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靠谱     
计文 《天风》2017,(9):1-1
“靠谱”一词,往往是现在人们评判他人处事为人的一个褒义词,成为继一个人“善良”、“勤奋”、“正直”等良好品格之后的又一个社会生存之优点。顾名思义,“靠谱”原是指一个人唱歌或奏乐过程中“着调”而不“跑调”的好状态。当某人被人们形容为“不靠谱”时,那便是指他为人处事不着边、不规矩、没正形或靠不住,甚至是不正经、不干正事之意。“靠谱”说起来简单,落实却复杂;听起来像感觉,做起来是规则。  相似文献   

2.
论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李伯聪语言感知和理解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语音知觉阶段;语义理解阶段;句子和语篇的理解阶段;理解说话人实际意图的阶段。关于语言交际和语言理解的头一个哲学问题是:语言交际和语言理解何以是可能的?一个人为何能理解另一个人的话语?这是一个十分困难而复杂的问题。极简单地说,一个人之所以能理解另一个人的话语,一个极重要原因是不同的“自我”的个体——这时主要指“心灵”——具有同一性,不同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社会约定,而语言正是一种约定了的通讯工具。与语言理解有关的哲学问题还有哲学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多元关系中研究语言感知和理解过程。以往,许多人习惯于从两极对立、二元关系中思考问题,这往往使得思维简单化。现在,我们看到我们至少需要从四元关系(听话人或读者、说话人或作者、话语或作品、外部世界)中研究理解过程,这样才能使有关的研究工作深入下去。语言理解过程中的确定性和不定性的关系问题是另一个哲学问题,由于语言理解过程是一个选择与建构统一过程,是一个主动性与带有主观性的过程,绝对的、完全的确定性是不可能达到的。但决不应把选择与建构机制看成“制造”不定性乃至专门进行“曲解”的机制。语言感知与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3.
汪维藩 《天风》2011,(11):56-57
90年代初,周联华牧师首次访问“金陵”时,我曾送他一个小镜框,上书陶渊明的名句“乌倦飞而知还”。周牧师离宁前夕,在金陵饭店写了封信给我说:“我这只倦鸟又要飞回去了。人各有自己的本垒,南京是你的本垒,我的本垒则在台北。”“本垒”是棒球运动的一个术语,大意指一个人能够发挥潜力、取得业绩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管理哲学中的“人”的范畴指的是管理中的人本身,即“管理人”。“管理人”是对管理中各个层次的人及人的各个方面的最一般的概括。在管理哲学的诸范畴中,“人”的范畴处于中心地位。首先,从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在管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始终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我们可以说,每一种管理理论,都是对人的一定看法而提出来的,各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证和辨析了《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五性”指“精、神、聪、明、音声”五者,具体指精气、五藏神及人的听、视、言等感官能力。“六情”指构成人身体的“形、骸、骨、肉、血、脉”六种情实,引申指人身的六种情欲。从内容看,《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与《白虎通·情性》的“五性六情”说不同。在《白虎通》中,“五性”指“仁、义、礼、智、信”,而“六情”指“喜、怒、哀、乐、爱、恶”。《河上公章句》又认为“五性”属阳,是人能够实现“长生久寿”之生命目的的必要条件,“六情”属阴,是人修道养生的消极障碍,并主张“守五性,去六情”。《河上公章句》的性情说在思想上有所创新,它一方面在形式上继承了汉儒“性阳情阴”的说法,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将“性”与“情”转变到道家的养生说上来。  相似文献   

6.
略论科学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科学的价值孙伟平齐友所谓“科学的价值”,是指科学对于人和社会的生存发展的意义,因此它的完整确切提法应该是“科学的社会价值”——在我们看来,任何价值都是指事物对于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的意义,都具有属人的、社会的性质。因此科学的价值问题不仅是个科学学、科学社会学问题,更是一个价值观和历史观问题。但以往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与宣传,大多注意了“科学”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现实联系,而对于“价值”的特征及其在科学与社会关系上的普遍形式,则缺少更深入的理论与方法说明,导致一些概念和观念上的未明甚至混乱之处。…  相似文献   

7.
(一) 人的个性是在素质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通过个人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个性是由体现人的立场的“意识倾向”与体现人的观点方法的“调控机能”所构成的人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精神系统。所谓体现人的立场的“意识倾向”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总方向是倾向于从人民利益出发,还是从剥削阶级的利己主义出发等,以及由之而表现出来的志趣宏鄙与性格优劣;所谓体现人的观点方法的“调控机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与处理客观事物过程中,是偏重于以辩证唯物主义还是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来反映与反作用于现实世界,乃由之而来表现出来的完成实践活动效能方面的智能高下与  相似文献   

8.
论“进步”及其历史──对现代性核心观念的反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步”之在中国,完全是一个现代观念。这里的所谓“现代观念”,一指它是一个现代性的前提,象它在西方现代社会的作用一样;二是指它在中国的形成,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某种结果。所以只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进步才被中国人逐渐接受。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人的观念世界中没有“进步”信仰。主流意识的世界观、历史观背景是循环论,甚至是历史衰退论。中国哲学有极其富于民族特点的“变”的智慧,它集中体现在易学哲学之中。但是中国哲学赞美变易的理论,中国智慧的实质,在于承认对立统一是宇宙间普遍适用的法则,和人事在“否”-“…  相似文献   

