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以及著作成果、讲学成就四个方面论述了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黄宗羲思想的现代价值。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已经超越了君主专制制度下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范式,而开始走向民有、民主、民治、民主监督的新范式。黄宗羲在哲学上建立了以“力行”为根本宗旨的实践哲学和“一本万殊,会众合一”的学术史观,可以启迪我们的开放性思维和兼容性思维,其批判求实精神及疾呼改革的理论勇气,也激励着我们今天坚持改革的决心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2.
在君主论、革命论、国家论方面,黄宗羲与孟子的政治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君主论方面,黄宗羲以“职能”说突破了孟子的“天命”说;在革命论方面,黄宗羲在恢复孟子的“王朝革命”思想的正当性的同时,去除了其“天命”色彩,揭示了“革命”的功利性一面,扩大了革命主体的范围;在国家论方面,黄宗羲根据孟子的“民贵君轻”说,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论题。突破了“君国一体论”的框架。以黄宗羲为代表的中国的政治传统与西方的近代政治思想具有相通因素,二者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3.
史晓风先生将新版《黄宗羲全集》赠送给温家宝总理,在附信中说:“吾乡浙江余姚先贤黄宗羲先生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一册《明夷》三页);‘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十页);‘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五页)。诚为石破天惊、醒世骇俗之论。阁下就职演说中曾及‘黄氏定律’,黄氏之学术成就,毋庸赘述。本书主编沈善洪、吴光先生,虽未谋面,夙知均为笃学之士;浙江古籍出版社曾出版拙作《恽毓鼎澄斋日记》,以严谨称。故虽未细阅,已能判定其为赏心悦目之书,用敢割爱奉赠。如荷置之书斋,于宵旰勤政之余,浏览赏析,则不独先贤及今之有关诸君额手,仆亦感同身受矣。”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1~3日,在黄宗羲的故乡浙江省余姚市召开了“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社科院等单位共同承办。与会学者90人。现将会议综述如下。一、关于黄宗羲民本思想研究对于黄宗羲民本政治思想性质的定位问题,尽管一般都承认其历史的进步性,但就其是否具有民主性进行评价时,与会学者们提出了见仁见智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民本说。中国人民大学王政尧教授认为,黄宗羲“万民之忧乐”为天下大事的民本思想作为一种进步的政治思想,有其突出的进步性,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务实性。浙江省委党校董根洪教授认为,黄宗羲的…  相似文献   

5.
对先秦名家分为两个诡辩学派的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名家,就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专以讨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批学者,他们是以邓析、惠施、公孙龙为主要代表并包括广大“辩者”在内,汉代史学家司马谈把他们称为“名家”,《汉书·艺文志》也把他们列为“名家者流”。 在先秦,名家由于常常提出一些与常识相违的命题,而曾受到儒家、道家、阴阳家以及墨家的批评。尤其是庄子和荀子,对名家思想更是视为仇敌、大加斥责。《庄子·天下篇》  相似文献   

6.
《原道》2017,(1)
<正>近几年来,笔者尝试提出了中国法政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新命题——"民本自由论",即我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民本传统,乃是人类文明之普遍自由传统的中国表达式。这一命题的学术基础,主要是笔者近十年来对西方自由传统与黄宗羲法政思想的对勘研读,以及以此为基础,逐渐开启的向我国先秦经典的上溯与回  相似文献   

7.
崔罡 《管子学刊》2023,(1):109-118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在中国传统政治统治中,存在着君主掌控的立法权、官僚掌控的行政权和胥吏掌控的执法权相互钳制的混乱状态,此种状态是由不同利益群体间私意、私利的争斗所导致,其本质是“三代以下无法”。故而,黄宗羲设计出“治法”。此“法”是“治天下之具”,目的是限制一切的私意,实现其理想的“依法治国”。“治法”的主要内容是:把立法权交给学校,并由学校对行政权进行监督;把行政权交给官僚系统,并通过去除君主、裁并胥吏、专业分工来保障其运作的独立性。黄宗羲的“治法”思想反映出当时政治哲学思考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明夷待访录》集中表述了黄宗羲的政治与伦理思想,对封建君主专制展开了批判,憧憬着美好未来,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了设计,其中最突出的是期待社会变革,由“天下为主,君为客”取代“君为主,天下为客”制度,实现社会民主化,在其伦理思想表示出鲜明的近代民主的启蒙元素.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哲学学会和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于今年初在广州再次举行“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六十多位哲学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提出的“两变”命题是科学的命题。对“两变”命题的意义和作用,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既不要随意“拔高”,也不能低估。大家除了从“两变”命题与哲学基本问题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关系上进一步探讨了“两变”的含义外,着重就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10.
刘华 《伦理学研究》2006,(2):107-108
胡潇教授的学术专著《意识的起源与结构》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沃野里潜心耕耘多年,奉献给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一项丰硕成果。这本近46万字的煌煌大作从三个方面展开了作者的思想经纬和学术建构:一是以“理性的滥觞”为篇名,全面勾勒了人类意识的起源及其理性智慧的发展流变;二是以“心灵索引”为篇名,展示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现象孜孜不倦的探索经历以及作者对此的评析与新见;三是以“意识形态的认知”为篇名,阐释了人类精神生活的诸方面及其生成的意识形态各门类反映社会生活、经济基础的认识机理。全书…  相似文献   

11.
“学案”考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以“学案”形式编撰学术思想史著作,于今是否还有意义?结合着平日的考察,说一点个人的看法。自从黄宗羲编撰了《明儒学案》之后,我国历史上有了第一部系统的学术思想史专著。此书至今有着研究和参考价值,为学界所公议。继《明儒学案》之后,黄宗羲又陆续编撰了《宋儒学案》、《元儒学案》,其子黄百家续修了一部分,接着经黄宗羲的私淑、史学家全祖望(1705—1755)、黄宗羲  相似文献   

