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肖雁 《周易研究》2002,(2):11-17
“德”在《易传》思想体系中不仅仅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伦理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统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哲学范畴。因此,系统考辨“德”在《易传》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全面把握《易传》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肖雁 《管子学刊》2002,(4):31-35
“德”在荀子思想体系中不仅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伦理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统摄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的哲学范畴。荀子还在其思想体系中阐发了其系统的德治思想,因而“德”在荀子思想中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学范畴。系统考辨“德”在荀子思想体系中的三层含义。对于全面把握荀子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本真精神,是科学而合理地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野中,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按照自然的生态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美的原理,并以维护人与自然的健康的新陈代谢或物质、能量、信息的正常交换为基本理念来指导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因此,生态文明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全盘否定与抛弃,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自然的文明生活方式,也不是一种完全异质于人类中心论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  相似文献   

4.
“文化”这个概念,与“劳动”之类的概念~样,正因为它的抽象而“适用于一切时代”(马克思语)。但是,“文化”这个概念本身不是纯粹思辨的结果,它是历史的产物。在从事文化研究时,要注意把文化概念的历史同文化本身的历史区别开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标志着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把握历史过程的本质。我们认为,在当前文化研究中,应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先分别对文化与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本身发展这几方面的关系作深入分析,然后再进一步将这几方面的关系综…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历史上,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始终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联系在一起。早在古希腊时代,以“公正”、“勇敢”、“竞争”为特征的奥林匹克精神,就已成为当时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宗旨是确立并展望如下意义上的二重的历史观,这个历史观一方面坚持历史的合规律发展的观点,另一方面在其中引入新的“意义”范畴,从而把历史作为人类价值实现的过程,即作为基于人类的人类本身的教养史来把握。作者的这种尝试是由于以下两件事所促  相似文献   

7.
揭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基础,阐明规范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因,建构与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相协调的新文化,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本文拟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以及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层面上来论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把握文化建设的意义文化作为同“自然”相对的总体范畴,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独有的存在方式和特征。所谓文化,实质上是指与人的发展本性相一致、对人作为社会主体、对…  相似文献   

8.
在早期,马克思的类概念是他的异化劳动理论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成熟期,则是他的唯物史观范畴体系中的重要成分。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类”,它在唯物史观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表现为:(1)人是历史的主体,又是历史的尺度。把人作为衡量全部社会历史进步的尺度,同生产力尺度并无矛盾,因为人(作为族类)、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是一致的;(2)族类高于阶级。所谓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实践唯物主义”,它把历史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关系(社会实践)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要确证实践本体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研究必须微观化和现实化。我们把物理学中的“场”(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相互作用)概念引进社会历史观的基础研究中,便可转生出“社会实践场”范畴——社会实践中主客体相互建构作用和主体共振所产生的客观效应整体,这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实践作用场。显然,实践唯物主义把社会存在的活的本体视为实践活动,并不是要把社会生活的客观基础虚化为抽象的主体行为,而是落实在主体行为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存在上。它既从根本上摆脱了旧唯物主义机械决定论的阴影,也避免了重新滑向唯心史观的主体精神引导论。社会实践场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框架中重要基础范畴,第一,它表征了人  相似文献   

10.
研究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离不开对“世界历史”这一唯物史观重要范畴的深刻理解。然而,在目前对世界历史范畴的理解和运用中却存在着一些歧义与混乱,故本文拟对这一范畴作进一步的辨析。 辨析之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与历史学学科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概念含义不同,两者不可混淆。 首先,从时间上看,上限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特指16世纪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历史。这就是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8页)在这个意义上,16世纪以前的历史只不过是真正世界历史的前史。这是因为,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而历史学的世界历史在时间上则包括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11.
在本刊的上一期里,我们发表了《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的评论员文章,希望哲学史界重视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工作。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把握中国哲学范畴的形成、演变以及各范畴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对弄清中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哲学范畴的发展不是自身的推演,而是根源于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实践。这里我们发表金春峰同志的《从范畴看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及其规律》,作者通过中国哲学史上“和”、“反”、“斗”、“合”、“分”等范畴的形成、发展及其同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研究,探索中国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规律。这是一种新的尝试。研究中国哲学的范畴,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我们欢迎大家从不同的方面撰写论文。  相似文献   

