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篇末厄尔神话的解读,试图回答柏拉图对诗的态度问题,并通过对该神话三个层面的解读,考察柏拉图如何构建他的新神话.本文认为对厄尔神话的理解必须放到<理想国>大的政治哲学背景下进行理解,文中提出柏拉图对传统诗人的批判同时也是在批判智者以及智者对城邦基础的攻击,柏拉图试图为城邦确立不同于传统习俗和智者"自然"意义的新的基础,而厄尔神话正是柏拉图在这一新基础上书写的新神话.  相似文献   

2.
"主体""历史"和"国家"是福柯思想中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论题。福柯的反人类学主体主义决定了其采取政治历史主义立场。此种政治历史主义不仅实施"区域批判",构建"反科学"和"反历史",以拯救"边缘知识"和"被征服的知识",还依据战争图式来探索历史-政治场域内权力关系的运作,阐发了以布兰维里耶为代表的、不同于以往哲学-法律话语的历史-政治话语,勾勒了西方生命权力形式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近现代演变史,展现了福柯政治历史主义之反普遍主义、反主体主义、反柏拉图主义、反霍布斯主义、反卢梭主义和反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理论实质和思想创新。现代性批判的重点主要因福柯的思想工作而从19世纪的经济关系转移到20世纪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3.
历史主义是从彼岸性或超越性转向此世性、从天上的理式或理念转向地上的现实、从永恒秩序转向主体或自我的现代性思想的逻辑终点.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施特劳斯对历史主义的分析和批判来阐释施特劳斯思想中紧密关联的如下主题以及他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古今之争,政治、意见、哲学的关系,僭政与自由,犹太问题和神学一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任军 《现代哲学》2006,(2):66-71
该文从胡塞尔在《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中对历史主义的批判入手,继而分析他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对历史主义问题的阐述,最后对胡塞尔的历史哲学观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进行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柏拉图书简入手,关注柏拉图有关"建议"的论述,并细致分析了柏拉图《书简七》中有关"建议"的原则,力图通过对比柏拉图给人和城邦提建议的原则,揭示柏拉图在政治生活中究竟是怎样一位哲人。  相似文献   

6.
溥林 《宗教学研究》2004,(3):104-108
在基督教的信仰中,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了世界,世界万物对上帝有着绝对的依赖性.范型论是基督教的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的一种独特理论,其主旨就在于理解创造的本质,理解受造物与上帝的关系.波纳文图拉是中世纪与托马斯·阿奎那齐名的大神学家和哲学家,他将范型论作为理解创造本质的钥匙,将它看作是整个形而上学的核心.在思想上他对当时新兴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持批判接受的态度,而追随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路线;他通过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改造,将奥古斯丁主义的范型理论发展到顶峰.  相似文献   

7.
罗跃军 《哲学研究》2012,(8):68-71,126
一、关于《理想国》中正义论证的争论关于《理想国》中的正义问题以及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对此的论证,西方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早在1937年《心灵》杂志第183期上,福斯特(M.B.Foster)教授就发表了一篇题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错误"的论文,对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其对手之间关于正义的讨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理想国》第二卷开篇中格劳孔关于善的三重区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区分要求苏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主要从两个方面批判通常所谓的"诗"和"诗人":就主观方面而言,诗人缺乏对于真实存在的知识;因此,就客观方面而言,诗人的作品在伦常、政治、教育等领域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柏拉图希望表明,以智慧、真善美为目标的哲学才是诗的典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所以,"哲学家"和"诗人"这两个角色在柏拉图那里是一种完美的融合,而不是一种分裂.  相似文献   

9.
1984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研究黑格尔的最新著作:《黑格尔走向<逻辑学>的道路。系统性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的形成》。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从系统性和历史主义问题看黑格尔哲学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篇“《精神现象学》中的系统性思想和历史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哲学从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转变到现象学存有论 ,这个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型乃以现代科学革命为其深刻的背景和动因。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作为独立学问既在一般哲学的总架构和总背景之中发展 ,又回应科学发展和革命。随着从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过渡到库恩的历史主义 ,科学哲学发生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从存有论层面而言 ,实在性和有效性问题仍是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关注焦点。问题是 ,尽管实在性仍是现代科学乃至未来科学的支柱 ,但是现代科学革命及科学的后来发展皆展示了科学实在性的新面貌或者说真实面貌。现象学存有论在很大…  相似文献   