12.
李菁 《世界哲学》2008,(2):25-34
存在学可被视为“真(理)一逻辑地说(命题)一现成存在者”^**的三方关联。存在学的主题是:为获得作为命题之正确性的真(理),存在必须被命题规定为怎样的现成存在者。存在令维特根斯坦毕生惊异。存在问题作为灯塔,照耀、牵引维氏哲思始终。在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的前期思想中,他以显示“开路”,划分出多种不可说者,展示了让不可说者显示自身于其中的7种言说方式(特别包括命题的澄清活动与沉默);存在展开为“不可说者——7种言说方式——不可说者在7种言说方式中显示自身”。维氏以其独特的存在之思超越了传统存在学。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浙东学派的创始人、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诞辰395周年、逝世310周年,清初著名史学家全祖望诞辰300周年,2005年10月28~31日,中国实学研究会、宁波市行政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宁波联合召开了“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文化研讨会”。通过深入研讨浙东学术思想中“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论黄宗羲思想的亲笔信中语),从历史文化角度重新认识和评价了浙东学术中蕴含的民本思想渊源和实学精神特质。中国实学会会长葛荣晋指出,推动浙东学术研究,需要转换研究范式:不但要突破“两条线”(唯…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哲学没有“人类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主要依据三类命题判定中国哲学有“人类中心论”:一是“人为天下最灵”,二是“人最为天下贵”,三是“人者天地之心”。“人为天下最灵”的观念出现很早,《尚书·泰誓上》中就有“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的话。“人最为天下贵”的说法,更为常见。《孝经·圣治章》记孔子之言曰:“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王制》更明确认定:“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东汉王充则从知识、智慧的角度立论,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论衡·别通》)“人者天地之心”的说法,出现得最频繁。《礼记·礼运》最早提出…  相似文献   

15.
君臣关系问题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先秦儒家的君臣关系论经历了从忠君到“以道事君”、“从道不从君”、“诛暴君”、“天下为公”的演变过程。这与汉宋儒者营构的“君为臣纲”、“君臣之义”有根本的区别。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等人把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民主性精神又向前推进一步 ,并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发生重要影响。如何充分利用儒家学说中富有民主精神的思想资源 ,服务于新时代的民主理论建设 ,仍是思想界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作为明清之际的一位思想大家,对于宋以来理学发展中提出的理、气、性、心等本体性范畴和相关的哲学命题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总结。从历史的角度说,这表明王夫之对自己所处的学术环境及可能承担的使命已有清醒的认识,即重心已不在提出新的范畴和命题,而在对既有学说及其思想体系作重新诠释。一、“性即理”及“合虚与气”王夫之认同“性即理”的命题,但他的“性即理”不同于程朱:他认为性、理是植根于气之中的,构成气的本质属性。所谓“夫性即理也,理者理乎气而为气之理也,是岂于气之外别有一理以游行于气中者乎?”(王夫之,1996年,第6册…  相似文献   

17.
<正> “心性”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重要而古老的形而上学问题,也是明清之际浙东学派尤为重视的一个问题。正是在这一问题上,黄宗羲出于时代的需要,在总结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和对陆王心学的反省基础上,以气一元论为基本理论前提,系统地论述了心物关系、心性关系和性情关系,提出了富有开创意义的心性说。在心物关系问题上,黄宗羲反对程朱的“理先气后”和“理与气决是二物”说,提出“理为气之理,无气则无理”的气一元论。在此基础上,黄宗羲不仅批驳了王阳明“心即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管子》的研究中,言稷下黄老学派者有之,论齐法家者亦有之,唯不见稷下儒家。本文试从政治思想方面对《管子》中稷下儒家流派作一番探讨。一、行德政——“顺民心”的思想路线行“德政”、“顺民心”是儒家的基本思想路线。孔子讲“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孟轲讲“仁政”:“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离娄》上)“德政”、“仁政”  相似文献   

19.
张卫红 《哲学动态》2007,4(7):51-54
罗洪先(1504~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王门后学的一位重要代表。念庵之学,以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的地域划分法,属于江右王学;以日本学者冈田武彦的学术特征划分法,与聂豹(字文蔚,号双江,1487~1563年)同属于归寂派。学界对于罗念庵的专题研究不多,且有争议。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念庵思想总体上仍以“主静”、“涵养心体”为主旋律,不能相应于阳明学甚至接近朱子学。然而,念庵之学因其致良知工夫践履严谨笃实、且有实证良知本体所印证的可行性,深受中晚明学者青睐,被刘宗周、黄宗羲等推崇为得阳明正传、补救王学之弊的功臣。近年…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儒家的"明清思想研究"大体上坚持一个共同的学术立场,即从宋明儒的道德形上学的角度批评明清儒者异于宋明儒的思想观点.然其中亦有分别.大较而言,唐君毅比较全面、客观地研究、评价了明清儒者的思想成就,特别是对王船山哲学有精深的研究,且坦言继承船山哲学之精神.牟宗三推崇刘蕺山的道德人格,有限度地肯定了其思想成就,对黄宗藐、王夫之的政治思想成就有一定的肯定,然从整体上否定了清儒的思想成就,并继承其师熊十力的观点,认定清儒人格低下.刘述先对黄宗羲的思想有同情之了解,然对戴震等人开创的"内在一元论"的新典范从哲学理论的高度给予了严肃的批评,认为他们的哲学不是一种好的哲学.充分吸收台港新儒家的"明清思想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进大陆的明清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