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国内外都曾有学者认为, 从哲学-文化传统的特性上说, 西方是两个世界, 而中国是一个人生(世界)。韦伯曾经把儒教伦理与清教伦理在对待尘世的态度上作过如下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儒教对世间万物采取一种随和态度的话, 那么清教伦理与‘世界’则处在一种强烈而严峻的紧张状态之中。”“在中国从未出现过与‘现世’的紧张对峙, 因为从来没有一个超世的、提出一个伦理要求的上帝作过伦理的预言。”(韦伯, 第257、259页) 钱穆对这种差异作了如下说明:“西方人常看世界是两体对立的, 在宗教上也有一个‘天国’与‘人世’的对立。在中国人观念里, …  相似文献   

2.
宗教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教伦理导出资本主义精神和理性的资本主义,而中国的儒教与道教却为什么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德国的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儒教与道教》中所着重探讨的两个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韦伯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于第二个问题,却被人们评价为“伟大的外行”。韦伯不懂中文,只是依  相似文献   

3.
韦伯伦理—经济“理想类型”的历史哲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关于“新教资本主义”的伦理—经济“理想类型” ,表现为道德哲学与历史哲学的二重向度和二元分离。在道德哲学方面 ,它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逻辑模型 ,然而在历史哲学方面 ,“理想类型”却潜隐着深刻的文化霸权与文明霸权的价值取向 ,它与后来的“文明冲突”理论和“全球化”思潮 ,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历史观 ,同属一种历史哲学谱系。“儒教资本主义”的命题 ,因与之在道德哲学方面不同构 ,历史哲学方面不同质 ,只是对“新教资本主义”“理想类型”的一种错位的回应。  相似文献   

4.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著作中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文化动因进行了富有创见的考察,他认为新教伦理中的“天职”观念与禁欲精神对西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韦伯的研究思路和思想观点对现代经济伦理学的发展无疑具有启发性价值。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经济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厘清马克斯·韦伯对儒教伦理所下论定之偏颇及其方法论之片面的问题。不仅揭示了韦伯是在既不懂中文又相当缺乏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完成了儒教伦理研究,指出韦伯对儒教伦理所做的诠释存在着许多不当之处,而且指出韦伯方法论的片面、比较类型的错位、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韦伯的民族关怀有关。文章最后还对余英时关于韦伯儒教论所做的论述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6.
自牧(十)     
汪维藩 《天风》2009,(4):56-57
(二十五)宗教的根系宗教社会学奠基人韦伯(Max Weberl 864-1920),于1904年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下称<新教伦理>,新教即中国所称的基督教).译者彭强、黄晓亲认为:韦伯的这部著作触及了一个十分发人深思的命题,即"在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尤其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源." "禁欲主义新教的伦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个基础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现代新儒家论“工作伦理”刘德春在儒家伦理与现代化进程关系的研究中,现代新儒家明显地受了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学说的启迪。韦伯认为改革后的基督教(即新教或清教)的经济伦理是资本主义精神的源泉,藉此在欧洲涌现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而其他宗教文化传统如儒...  相似文献   

8.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印度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等系列著作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重视,然而其某些结论带有根本性的缺陷。本文通过新教改革与中国佛教改革多方面详细的比较,指出了其局限所在,提出了一些对中国的现代化富有启发的论点;证明了在相近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相通之处远超过相异之处,因而完全能通过对话与交流,肩并肩的推进入类文明。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183;韦伯的佛教伦理观是其宗教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从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题的一个反证。它指出了佛教伦理出世品格的一面及其印度文化根源,但与佛教的思想和现实并不完全相符,且隐含着韦伯推崇新教伦理的价值偏向。韦伯论题遭遇来自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是否意味着可从佛教中发掘某些缓解“现代化”危机的精神资源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的佛教伦理观是其宗教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从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题的一个反证。它指出了佛教伦理出世品格的一面及其印度文化根源,但与佛教的思想和现实并不完全相符,且隐含着韦伯推崇新教伦理的价值偏向。韦伯论题遭遇来自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是否意味着可从佛教中发掘某些缓解“现代化”危机的精神资源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阐明儒教伦理与基督教伦理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和社会场景中的确切含义,探讨克服儒教伦理与基督教伦理之间对立特征之有效途径,强调要从重叙传统和社会实践两个层面推动儒教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韦伯的著作包括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和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部类。前者被称为文化论,后者被称为制度论。按照他的理解,现代性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制度现象,资本主义的兴起过程本身就是诸种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这一主题下,他研究了思想、观念、精神因素在现代性生成过程与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个在宗教领域,一个在经济领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生了选择的亲和性,共同推动了西方现代文化和制度的演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文化论视角,强调精神和心理因素在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反对马克思的学说,而是批驳经济决定论。  相似文献   

