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景旺 《哲学动态》2012,(10):68-73
1745年休谟(1711-1776)在哲学著作《人类理解研究》中就已表明,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历史问题。1752年休谟开始写作《英国史》,1756年出版第1卷,前后共写了六大卷,在时间跨度上该书从公元前凯撒入侵一直写到1688年光荣革命,是休谟所有著作中耗时和篇幅最长的著作。《英国史》的  相似文献   
2.
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一种当代的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哲学思潮中,较之于学者们普遍重视的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传统,相对受到忽视的休谟的情感主义传统反倒更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德性伦理学在当代复兴的思想源泉,在与儒家德性论会通的语境之下尤其如此.当代道德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印证了休谟的移情观念,而这一移情观念又可以用来对道义论进行一种情感主义的辩护,即一种建基于移情观念的当代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导言对于出席这次在东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生命伦理学大会开幕式的很多人来讲,好像有实现了一个梦想的感觉。国际生命伦理学学会和亚洲生命伦理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相对主义,理性主义和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巴恩斯  B  布钽尔  D 《世界哲学》2000,(1):5-15
在过去近 30年中 ,国外学者在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范围已经超出了社会学领域 ,对传统的科学史及哲学研究提出了挑战。SSK代表了国外学术界在认识论、社会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研究的新方向 ,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有鉴于此 ,我们挑选了 SSK正反两方面有代表性人物的论文 ,组成“科学社会学 :理论与争论”专栏 ,分期刊出 ,希望对国内学者有所启示。读者若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 ,请注意东方出版社不久将推出的《知识与社会译丛》。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联合主办的中国政治伦理学分会年会暨全国党校系统“政治伦理与干部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12月1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党校和部分高校的60余名伦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就什么是政治伦理学、政治伦理的功能、中国政治伦理的建构、政治伦理学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地中海两岸知识分子之间争论的核心:穆斯林的信仰与现代性要求的不相容观念 将传统主义和停滞的伊斯兰与理性主义和创新的西方对立起来,这样的观点并不是什么新东西。19世纪末以降,穆斯林的信仰与现代性要求的不相容性,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地中海两岸知识分子之间争论的核心观念(勒南,2002;胡拉尼,1962)。自那时以来,这场争论的用语并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刘志山  余其铨 《现代哲学》2001,1(4):110-113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体现在哲学的历史中,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人们追求的重点和探讨的角度不同。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古代哲学侧重于从客体方面探寻真善美,近代哲学侧重于从主体方面探寻真善美,德国古典哲学侧重于从主客体关系上来探寻真善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两个世界与理性主义:柏拉图、斯多葛派与西塞罗合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敬东 《现代哲学》2001,(4):97-101
国内外学界都曾有人认为,西方文化一哲学的特征是两个世界,而中国文化一哲学传统的特征是一个世界。韦伯在讨论新教与儒教的不同时曾认为,新教伦理在对待尘世的态度方面,与儒教伦理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在韦伯看来,如果说儒教对世间万物采取一种随和态度的话,那么新教伦理则与世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平生之中最重大的一次转变是从文化哲学走向乡村建设,但对理智主义的批判和对礼乐复兴运动的执著追求则基本未变。他在哲学上的变化是从直觉主义到理性主义,在政治上的变化则是摆脱了前期对西方模式的迷信,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设想现代中国之路的社会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的主导方面,非理性主义是其附属方面,双方构成西方哲学史中的一对矛盾,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结果.这一矛盾来自古希腊理性的两大精神要素逻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升,体现为柏拉图的"迷狂说",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础上的迷狂,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西方哲学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发展出来的,但常与宗教神秘主义合一,到黑格尔才明确将二者分开,但仍免不了堕入理性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