12.
价值与时间     
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并不存在任何“超历史”的价值。价值作为历史范畴的特性,决定了必须立足于历史维度、运用历史方法对其加以研究。这正如伽达默尔所说:“价值概念是一个不得不历史地自我沉思的哲学困境的表达。”(《伽达默尔集》,第280-281页)而社会历史不过是时间的单向、一维的绵延。时间上不可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了一幅悠长完整的历史图景,这幅图景即是人的一切价值活动的“背景”和“空间”。因此,价值论研究的历史维度、历史方法,必须具体地从时间维度加以理解和把握。一、价值的时间维度时间是与“现实的人”相关的哲学范…  相似文献   

13.
美学追求——现代传播人的最高追求。一部从蒙昧到文明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传播史,同时也是一部传播媒介不断变革的历史;也可以这样表述,一部媒介变革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传播媒介的不断革新是推动着人类社会朝更高的文明迈进的主动力之一,这种不断超越追求的美学价值取向也在持续凸显,那就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人本”精神——通过对个性化的有效信息安全、适时、便捷的传达,使传播主体趋于人与人谐、人与天谐的“美的状态”。从结绳记事到语言传播与文字传播,再到无线电传播、影视传播以及网络传播,伴随着传…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通过逻辑范畴的辩证运动,重现人类历史发展过程,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觌律,唯物史观需要确立一个完整严谨的表述体系。而正确地选择表述体系的逻辑起点,则是首先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当前,国内关于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探讨中,有两种较有代表性的新观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一种观点认为应当把劳动作为逻辑起点,主张这种观点的同志,看到了马恩唯物地改造了黑格尔关于劳动决定了人本质的合理思想,用劳动说明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规定人的本质,解释人类历史产生发展的过程,并通过劳动过程展开了唯物史观一系列重要范畴。然而,我认为,并不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市民社会及其概念演变史,探讨市民社会的历史内容与范畴规定,揭示市民社会研究的现实意蕴。本文认为市民社会是反封建的产物,市民社会的建立是对封建家族精神的彻底否定;欧洲近代以来关于市民社会概念的两个传统事实上不过是对一个新型社会要求的两个不同侧面,它们只有在“现代化社会”这一更高范畴中才能被完整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研究“市民社会”问题的历史使命是寻求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现实道路,因而要求必须打破“市民社会”与“国家”两极分裂对待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文明共处贯彻正义原则,是文明间实现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前提。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深层次的精神"黏合力"和不可或缺的精神自觉。文明共处正义原则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时代节律,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高度,创构了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即,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文明平等、注重文明共生共存。这一文明共处正义原则的创构,有力地驳斥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隔阂论""文明威胁论"等错误思想;清晰地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文明间必须遵循包容、平等、共存等精神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中国智慧,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所不可或缺的文明间的相互理解提供可供遵循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劳动范畴是支撑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阿基米德点,对于劳动范畴的科学解析是正确理解唯物史观的阿莉阿德尼线。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所有时代,乃至工业革命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限,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劳动处于决定性地位,精神劳动处于从属性地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是对这一历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创立了唯物史观。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正发生根本性的翻转。这种现象和趋势必将触发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叙述方式的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的权利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它不仅承认人是权利的主体,还承认地球上所有生命物种都是权利主体,使权利主体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相应的权利范围也应从人扩大到整个自然界。新权利观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类要更加理性地运用自身的权利,限制自身的权利欲望,尊重动物的生存发展权,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利互惠发展。一、现代权利解读1.人类权利溯源“权利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的权利实质上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及某种可达到的条件和要求的认识和期待,反映了人类对人与人…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中的时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突出主题.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人类争取和利用时间、拓展空间的历史.无论是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强烈的时空意识.从时空意识的角度透视社会发展,不仅有助于拓宽发展问题理论研究的视野,也有助于我们对时空范畴本身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20.
樊浩 《哲学动态》2023,(2):13-22+127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根本上是文明观的冲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宣示人类世界从诸文化实体的关系、人类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身的关系全景式地进入“非常时代”,遭遇“非常风险”,期待“非常伦理”。“非常伦理”有“非常伦理智慧”“非常伦理形态”“非常伦理觉悟”三个层次。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个体生命发育史表明,伦理是人类文明的原色和理想,但在现代性文明中已然迷失。面对“非常时代”关乎“种族的绵亘”的“非常”挑战,亟待推进“非常伦理觉悟”,进行文明观的伦理革命,其要义是使人类和人类文明学会“为伦理思考所支配”,实现伦理文明观的回归与重建。伦理文明观是文明内部诸要素关系的价值生态的文明观,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国家与国家关系以及诸文化实体关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观。伦理文明观的“非常伦理觉悟”,具有“最后觉悟”的文明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