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冰 《中国宗教》2022,(1):48-49
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工作法治化是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遏制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是摆在宗教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张培生 《天风》2004,(1):40-41
当今教会羊多工人少,于是,她更为重视、爱护和使用好教会人才。她将身、心的操练很好地贯穿在生活中,这与我们个别信徒忽视自身的操练,甚至有的人把爱护身体、注意养身之道、讲究营养结构等科学知识与追求灵性长进对立起来,更有甚者苦待己身,并要求他人与他一样。过着与社会不相适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蝴蝶的生存纯粹是为了追求美丽和快乐,而人类的生存是苦痛与美丽的杂糅。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的世界却能跟蝴蝶的世界媲美。兰姆的一生证明了他曾经像蝴蝶一样生活。兰姆于1775年2月18日出身于伦敦一个贫穷的家庭。兰姆的  相似文献   
4.
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实践范畴的再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虚拟”生存在电脑网络社会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使实践的内在性的地位显著地超过了外在性 ,同时揭示了实践除了劳动特性外 ,还具有“虚拟”的本性。在哲学上 ,“虚拟”即符号化 ,“虚拟”生存即作为人的文化生命的意义生存。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对现实社会生存具有重大突破和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莲笙道长生于1917年10月25日,上海市人.历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协会顾问,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上海道学院院长,<上海道教>杂志主编,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七届委员,上海市政协第八、九届常委等职.  相似文献   
6.
<正>适应能力对青少年来讲尤为重要。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才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人们常说"适者生存",意指只有能随客观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7.
六榕寺 《法音》2004,(9):53-53
本刊讯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诞辰100周年。8月23日,广州市六榕寺住持法量法师亲率僧众,前往广东省档案馆,参观《永远的春天——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大型图片展》。该展览再现了一代伟人、人民之子邓小平的动人风采和高尚情怀,再现了总设计师对广东人民的深情厚望和对广东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切关怀。展览表达和寄托了全省人民对邓小平的深深思念。法量法师与僧众认真观看了各部分的图片资料,加深了对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邓小平理论丰富内涵的认识,深深感到邓小平不但关心广东的改革开放事业,而且对佛教事业也十分关心。1982…  相似文献   
8.
联合同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he)。因此,青少年的成长即是在四个方面增加力量,即增加认知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妙善(1909-)大和尚俗姓吴,名敬亭,清宣统元年(1909)6月30日出生于江苏如皋县郭家园。三岁丧父,兄弟4人靠其母勤耕俭作抚育成长。幼年曾入私塾苦读4年,16岁业商。未几深感世事无常,遂萌出尘之志。1932年师25岁于丹阳地藏寺礼寂宽法师出家,披剃于镇江焦山定慧寺地藏殿。同年,受具足戒于扬州天宁寺。戒期满后,因闻扬州高委寺禅堂道风冠于全国,为丛林之模范。禅寺每岁二期大进堂,棒喝交加似红炉猛火,是习禅进道的好地方。遂于次年挂单高文寺禅堂,入堂后自觉有生以来的尘劳妄念顿失。尤于9月16日加香,养息香一下站板,忽觉身心…  相似文献   
10.
回归神恩     
修会神恩,是修会会祖在“具体环境”中与主相遇、合作的果实。由于“具体环境”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的,因此,神恩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表达。同样,我们修会自始创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教会和时代的需要呼唤着修会的回应,因此,神恩从开创到今天,几经变革,从表面上看,今昔不同,但其主旨——传教救灵,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