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展现为一个探索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包含四个阶段:一是"实践意识"的觉醒;二是"体系意识"的重构;三是"问题意识"的凸显;四是"形态意识"的呼唤。从"实践意识"的觉醒到"体系意识"的重构,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重在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束缚,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形态,为改革开放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提供理论支撑。从"问题意识"的凸显到"形态意识"的呼唤,重在突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吕嘉 《哲学动态》2008,(2):9-12
当代中国哲学的首要问题是现行学科制度问题.不合理的一、二级学科划分,一是导致当代中国哲学学科内部的学科壁垒,中、西、马"三足鼎立";二是将当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格式化"为各个二级学科的问题意识,使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日益脱离社会的现实需要.改革现行哲学学科制度与"构建中国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必然.目前需要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围绕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人的意义世界并以其为精神归宿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各学科间展开对话、讨论.  相似文献   

3.
陈壁生 《哲学研究》2022,(3):74-83+126
赵汀阳的《中国哲学的身份疑案》对当代中西方哲学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反思,并基于“第一哲学”的追求,对“中国哲学”的特征进行阐述。其中,赵汀阳对“经学传统”与“心学传统”的批评,事实上是对两种经典观的批评,指向的是当代的经典研究中的问题。对今天“做中国哲学”而言,经典意识与文明意识非常重要,经典意识意味着回到本源性问题,在这一意义上,经典的价值在于提供了基于现实生活经验进行哲学创造的资源。文明意识意味着,在文明立场中保持哲学面向本源问题的普遍主义品质。经典与汉语,构成中国文明的主要形式。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在现代汉语语境中“做哲学”,其表现形式事实上便是“做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汉语学界的实践哲学研究者提供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平台,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1年12日10日在广州联合主办了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这届论坛以"实践哲学的使命"为主题,共有20多名境内外专家出席.论坛召集人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徐长福教授介绍了该论坛的宗旨,即:面向所有用汉语进行学术表达的海内外同仁,为汉语学界的实践哲学研究者提供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平台,并希望通过若干届论坛的研讨和若干年持续的努力,逐步实现"教实践哲学说汉语"的理想,使汉语发出实践哲学的声音,并在一定程度上抗衡西方语言在这方面的学术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和合学“自己讲”、“讲自己”的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学的"自己讲"以时间、空间、逻辑的"三大创新"为基础."讲自己"是对"自己讲"的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哲学三大创新标志的发现是"讲自己"的落实步骤和理论支撑,也是和合学深植于中国哲学精髓的表现.和合就是和谐,是内涵丰富的哲学范畴;和合史观坚持实事求是,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哪生命力和巨大的现实意义,为建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思想中既有"真理"概念,也有关于"真理"的理论。本土汉语中的"真理"一词,主要是指真正的道理与最高的意义,与之相近的概念是"道"。汉语佛教中的"真理"概念及真理理论,主要是一种价值论。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真理"概念与真理理论,则主要是一种认识论。在中西古今哲学比较的广阔思想视野中考察中西哲学的重要概念与观念,对于发展当代汉语哲学,可提供极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与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主流语言哲学与马克思语言哲学既相互关联,也存在重大差异。本文基于沃尔希洛夫和勒塞赫克勒的有关论述,简要论述了"马克思语言哲学"与以索绪尔和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哲学"之间的关联及其异同,以比较的视野理解当代国外马克思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孟宪忠,1953年生,河南清丰人。1978年入吉林大学学习,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时代评论》副主编,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砂》(上、下卷)主要撰稿人之一,还著有《思考世界的十个头脑》(合著、已出版)、《时人的沉思》和《实践辩证法导论》(待出版)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问:近来读到你谈人学、人的问题的一些文章,能否结合你的研究体会,谈谈对我国哲学改革、发展的看法? 答:可以。我对哲学发展的看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我国哲学应在20世纪哲学意识的大背景下来确认自己的发展取向。我国近10年来的哲学研究过程,就是一个自觉不自觉地捕捉20世纪哲学意识,自觉不自觉地站在20世纪哲学意识水平上来建设中国当代哲学的过程。问:你现在假定了20世纪有它自己的哲学意识,而且要求中国哲学以20世纪哲学意识来作取向参照,那就请你详细谈一下20世纪哲学意识的内容和特点吧!  相似文献   

9.
