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法律责任采取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意味着当医患双方均无过错而又造成输血感染的损害后果时,完全由患者承担损害后果,这种规定无法体现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无过错输血感染法律责任应当规定为公平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既保护医方利益又保护患方利益.  相似文献   

2.
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法律责任采取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意味着当医患双方均无过错而又造成输血感染的损害后果时,完全由患者承担损害后果,这种规定无法体现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无过错输血感染法律责任应当规定为公平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既保护医方利益又保护患方利益。  相似文献   

3.
医惠纠纷要顺畅解决必须成立一个独立于卫生行政机关,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高速运转,医患双方均能认可、中立并且权威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用单一的医疗损害鉴定来取代现行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采用仲裁构架模式设立医疗损害鉴定委员会和成立中国医疗损害鉴定协会对医疗损害进行鉴定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我保护性医疗是近年来医方为应对医患关系重构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模式,其本身和影响具有全新特点,充满价值冲突;这种行为模式,客观上是对应医疗风险尤其是重大医疗风险的;主观上同医方免责期待的张扬以及对知情同意的解读直接相关;因而,正当的自我保护性医疗既取决于医方合理的免责期待,以及改变对知情同意的误读,更依赖于自身的医学伦理综合素质的打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若干问题评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2年 4月 1日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正式生效 ,近来新闻热炒的焦点之一是所谓的“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具体内容见“若干规定”的第四条第八项 :“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 ,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众多的专家解说此条时 ,总是极富鼓动性地告诉公众 :2 0 0 2年 4月 1日以后告医院 ,患方就很轻松了 ,只需证明自己有损害事实 ,并且曾在被告处就诊就无需再举证了。本文试就“医疗侵权诉讼中患方举证责任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责任伦理是面向未来的一种伦理概念.企业责任伦理的缺失是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企业作为环境污染中的主体,必须为其行为后果承担责任.当我们强调作为集体的企业的责任伦理,强调企业对其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负责时,其实质即指企业在责任伦理下的社会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7.
医疗美容致害行为是指医疗美容的从业者实施的致使被美容对象生命权或健康权受到侵害的行为.医疗美容的行为主体可以分为合法主体和非法主体.合法主体的医务人员在医疗美客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应认定为医疗事故罪.对于非法主体实施的情节严重的医疗美容致害行为,除放任结果发生的情形,应以非法行医罪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8.
高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诊疗行为,主要包括医方趋利性医疗行为和防御性医疗行为。通过典型案例对高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诊疗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剖析不合理的诊疗行为,提出了规范应用高新医疗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诊疗行为,主要包括医方趋利性医疗行为和防御性医疗行为.通过典型案例对高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诊疗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剖析不合理的诊疗行为,提出了规范应用高新医疗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医疗伤害是医疗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从伦理的角度,按照科学严谨的逻辑,界定了医疗伤害的范围,并将所有医疗伤害区分为有意伤害、无意可知且可控的伤害、无意可知但不可控的伤害、无意且意外的伤害四类;认为有意伤害、无意可知且可控的伤害属于医源性伤害,因而是责任伤害,应该由医方承担相应责任,无意可知但不可控的伤害、无意且意外的伤害属于技源性伤害或病源性伤害,因而是非责任伤害,不应该由医方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1.
医疗行为主体的未限定性决定了非法行医主体的非限定性,医疗行为应有合法与不合法之分;行为主体故意实施的违法行医行为必须兼具营利的主观目的性才构成非法行医;非法行医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也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只不过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的行为较为普遍。根据其情节轻重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相应的民事责任。伴随着一系列规定的出台,我国目前在该领域存在的诸多法律问题得以解决。在梳理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现阶段仍然存在的一些残留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关于“职业医闹”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纠纷中患方放弃法律途径而选择雇请“职业医闹”的非法律途径维权的现象日益普遍,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进一步激化了医患矛盾。鉴于此,拟通过从法律层面上深入分析“职业医闹”产生的根本原因,积极寻求根治“职业医闹”的法律对策,以让患方维权回归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几年以来,我国卫生领域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越来越重视,病人满意度调查已经在医院普遍应用。然而,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是在调查的组织设计、调查的主体、问卷的设计、调查的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改进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工作,加强医疗服务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5.
医疗暴力的危害、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疗暴力事件严重干扰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给医疗服务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了部分国内外有关医疗暴力的报道,分析其危害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医患之间的信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几年来,在我国发生了患者或其家属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造成这一暴力现象有众多的因素,其中医患之间信任机制的缺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改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增强医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其次,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诚信约束机制与医患沟通机制;再次,亟待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最后,在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医学的服务范围、作用领域和责任载体等逐渐从医院向社会延伸、扩展。"医学的目的"决定医学发展和医院定位的方向,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促使医学不断地从医院走向社会。医院唯有在清醒认识医学目的的前提下,抓住医疗卫生体制变革完善的契机,在医学模式上转变,在医疗服务上拓展,在医疗管理上改进,才能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医疗以其方便快捷,患者足不出门便可得到一流的医院、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医疗服务等,这些深受患者青睐。网络医疗对医学发展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网络医疗在其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网络医疗在改变传统医患关系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保障患者隐私权、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改变等新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网络医疗健康发展,对医患合法权利保护等都会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展开论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责任行为是个体在特定责任情境下履行责任和承担后果的行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着重探讨大学生的传统美德认同和责任情境因素对责任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美德认同,以及责任情境中的责任性质和责任对象都对大学生的责任行为倾向有显著影响,且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1)传统美德认同高的大学生在履行责任情境中,其责任行为倾向显著强于美德认同低的大学生;(2)履行责任时的责任行为倾向显著强于承担后果时的责任行为倾向,但低美德认同者的两种行为倾向在他人责任情境中无差异;(3)在履行责任情境中,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行为倾向显著强于对他人的责任行为倾向;但美德认同低的大学生在承担后果情境中则相反。  相似文献   

20.
Discovering obligations that are ascribed to them by others is potentially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 imagination of engineers. Moral imagination cannot reasonably be developed by contemplating oneself and one's task alone: there must be some element of discovering the expectations of people one could put at risk. In practice it may be impossible to meet ascribed obligations if they are completely general and allow no exceptions--for example if they demand an unlimited duty to avoid harm. But they can still serve to modify engineers' prior ethics, for example by limiting a purely utilitarian approach to deciding who should bear risk and how much risk they should bear. Ascribed obligations can also give engineers insight into the public reaction to risks that arise from engineered systems, and the consequent expectations that the public have about how much protection is desirable and wher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is protection lie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ase for taking ascribed obligations seriously, and reviews some of the obligations that have been ascribed in the aftermath of recent engineering failures. It also proposes ways in which ascribed obligations could be used in engineers' mor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