13.
韦伯对儒家合理性的判断是含糊的。哈贝马斯认为合理性有认知和伦理两个方向,儒家文化有认知合理化潜力,但他没有考察儒家文化的伦理合理化。分析韦伯和哈贝马斯的合理化概念得出社会学合理性分析框架:即经验普遍准则的确立或知识论证之主题和主客体关系之预设。不同社会学合理性其预设和知识性质不一样。既有主客对立和客观知识的对客观世界认知取向的工具合理性,也有主客对立和外在规范知识的对社会世界伦理取向的形式合理性和策略合理性,还有主客统一和内在规范知识的对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伦理取向的交往合理性。儒家文化是伦理文化;天人合一是其预设;重内在主观知识,轻外在客观知识是其特点。伦理文化缺少主客对立,无法建立客观知识和外在规范知识,客观世界的认知合理化和社会世界的客观伦理合理化潜力低;但其建立起主观的内在规范知识,具有一定的主观伦理合理化潜力。儒家文化在认知和伦理两个方向都具有合理化潜力;且由于其入世态度,其合理化得以实现。希腊哲学和基督教分别在认知和伦理上合理化潜力高,但直到宗教改革赋予其入世态度,其合理化潜力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儒教与道教》一书中,马克斯·韦伯将道教与儒教置于同等地位,并对道教伦理思想与社会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梳理。韦伯认为,道教某些特征与现代性、西方理性主义之间具有亲和力,但其巫术严重阻碍了道教自身蕴含的理性化倾向,因而与现代性社会之间具有反向关系;韦伯研究世界诸多宗教的目的,并非在于论证西方文明优越论和西方中心论,而是通过探究西方现代性的起因,从而找到一种克服现代性危机的路径;为此,韦伯提出,应该在一个开放的、而非单一封闭的范围内寻找或建构克服危机的价值体系。韦伯对世界诸多宗教独特性的强调,恰恰可以视为韦伯力图解决现代性危机的一种思路和努力;在众多思想体系中,道教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不失为一种推动社会制度合理化进程的思想观照。  相似文献   

15.
经济伦理是指人们基于某种宗教、文化心理而对经济行为进行的道德判断。一种文化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伦理来实现的。韦伯认为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西欧发生是由于基督教经过宗教改革,产生了以“天职”观为核心的新教伦理,孕育了以工具合理性为实质的“资本主义精神”。而中国儒学中存在的则是价值合理性精神,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本文引申发挥韦伯两种合理性的思想,系统分析了以“义利观”为核心的儒家经济伦理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指出其对小农经济的适应性和对商品经济的排斥性。最后,又根据东亚儒学文化圈其它诸国经济起飞的事实,探讨了扬弃儒家伦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回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生成关系的韦伯命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本文考量了韦伯命题关于伦理与现代化的关系和"精神转型"的合理性,寻求其在改变人们心智模式、重估企业伦理的作用力以及运用"精神转型"建构中国企业伦理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马克斯·韦伯对新教和“儒教”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探求新教和“儒教”存在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分析新教和“儒教”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作用,揭示了中外“文化决定论”的偏误,得出了“不是文化决定经济,而是经济决定文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韦伯的儒教伦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当代西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现代文化比较研究的先驱之一,马克斯·韦伯一生致力于考察世界各主要宗教的经济伦理观,他的儒教伦理观曾经深刻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评价。《宗教社会学论集》是韦伯著名的文化比较系列专著,集中体现了韦伯的理论贡献,是韦伯对世界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是如何生成的——马克思和韦伯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外源性不同,西方现代化的内生性决定了其现代性的生成性.马克思认为中世纪晚期西欧低地国家(Niederland)的城市自治运动为资本这一现代性的动力来源创造了初始条件,韦伯则主张新教伦理是西欧现代化的根源.不过,在现代性的理性化特征及其与传统的"断裂"方面,韦伯的观点与马克思并无二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我们分析西方现代化的初始条件与动力来源提供了宏观的分析框架;而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理论揭开了隐藏在制度背后的精神力量,使人们得以全面地认识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李向平 《天风》2012,(2):14-15
面对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变迁中的各种问题,中国基督教必定会有所作为,然而,谈及当代中国伦理建设与中国基督教的内在关系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谈起。经常设想,中国基督教何时也能建构成为韦伯所言之"新教伦理",中国基督教的许多问题也许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