11.
周晓桂  赵友芬 《学海》2004,(2):200-201
在正义问题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广泛关注的背景下,袁久红先生的新著<正义与历史实践: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正义理论批判>,近年内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在批判与吸收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基础上,以实践为内核,从历史发展的多层结构中把握"正义"观的内在品质和时代精神,进而展示著者独到的学术视野和历史主义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2.
在《真理与方法》第三部分,伽达默尔批评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造成了“语言的遗忘”。这一说法可以与海德格尔的“存在的遗忘”相互呼应。但伽达默尔并没有盲目追随海德格尔。恰恰相反,他的“批判”只是一种假言判断、一种柏拉图式的反讽、一种对话辩证法的实行。伽达默尔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证明柏拉图遗忘了语言,而倒是证明柏拉图没有遗忘语言。借此,他实则在与海德格尔争辩:一方面,要逆着海德格尔的“弑父”倾向肯定柏拉图-海德格尔的统一效果;另一方面,要借助柏拉图的对话辩证法实现对海德格尔的某种矫正。  相似文献   

13.
董世峰 《现代哲学》2006,(3):114-121
N.哈特曼的价值柏拉图主义是由价值本质论、关系论、发现论、理想论、原则论等观点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理论范式。如果说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概念与理念处于一种杂合不分的混沌状态,休谟、叔本华等不满于此状态而试图对其作出明晰的区分,那么这些观点显示哈特曼既欲明晰鸿沟又要弥合鸿沟的理论创意。立基于价值柏拉图主义和价值绝对主义,又摆向价值自然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显示了哈特曼价值论乃至整个价值柏拉图主义的理论困境及摆脱困境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与荀子都提出风俗美.柏拉图的城邦风俗之美是建立在正义原则下的治国之美,其核心在正义.而正义又蕴含着一种理性本质,所以城邦风俗之美被规定为客观事物的理性属性,是一种理性化的美.  相似文献   

15.
胡绪明  陈学明 《学海》2007,(5):83-87
《启蒙辩证法》通过对启蒙理性"抽象同一性"原则的批判,指证了"神话变成了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的启蒙逻辑.《启蒙辩证法》通过揭秘启蒙理性蜕变为工具理性,从而得出启蒙的逻辑作为现代性之秘密的基本判断.《启蒙辩证法》虽然将卢卡奇基于"物化"思想的现代性批判推进到了工具理性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定向,然而这一批判仅止步于理性主义批判,尚未达到现代社会资本统治原则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的原则高度,对启蒙理性蜕化为工具理性的现代性批判,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对现代性"副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无神论》2001,(3):48-48
无神论atheism以否定上帝为第一原则的一种哲学.它是有神论的对立面.无神论和无神论者这两个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刘研 《学海》2008,(2):137-141
本文介绍了迈涅克其人和他的重要著作<历史主义的兴起>,并分析了迈涅克所推崇的历史主义.迈涅克的历史主义对立于自然法观念,重视活生生的个性和个性的发展.他推崇这种历史主义是想为普遍人类价值与民族国家特殊需要之间的冲突寻求解救之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阿尔都塞在理论逻辑意义上拒斥人本主义和历史主义,以及把“主体”视为意识形态的建构并应以“过程”概念取代之等极易引发误解的观点进行深层解读,澄清了阿尔都塞关于反人本主义、反历史主义和反对一切主体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的内涵,并作出自己的批判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会饮》的流行解读通常并不把阿里斯托芬讲辞和苏格拉底讲辞联系起来,而是认定后者对前者进行了批判,由此断定柏拉图在批判阿里斯托芬讲辞的基础上建立了他有关"爱"的理论。本文则试图表明,《会饮》由阿里斯托芬讲述的"双性人神话"与苏格拉底讲辞中引述蒂奥提玛有关"爱的阶梯"说法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有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理解才能最终较为完整地把握柏拉图在《会饮》中的爱的理论。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必须考察"回忆说""灵魂不朽""理念论"以及巴门尼德哲学对《会饮》行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曹聪 《世界哲学》2020,(1):45-54,160
《巴门尼德》的主题是形相论(理念论)与辩证术,柏拉图式辩证术问题与他应对智术师运动及其背后的前苏格拉底“存在之战”直接相关。本文考察柏拉图改造修辞术为辩证术的过程和哲学意义,以此定位形相与辩证术的位置。《巴门尼德》的形相论批判和辩证术展示指向共同的目的,即呈现逻辑推理与范畴描述对于人类认识存在的作用及限度,并由此凸显辩证术对于哲学探究新路彳圣的意义,这篇对话传达了柏拉图对人类认识与存在之问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