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诚 《天风》2022,(2):32-33
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以圣经为依据,持守基本信仰,继承大公教会和宗教改革传统,在信仰和社会实践中扎根中国文化沃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处境中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1.如何切实在处境中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福音本是好消息2,如何让福音实实在在成为中国人的好消息?本文主要基于《使徒行传》15章的经文记载,浅探...  相似文献   

2.
天主教传入中国已700多年,经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有其兴和衰的荣辱史,我们从中也得到了许多血和泪的教训,同时也让我们常常反思中国教会如何面对中国特定的环境而进行传布基督福音的过程。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即使不信仰基督教的中国文化人,也应该认真阅读。西方学界不但把《圣经》和耶稣作为信仰的对象,而且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大体与人文主义发展是平行的,成绩斐然。因此,在学者阅读《圣经》的时候,最好能同时看看西方学界对于《圣经》和耶稣其人的研究成果。由此至少可以看到,《圣经》的形成与神学家的解释不同,历史上的耶稣与《圣经》里的耶稣不同,历史上的基督教也与传教布道中的基督教不同。真、善、美是基督教赞扬的美德,在信仰之前,首先搞清楚信仰对象的真实性,也符合基督精神。《圣经》有多种读法,耶稣也有多种精神。从什么角度,吸取些什么,这是关键。在中外的一些伟人中,不少是基督徒或称扬基督教者;中国的知名文学家中,也有一些是受到基督教熏陶和影响的,耶稣的人格和他的牺牲精神,也往往对革命者起激励作用。但他们对基督和《圣经》的理解,可以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不用说非基督人士了,即使信仰同一部《圣经》和同一个耶稣的基督教内部,理解也往往大相径庭,经过痛苦———包括流血的分裂而现在并存的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就是大相径庭的历史见证;至于当前的新教,究竟有多少教派,恐怕谁也数不清。《读书》杂志所刊《宽容及爱》,就  相似文献   

4.
神学是处境下对上帝思考的总结,这在《圣经》中是有它深厚的基础的。《圣经》一方面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神的思考,并竭力透过历史和其中的事件来建立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的模式;但另一方面,《圣经》也毫不掩饰在具体环境下、  相似文献   

5.
上帝预定与人的自由意志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持续性张力,并构成了基督教思想史上一个广泛持久的探讨论题。基督教教义与神学在其历史与逻辑推演中,围绕这一核心问题逐步凝结成所谓的"阿米尼乌主义之争"。本文分析了阿米尼乌主义在教会史与系统神学里的地位与处理方式,指出了这场争论起因与要旨就在于因不同圣经解读而导致的对于预定对象与自由意志的不同理解,勾勒了福音派阿米尼乌主义的兴起以及对现代福音派信仰的影响,判定阿米尼乌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构成了"宗教改革"的一种后续发展,认为它作为加尔文系新教改革宗内部的重要神学分支,几乎一直伴随基督教新教这五个世纪的发展,并对丰富和深化基督教新教信仰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信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章铸 《天风》2001,(2):50-51
从旧约到新约,圣经以大量的篇幅表征了建立教会和传扬福音的必要,对这个重要的神学命题,我则想从历史与哲学交融的比较中进一步探讨基督信仰和教会存在的互动关系,显然国内的研究者还未曾将应有的注视投向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7.
从旧约到新约,圣经以大量的篇幅表征了建立教会和传扬福音的必要,对这个重要的神学命题,我则想从历史与哲学交融的比较中进一步探讨基督信仰和教会存在的互动关系,显然国内的研究者还未曾将应有的注视投向这一领域。其中一个明显的原因乃是由于“圣经中有很多疑难之处,教会历史上有很多灰暗的篇章,教会组织和基督徒们时而表现偏见、前后矛盾和彼此分裂,  相似文献   

8.
圣经的权威性是麦格拉思福音派神学思想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福音派始终坚持的神学立场。但是圣经在面对世俗文化、理性主义、教会传统和圣经批判的冲击时,其权威性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和挑战。麦格拉思从福音派神学的立场出发为圣经的权威性进行了辩护。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中国教会以圣经为依据,持守基本信仰,继承大公教会和宗教改革的传统,在信仰和社会实践中,扎根中国文化沃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处境中更好地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7)
正6.同舟共济,有爱必赢,因福音是显明爱和见证爱的福音现实中,不幸是与生命共存的,偶然的事件、大自然的种种灾害、历史或个人经历中的不幸遭遇等危机无法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则是我们目前经历的不幸之一。对此,圣经有何启示?如何抗击疫情才能有效?首先,基督教的信仰是一个重视个体或群体不幸的处境的信仰,因为前提是人生存本身的不幸无法消除,所以上帝的独生子先在十字架上亲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6,(3)
正如我在前文中所一直强调的,圣经是基督徒信仰"规范中的规范",也是神学思考的"法度"。毋庸置疑,圣经作为上帝的道,是永活的,它应该并且能够向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信仰群体提供时代的信息、属灵的亮光及灵命的食粮。但圣经如何向我们说话,就涉及到一个解释圣经的问题。也就是说,圣经中所记载的上帝的话,需要解开,才能发出亮光(参诗119:130)。圣经是我们信仰  相似文献   