9.
海外大藏经编辑及电子版大藏经的情况方广一大藏经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词汇,指佛教典籍的总汇,在古代中国,它主要指汉文佛教典籍。在现代中国,“大藏经”除了指汉传佛教传承的汉文大藏经外,包括南传佛教传承的巴利语大藏经、藏传佛教传承的藏文大藏经,还包括诸如梵文...  相似文献   

10.
启工?牧人?     
“雇工”,顾名思义,是指受雇用的工人,得他人的钱财为他人服务,是临时性的工人。有“雇工”就必然存在“雇主”,就是出钱让别人为自己做事,以货币购买劳动力的人。“牧人”则是指放牧牲畜的人;在基督教的思想里,“牧人”有一个特定的含义,是指放牧羊群的工人。“奴隶”是指受人奴役又没有人身自由的人,没有自己该有的权利和福利,不得已地承受所委身的对象的约束和管制,有  相似文献   

11.
道,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本义是人走的道路,引申为规律、原理、准则等意思。 易道即《周易》原理,“……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①。 丹道,是指道家、道教修炼外丹、内丹的方法、程序及其规律,“万物皆生死,元辰死复生,以神归气内,丹道自然成”。② 内丹是相对于矿物所炼之外丹而言,指在“人体炼丹”的过程中,由所谓精、气、神凝结而成的融合物,南北朝慧恩《南岳慧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借外丹力修内丹”,首次提及。 道教援《易》立说,始于东汉…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恩格斯这里的“理论思维”指的是“辩证思维”)要想认识心理活动的真谛,使这种认识符合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只有从辩证唯物认识论出发,才可立足于高起点。当然,作为一个人,由于能力...  相似文献   

13.
雇工?牧人?     
邵华 《天风》2002,(3):40-41
“雇工”,顾名思义,是指受雇用的工人,得他人的钱财为他人服务,是临时性的工人。有“雇工”就必然存在“雇主”,就是出钱让别人为自己做事,以货币购买劳动力的人。“牧人”则是指放牧牲畜的人;在基督教的思想里,  相似文献   

14.
人生哲语     
一、短暂与永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生就有死,即使百岁高寿,在永恒发展的宇宙长河中,也只是瞬间的瞬间。人生的永恒性,不是指寿命,而是指事业。无论谁,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将在世界打下印记,永垂史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不死,永垂不朽。二、一与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躯体只有一个。孙悟空七十二变,是神话。变来变去,总要现原形。分身术,不可能。轮回转世说,更荒唐。人死如灯灭。人积善,逝后入不了“天堂”;人作恶,死后也变不成畜生。但,做为人,除了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还有学习、工…  相似文献   

15.
陈壁生 《哲学动态》2023,(10):66-75
“天地之心”是《礼记》与《周易》中的一个概念。唐文明在近期的一系列论文中证明,天地之“心”是一个最高的主宰者,能够创生天地。吴飞反驳了唐文明的观点。回到经典中,详细考察经典中的“天地之心”,可以发现,在气论的背景中,天地之心是指人在天地之中的地位,即人得天地之气最清,所以贵于万物。在传统思想中,圣人德合天地,圣人之“心”,便是“天地之心”的体现。同时,圣人制作六经,使人贵于万物,而又敬畏天道,合于自然。在中国文明史上,正是因为“六经”的尊崇地位,中国文明始终在不断重新理解自然,并且在不断保持一种超越自然与回归自然的张力中前进。  相似文献   

16.
试论代价及其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代价及其本质李钢高静文近年来,哲学界在讨论“代价”问题时,对“代价”的涵义及其本质有不同看法,并存在着一种将成本和风险包容到代价内的“泛代价论”倾向。对此,笔者以一孔之见,求教于大家。一、代价的涵义:从社会哲学的角度考察,社会代价是指人类在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社会选择基础上而产生的与人的价值取向相悖的消极结果。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代价是指人们在面临的众多价值目标中,由于选择了优先发展的主导性价值目标,从而导致其他对人或社会仍有益的价值目标被抑制、损害甚至被牺牲。这些被抑制、损…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世纪前,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著名文章,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命题。后来,人们普遍承认,“劳动说”解决了古猿向人转变的机制问题。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遗传学的发展,更加丰富了我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不断有人提出:现代科学否定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人”的命题没有说明古猿向人的转变。事实果真如此吗?否。事实是“劳动创造人”的学说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科学洗礼,它得到了深化,却并没有被证伪。我们的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解决过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同他的整个思想形成过程是一致的,也经历了一个从黑格尔的关于“人”的观点到费尔巴哈的关于“人”的观点,再到自己的关于“人”的观点的过程,即从研究人的“自我意识”到人的“类本质”再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说“雅”     
张峰 《思维与智慧》2014,(12):61-61
1 所谓雅士,不单是指吟风弄月、醉心琴棋书画的文雅之人,更是指那些心存大志、品性高洁,不肯向世俗屈服的狷介之士。2 “雅”首先是真。装腔作势、装模作样、装神弄鬼都是与雅背道而驰的。“雅”蕴含在血液中,生长在骨子里,流露在人的精气神中。  相似文献   

20.
“序”是系统论中的重要理论概念。系统科学主要研究系统如何从无序到有序,又从有序到无序的运动发展过程,研究其中的一般原理。随着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序”也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名词概念,人们常常用“有序”、“无序”来说明事物的有秩序、无秩序现象。但“序”在系统论中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许多人并不是弄得很清楚的。一般人认为“序”就是规律,“有序”就是有规律,“无序”就是无规律。这种看法仍停留在过去科学所达到的水平上,还没有进入系统科学的境界。“序”在系统论中是指事物系统整体协同运动的规律,是指事物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