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化人类学最具“反思”精神,20世纪人类学的总特征是“我”和“他者”之间观察关系的改造.中医药文化的现代研究应当引入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自觉”概念,应当在对中医历史传统回溯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文化的自我理解和自我价值认同.而文化人类学中“他者”对中医药文化研究提供的是另一种自我观察的方法,包括人的他者、文化的他者和历史的他者.现代中医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中的自我和他者的理念和方法,思考中医学现代性中的定位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立论和方法是不可取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四点论据还需商榷,《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与党的中医政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和谐的声音.中医和西医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在各自起作用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余云岫的中医观并不是"废止中医"。他认为中医的理论基础不符合科学依据,中医空谈经验,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中医盲目科学化是别有用心。但他也肯定中医的历史价值及中药的价值,承认中医的疾病认识,承认中医的实际疗效,对中医的前途抱有期待。余云岫对中医的认识一方面是受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日本废汉医运动的鼓动。对余云岫中医观的探究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在历史脉络中做出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当代中医名家中,张觉人先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自号觉因老人,字梦禅,清光绪十六年(1890)二月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东岳乡.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国各报上展开中医大讨论,袁宗军等提出:“拿什么拯救中医。”符少花等提出:“中医路在何方。”杜治政综合出四大问题及十个小题,指出中医争论已一百几十年了,也许还要继续一、二百年。他希望这个争论在短期内达成共识,发表了《以理性思维看待中医》长文,其中他反对“中医  相似文献   

6.
中医现代化与中医国际化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100700)吕爱平,徐世杰中医现代化,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用现代科学包括西医学方法来研究或解释中医。研究中医的目的是发展丰富中医本身,使他朝着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发展。解释中医就是用现代科学通常是西医...  相似文献   

7.
西医--中医挥之不去的他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医的论证是医学哲学与医学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后现代哲学可以为理解两种医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运用后现代哲学中的"他者"观念回顾了中西医之间张力的演变,指出在整个过程中"中医"未能摆脱"西医"作为"他者"的注视.并从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这种张力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陈修园是清代一位杰出的医学理论家、医学教育家和技艺精湛的临床医家.他认为,只有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经典著作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医德上才能实现儒家的"仁术济世"、"活人活国"志向.他主张尊经而融众,重在学以致用.在语言体裁上,采取注文(说明)、按语(论说)、诗歌、诀等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逐句讲解法,分段讲解法、串解方法和诗歌方法等.他的医学教育思想是中医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当代中医名家中,张觉人先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自号觉因老人,字梦禅,清光绪十六年(1890)2月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东岳乡。少年迭遭不幸,9岁丧父,13岁丧母,孤苦伶仃的他,只得跟随伯父张义泰学习中医。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一)情节梗概 中国导演郑晓龙拍摄的<刮痧>是一部以中医传统疗法刮痧为观测点,集中体现中西文化差异与冲突的一部影片.主人公许大同是一位电脑游戏设计师,他与妻子在美国奋斗了八年,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告诉大家,自己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然而随后一场意外却将他从梦中惊醒.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医疗语言学研究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理论构建,二是具体研究。对于前者,学者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但未能充分融合沟通学和语言学的理论,较少客观分析患者的语言特点和贡献,未能深入讨论相关的语用、社会、心理、认知等因素。从研究路径来说,具体研究又可分为语言学方法、医学视角和人文视角三个方面,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当代医疗语言学研究在医疗语言互动的语旨、语场、语式以及理论基础等方面还存在较多值得开拓的空白和课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医患纠纷解决模式的法律与道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医患纠纷的最终解决是通过传统的民事诉讼途径,然而,这种模式并不符合医疗案件本身的特点。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而言,我们必须对医疗诉讼的制度设计重新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3.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临床学院、教学医院和临床教师仅重视医学生的专业教育而忽视医学伦理教育,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严重脱节.应对临床实习生的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践过程、教育路径、方式方法进行整合,使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实现整合.  相似文献   

14.
高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诊疗行为,主要包括医方趋利性医疗行为和防御性医疗行为。通过典型案例对高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诊疗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剖析不合理的诊疗行为,提出了规范应用高新医疗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医疗权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的医疗权可以表现为宪法上的应然权利和实践中的实然权利.在具体医疗实践中,患者获得公正、必须和费用节省的医疗服务的权利,是以患者支付医疗费用为前提的.在特定情况下,虽然患者无支付能力,也可以享有医疗权.患者有拒绝医疗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医疗过失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引起医疗纠纷的事实可分为应由医方承担责任的事实和不应由医方承担责任的事实,只有医方符合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即医疗行为的主体是医疗单位、主体有过失或违反义务的行为、有损害后果、而且主体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才需承担法律责任,以消除只有损害后果医方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和只有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才承担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医学转型的实质是推进医学的整合,微观层面以临床医学的整合为核心部分,宏观上则以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为核心。在诸多整合之中,以临床医学的整合最为迫切,它是整个医学整合过程中的基础和开端。当前进行的临床中心化整合似乎已成为一种主导的趋势,然而,如何进行中心化整合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讨,某些医院对专科化的热衷和偏爱更令人担忧,医学资本的诱惑也是当今临床整合的一道障碍,因此,医学整合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医学形式上的重组,更需要有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8.
医学是一种人性化的表达,然而,医学手段的伤害性特征也是现代医学本身无法回避的一个缺陷,忽视对医学技术本身的伤害性因素的认识,是当下医学人文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构建人性化医疗的一道障碍,面对越来越多的对医学伤害性的质疑,医学应该进行自我剖析,撕开医学手段的非人性化面纱,务必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用医学的人性化关怀弥补医学手段的伤害性缺陷,并以医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促进医学向无伤害的人性化方向发展,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本研究调查了四川大学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中的“伦理修养”(“保密与尊重”和“知情同意”)和“医师责任”两方面的认知,并将其与患者认知进行比较。笔者分析了医学生和患者认知差异,并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的认识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未能发自内心地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最重视的仍然是临床技能的提高。研究提示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需要增强感染力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在叙事医学和医学人文的情感转向这两大理念基础上,提出将医学叙事文本按照创作方式分为虚构疾病叙事和非虚构疾病叙事两大类型,按照作者身份分为文学疾病叙事、自我病情书写和医生病理书写(平行病历故事)等,并提出将元病历叙事作为医学院校叙事医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阅读材料,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与某种具体疾病相关的叙事作品,如神经叙事,癌症叙事等。同时探讨如何将叙事学基本知识融入疾病叙事阅读中,切实引导医学生提高医学叙事能力,达到医患视域融合和医患沟通效果最佳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