摆脱了汉代说教艺术的窠臼,注重于展现人物的性情容貌,表现自然的和谐生机,表达对美好事物的颂扬.这种向抒发人真性情的审美转变,也为后代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启迪着后人发扬对艺术的承袭与创新精神,并激励着我们迈出追寻美的脚步.  相似文献   

19.
内丹术的文化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内丹术并不神秘,它是一种把意识集中在“天心”(即两目之间的位置),自我观察和自我调节的心理训练方法。荣格认为,中国的内丹术是一种有助于意识与无意识对话,消除冲突的艺术,这仿佛是一个意识或人格重生的过程。一些人把内丹术解释为“气功”,把心理调节的技能解释为物理的疗法,把自我的调节或内隐的行为解释为向外发送的疗法是一种文化性的错误路线。  相似文献   

20.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西建(陕西师大中文系)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是9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深入发展的一种体现。这一问题的出现向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及美学、文艺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分析90年代以来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整体状态,其基本内容大致有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