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自办教会     
基督教会从初建到今天已经跨入了第三个千年,从小小的巴勒斯坦发展到成为分布世界各地,融入世界各地文化,进入世界各种民族的世界性的宗教。可每当我们谈论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时,还有为数不少的教会中人,自觉这样的教会是变调的教会,是走样的教会,是不纯的教会。更有些人认为自办教会是亵渎教会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的大公性,认为教会本应该是外来模式的教会、千篇一律的教会,中国教会也不可例外成为中国化的独立自主、自办的爱国教会等等。 其实,只要我们少许研读一下圣经,尤其是四福音、宗徒行传和书信,以…  相似文献   

2.
马宏志 《天风》2004,(10):22-23
教会如何回应这个全球化的现实?"富裕"和"贫穷"是否都应该是教会的主题?教会自身又如何自养?教会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做如何回应?如何从教会的层面去理解消费主义?在维护正当的经济秩序方面,教会如何从基督教伦理的角度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从圣经启示、信仰传统和教会历史实践来看,中国教会的"三自原则"都具有很强的教会性、教义性和神学性。这表现在:三自原则是上帝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地方性与普世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是爱国与爱教的统一。只有坚持三自原则,中国教会才能迈向荣耀的教会。  相似文献   

4.
纵观整部教会史,从初期教会到现在,教会在不同的时代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与挫折,甚至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和迫害。但教会始终在圣神的引领下,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然而,在世俗观念日益泛滥和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怎样让教会在此多元化的社会中稳步向前发展,就成了当今教会首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世俗”一词是泛指十六至二十世纪,人类整个生活不在完全被宗教控制的解放过程。从消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1,(11):F0003-F0003
今天,越来越多的教会书店敞开大门,用琳琅满目的属灵书籍服侍信徒。随着教会福音和牧养事工的深入,书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个人的每日灵修和生命成长,到用圣经指导信徒的生活;从传道人的装备,到教会的管理经验;从传递福音的信息,到牧养用的课程——都离不开好书。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教会书店在信徒的身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普世教会关于教会本质探究的教义规范出发,从教义学层面追溯了古公教会对《尼西亚信经》所界定的教会本质的四个属性,即,统一性、神圣性、大公性和使徒性的理解和诠释,探究了教会教义之权威性体现:教会信仰,公会议与四大信经。  相似文献   

7.
1、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是教会历史上最大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大公会议。这也许是教会的一次真正的全球性的大公会议,因为主教们都选自每个重要的大陆和不同的文化。通过这次大公会议,教会开始从一定文化局限性的教会走向一个真正的世界性教会。 2、梵二大公会议以前的二十世纪教会学可分两类:教科书式的教会学,它强调教会体制的、法律的、圣统制的一面(萨拉凡里),和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普世主义及其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教会论而非救赎论的层面来讨论基督教普世主义,目的是探讨普世主义教会观产生的源头、发展线索以及在实践中的矛盾表现。本文认为从教会教义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圣经教训内容本身两方面来看,普世主义教会观直接秉承罗马普世主义思想文化资源;论述了古代和中世纪教会普世主义的矛盾发展及其引发教会分裂的历史过程,认为难以解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制定教会教义与确立教会权威这两个问题上;探讨了普世主义在20世纪取得突飞猛进的原因,并简略讨论了普世主义在中国新教教会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从教会论的角度探讨基督教会社会关怀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文通过对教会的性质和使命的探讨,指明作为宣讲、服待和团契的教会,其社会关怀具有神学的意义,与教会的本质和使命是分不开的。教会的社会关怀不仅仅是传福音的工具,而且是教会福音事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福音的宣讲中,教会应在属灵生活与社会关怀之间、在现世与终末之间有一个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在其《系统神学》第三卷中,潘能伯格探讨了教会论。他使用标记与被标记物这一符号学范畴,从几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教会和天国的关系,包括作为天国标记的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关系;教会伦理问题;以及教会生活中基督救恩临在的标记形式,即圣礼与圣职。其中不乏对新教的某些教会论理解带来的挑战,如教会与社会的张力关系、婴儿洗问题、基督临在于圣餐的性质问题、女性圣职按牧的理据等等。他从终末论的角度论及了教会的使命:虽然有许多的不完美,但教会团契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上帝国度的范本,最终的终极圆满将藉着基督再来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季剑虹 《天风》2006,(7S):32-35
三自原则是建设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丰富的教会性。它不是外加于教会的,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内在于教会,是神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的地方性与宇宙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坚持三自原则的中国教会正在神的引领下,逐步成长为满有基督长成身量的荣耀的教会。三自原则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教会性,但少数同工认为三自是政治的,非宗教的, 外在于教会,是外加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本文以《三自原则与教会建设》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自原则的教会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和同工同道们分享和思考,以期在以后的探讨中使三自的理论进一步地深入和完善,使中国教会能始终如一地按三自原则建设好中国教会,坚实地跨出每一步,向荣耀的教会迈进。  相似文献   