每一时代、每一民族、每一国家都有属于自己时代、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哲学,当代中国也应有属于自己的哲学,建构当代中国新哲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因此,如何建构当代中国新哲学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批学者集中力量探讨建构当代中国新哲学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的观点,试图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提供某种指导性原则或某种路径.其实,就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而言,最需要的不是关于建构方法的讨论,而是关于建构的尝试,也即建构新哲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作为"做哲学"的一种尝试,杨国荣近年来提出的"事"哲学的实质内涵与"事"哲学的做法,对于如何做中国哲学具有启发意义。就"事"哲学的实质内涵而言,"做哲学"是做事之一种,而把哲学理解为做事,可以更恰当地把握中国的哲学传统。哲学家"做哲学"之事,以哲学做事,在遣词造句、辨名析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过程之中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做哲学"需要诉诸感受,其中一个重要面向是哲学话语的可感性。"事"字处在日常用语与哲学术语之间,既是活生生的现代汉语词,又是源远流长的古典词汇。挖掘这样一些字的深意,切磋之、琢磨之,进而实现中国传统术语的当代转换和日常语词的学理提升,让它们成为对当代生活世界具有解释力和感染力的说理词,彰显它们在思考哲学问题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与普遍意义,这对于如何做中国哲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哲学史家,叶秀山先生有没有属于他自己的哲学?这是一个经常被人提起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叶先生自己的哲学就是"自由哲学"。叶先生从西方哲学自古及今的各种重要思想中挖掘、提炼出贯通其间的核心精神——自由,然后他不仅用自由来融通自古及今的各种哲学,而且用自由去化解科学、道德、宗教、艺术这些与哲学具有根本性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的文本理解与交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燕 《哲学动态》2004,(5):14-16
"文本"(Text)的理解是当代哲学解释学的重要主题.当今世界全球性交往日益密切,在"跨文化研究"这门和哲学密切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中,包括"跨文化交往"与"文化间性"(Intercultuliarity)的研究中,跨文化的"文本"理解已是国外文化哲学、语言哲学乃至篇章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颇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对于财富的看法:一场"财富的革命"正在发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财富观遭遇到一些理论和世俗的挑战。财富观的转变是当代中国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财富力量、财富梦想、财富欲望、财富崇拜交织成为一个巨大的财富幻象,成为当代中国一个新的神话。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财富观还有没有解释力,如何认识财富,如何建立正确的财富观等,便成为一系列相关而重大的问题;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它们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正是在这些关节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紧密地交汇在一起。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于2010年6月联合举办了"金融危机的挑战与应战:走向未来的人类财富观"高级研讨会,邀请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共同研讨。本刊将陆续刊出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语言何以表现"实在",是哲学、语义学和认知科学争论最激烈的议题之一,它充斥着悬而未决的问题、谜题和悖论。在论述语言与知识关系的《克拉底鲁》中,柏拉图着重说明语言在认识"实在"中的中介角色和基础性工具地位;作为一种用于分离"存在"的工具,语言有客观上确定的结构,从一开始就同"实在"同构,并映照"实在"的结构。但在其他地方,柏拉图却基于"思想本身在结构和内容上是语言的"的原则,对语言的价值、意义、真理的本性,及语言与思想、"实在"的一般关系做出不同论述。通过对柏拉图相关对话录及其现代阐释进路的分析可知,与当今分析哲学将语言学哲学作为一门专门化的、应用于语言学的科学哲学来发展的主流思路不同,柏拉图并不认为哲学问题归根结底是语言问题,语言研究不能与对稳定"实在"的研究相提并论,尽管他深信词源学的力量,并利用它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哲学的出现是西方哲学从近代发展到现代的重要标志。如果从弗雷格算起,现代语言哲学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时至今日,语言哲学已经成为当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但是,面对语言哲学家们向我们提供的各种语言描述和理论,我们不禁会问,这种语言哲学究竟为当代思维提供了什么有价值的、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内容?它与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究竟有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6.
Truth是西方哲学特别是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逻辑学的一个关键性概念。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把它译为“真理”。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与逻辑学所研究的truth与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意义下的“真理”,两者的涵义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意义下的“真理”主要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性认识,它在一般意义上不是指某一个单独的真命题或语句,而是倾向于指某一个理论体系,即由一些命题组成的系统;而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与逻辑学所研究的truth主要指真命题或语句,即其值为真的东西。鉴于这种…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极大地继承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品格。基于现实问题的基础理论探讨,着眼于现实问题的多维度哲学反思,以问题为导向的"具体"现实问题的理论自觉,从不同层面展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展望未来,只有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品格,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对"现实问题"的哲学观照,尤其是对资本的驾驭问题、制度创新问题以及全球治理问题等作出新的阐释,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才能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梳理"与"重建"是其重要的致思理路。作为民族哲学的儒学应积极面对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引发的调整与挑战,构建出新的辩证吸收西方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哲学,并从儒家立场对世界和人类的普遍性问题给予解答。《仁学本体论》以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为核心,从"仁本体"的角度历史性地吸收了儒家哲学的优秀内容,从新的视角创造性地理清了中华民族哲学传统与文化积淀的脉络;同时,在"中国文化主体"的前提下,再定义了"自由、平等、公正"等西方价值,提出"仁统四德"、"以仁为体,以和为用"等哲学观点,尝试解决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价值问题,从哲学上揭示了中国文化面对现代世界的价值之所在。更重要的是,由是书引发的"中国哲学再建构"问题,必将是今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语言膨胀在当代哲学中是一个熟知的事实。认为这个现象是与基于“事物自身”,基于(超出语言的)实在的大陆(欧洲)思想相反,只限于“语言哲学”盛行的英美世界,这是错误的。只须浏览一下大陆传统的近期(1950年以后的)著作就会清楚地认识到,在法国和德国,哲学实际上被语言所困扰。语言膨胀为什么会存在于当代哲学中呢?能把这一现象的德国或法国形式与英美所显示的形式相比较吗?能够发现一个概念来统一这多种形式的困扰吗?这些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艾耶尔写道:“我确信哲学不能直接同科学相竞争。如此说来,哲学事实上是一种次要的活动。换句话说,哲学不直接与事实相关,而与我们表述它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及言说语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的走向问题,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问题,而是与哲学从业者的自身问题意识相关联的问题.如何真切地把握现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及言说语式,不仅为哲学的反省提供一个切近的维度,更重要的是如此的反省自身就已经是中国哲学的现代生成.今天我们由此来反思中国现代哲学,就旨在以一种切题的方式来规范现代中国哲学的生成,以避免中国哲学在问题的混乱和言说语式的错置中走向歧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