12.
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人们常常会感觉到信仰的缺失与深深的无助感。人们渴望在嗜杂繁重的生活中寻求一处心灵的净土,但又往往迷惘于前路。耶稣基督曾经宣谕门徒:“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但在福音传布的过程中,一些教友由于在教会史方面知识的缺乏,使一般民众对于天主教会史的诸多误解难以消除,从而使福音的传播事业受到许多阳碍。  相似文献   

13.
浪子回头的比喻在路加福音15章占了很大的篇幅,圣经学家将之称为:福音的精髓。即全部的福音、全部的生命尽在其中。这样的说法并没有丝毫的夸张, 因为它给我们揭示了所信仰、所崇拜、所依靠的真正天主的形象,原来天主竟然是那样的!  相似文献   

14.
<正>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自信耶稣以来,我的信仰历程就与圣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和合本》圣经不仅领我认识神,也帮助我信仰成长,引导我人生道路。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在我信仰成长经历的不同阶段中,都有圣经伴我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15.
基督徒在研读圣经的时候,通常试图从中寻找伦理上的教导,而且传统上认为经文在伦理上对信徒的塑造和影响是有益的,并且基督徒对圣经经文的态度首先应该是相信和信任的。然而,妇女神学家们对圣经的态度并非如此。他们首先是怀疑,他们认为圣经的经文首先是父权制的和男性中心的,因此是潜在地伤害女性的,读者不应该无批判性地开放自己让圣经的故事影响自己,而应该揭示其中一些故事是压迫性和有害的,从而让妇女以一种解放性的心态去读经。笔者从福音派的信仰立场,结合妇女释经的方法和进路,试图在传统与妇女神学之间展开一个对话,希望一个创新性的福音派妇女释经的进路能够产生。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7,(5):157-164
旧约圣经是古代犹太人创造的经典,也是其信仰之源与生活之道。但在犹太人流亡欧洲时期,《塔木德》逐渐取代了圣经,成为犹太人信仰的基础,与圣经原典发生偏离。直到18世纪下半叶,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德国犹太启蒙主义者为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乃复兴民族文化遗产,试图唤起犹太人对圣经的兴趣,开始重译圣经。19世纪,一些欧洲犹太学者在欧洲现代圣经批评日新月异而犹太人对圣经知之甚少的语境下,倡导"回归圣经"。其意义既包括"回归圣典",即研读与阐释圣经文本;也包括"回归圣经时代",即复兴或重建圣经时代的某种历史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7.
贺永花 《天风》2006,(19):32-35
圣经的各卷在阐述和睦时都各具特色,但“和睦”观在《马太福音》中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和直接。《马太福音》着重突出“福音是全人类的福音、和好的福音”之信息,可以说,无论对于以色列人还是对于外邦人而言,《马太福音》的出现无疑是开始了历史上新的、光明的一页。本文试从《马太福音》入手,对基督教的“和睦观”作一探讨。思考如何把基督的信仰体现在基督徒的生活实践中,使基督徒的神学思考不是闭门造车,使基督教的一些观念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的进程中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王钦如 《天风》1994,(7):27-29
教会的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教会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教会为要推行圣工,供全备的福音,必定要有纯正的教义信仰与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这好像火车的两轨,鸟的双翼,二者缺一不可。 教会的组织,可酌量当时的情形,而采取最合乎圣经精神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田素良 《天风》2013,(3):34-36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历史的车轮已载他走过八十多个春秋,但凡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的美德,他就是耄耋之年的唐路加同工。他出生于基督世家,祖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自幼受家庭信仰的熏陶,蒙主拣选,享受着主的祝福。圣经中的路加是一位虔诚的医生,著有新约圣经《路加福音》,父母希望他长大像路加一样传主福音,治病救人,广行善事,故此给他取名唐路加。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7)
正另一方面,圣经正典的形成和圣经权威的确立也离不开信仰群体——教会。教会认信圣经是来自神的神圣礼物,并在一个顺服的行动中确定圣经正典,接受和承认圣经正典的权威。当然,这不是说,圣经的权威依赖于信仰群体——教会的接受和承认,而是说教会的接受和承认,使具有神圣权威的圣经在教会的信仰和生活中成为具有决定性的规范。作为被写下的上帝的话,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