12.
在教会的历史上,教会的建立是从“自传”开始的因此我说在我国教会的“三自”中,自治和自养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自传,并服务于自传——传好和传得更好如果一个教会自治治得很好,自养也不成问题,却是没有传好,严格地讲,它将和社会上其它的社会团体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是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看,如果一个教会自传传好了,反过来也会使这个教会的自治和自养完全  相似文献   

13.
自启东教会1983年圣诞节开放至今,江苏南通一些地方的教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1])本文采用图表和数字统计方式,对改革开放30年来南通教会的成长史进行介绍、调查、总结和分析。笔者希望用实际的教会调查数据与读者交通,说明"三自"和神学思想建设对教会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表达对基层教会牧养中比较复杂和细致的问题的一些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三自原则是建设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丰富的教会性。它不是外加于教会的,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内在于教会,是神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的地方性与宇宙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坚持三自原则的中国教会正在神的引领下,逐步成长为满有基督长成身量的荣耀的教会。三自原则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教会性,但少数同工认为三自是政治的,非宗教的,外在于教会,是外加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本文以《三自原则与教会建设》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自原则的教会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和同工同道们分享和思考,以期在以后的探讨中使三自的理论进一步地深入和完善,使中国教会能始终如一地按三自原则建设好中国教会,坚实地跨出每一步,向荣耀的教会迈进。  相似文献   

15.
季剑虹 《天风》2006,(13):32-35
三自原则是建设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丰富的教会性。它不是外加于教会的,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内在于教会,是神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的地方性与宇宙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坚持三自原则的中国教会正在神的引领下,逐步成长为满有基督长成身量的荣耀的教会。三自原则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教会性,但少数同工认为三自是政治的,非宗教的, 外在于教会,是外加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本文以《三自原则与教会建设》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自原则的教会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和同工同道们分享和思考,以期在以后的探讨中使三自的理论进一步地深入和完善,使中国教会能始终如一地按三自原则建设好中国教会,坚实地跨出每一步,向荣耀的教会迈进。  相似文献   

16.
季剑虹 《天风》2006,(9S):30-33
三自原则是建设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丰富的教会性。它不是外加于教会的,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内在于教会,是神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的地方性与宇宙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坚持三自原则的中国教会正在神的引领下,逐步成长为满有基督长成身量的荣耀的教会。三自原则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教会性,但少数同工认为三自是政治的,非宗教的,外在于教会,是外加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本文以《三自原则与教会建设》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自原则的教会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和同工同道们分享和思考,以期在以后的探讨中使三自的理论进一步地深入和完善,使中国教会能始终如一地按三自原则建设好中国教会,坚实地跨出每一步,向荣耀的教会迈进。  相似文献   

17.
三自原则是建设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丰富的教会性。它不是外加于教会的,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内在于教会,是神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践的统一,是教会的地方性与宇宙性的统一,是教会现实性与终极性的统一,是办好教会与教会性的统一。坚持三自原则的中国教会正在神的引领下,逐步成长为满有基督长成身量的荣耀的教会。三自原则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教会性,但少数同工认为三自是政治的,非宗教的,外在于教会,是外加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本文以《三自原则与教会建设》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自原则的教会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和同工同道们分享和思考,以期在以后的探讨中使三自的理论进一步地深入和完善,使中国教会能始终如一地按三自原则建设好中国教会,坚实地跨出每一步,向荣耀的教会迈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圣职"的定义、圣职人员的身份和作用、历史教会中的教会圣职秩序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圣经》中圣职的概念及普世教会运动中圣职的神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旧约到新约,圣经以大量的篇幅表征了建立教会和传扬福音的必要,对这个重要的神学命题,我则想从历史与哲学交融的比较中进一步探讨基督信仰和教会存在的互动关系,显然国内的研究者还未曾将应有的注视投向这一领域。其中一个明显的原因乃是由于“圣经中有很多疑难之处,教会历史上有很多灰暗的篇章,教会组织和基督徒们时而表现偏见、前后矛盾和彼此分裂,  相似文献   

20.
林玉解 《天风》2014,(8):20-22
在今日教会中,圣乐侍奉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或城镇中的大多数教会都有诗班,有些教会还有不止一个唱诗班.在诗班中,诗班指挥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用陈康博士的话说,诗班指挥起到的是教会音乐家、领袖、教师和圣乐行政人员的作用.但各地教会情况不同,诗班指挥角色不能被无限放大,从宏观角度而言,诗班是教会大家庭的其中一个部分,这一部分隶属于教会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