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合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宇宙观,作为建筑形制经历了初现、发展、成熟和衍变阶段。六合形制的初现至发展阶段,体现在由四面围起的空间转换成四壁、屋顶与台基,象征着天地四面;六合形制的成熟阶段,体现在四合院的四面建筑物、院落和台基,以及位于天下之中、四面筑有城墙的都城;在六合形制成熟的基础上,衍变出了像符望阁这样拥有中心寝宫、四个“凸”字形空间加上顶层六个空间的特殊建筑。六合形制的演变,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样式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
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发现首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以来 ,人类为遏止艾滋病 (AIDS)蔓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全球范围内已实施的干预项目不计其数 ;已有 3类 1 0多种抗逆转药物 (ART)应用于临床 ;抗病毒疫苗的研制从未间断。但无论预防还是治疗措施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全球HIV/AIDS迅速蔓延之势不仅依然如故 ,而且短期内还看不到任何减缓的迹象。 2 0多年来的经验反复告诉我们 :每次因新药或其它防制方法的出现而带来的一线希望都很快被无情的事实消磨殆尽 ,似乎艾滋病毒总能找到逃避人类防制措施的办法。人们习惯于从结构与功…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的大净和小净,是根据主命、圣行规定的洁身方法,这种方法的来历源远流长。自真主允纳了人类始祖阿丹夫妇违禁食用麦果的悔罪之后,便责令他们洗面、洗手、洗脚和抹头,并由此规定了穆斯林作净千古不易的基本法则。其中“三洗一抹”四项主命,足以唤起人类对阿丹夫妇违禁行为的反思。由于阿丹在接近禁树时。  相似文献   
4.
正义与美德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观念,从更广的视域看,二者也构成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逻辑基础。质言之,正义与美德各自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意义形式和逻辑面向,标示了两种截然不同、有时竟相互抵牾的道德规范模式。近年来,尤其是随着规范伦理学在现代人类社会普遍注重法制建设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的迅速发展,有两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即规范伦理学由于过度追求自身形式的精密化而逐渐减蚀其合理性内核和基础;再者,美德伦理学因过度诉求善良意志的纯粹性而拒绝随社会实践的发展将自身现实化或曰显像化,从而造成正义与美德体用殊绝,亦即二者结构的严重失衡及其内在逻辑张力的断裂。道德主体行动判断力和价值观的减弱亦可在这一背景下解释。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德性幸福论存在“德福不一”的困境,而作为至善的世界,应是德福一致.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试图通过“三公设”之设定来调和这对矛盾,但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在晚出九年的《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提出了“法权”思想,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使得幸福从彼岸回到此岸.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医学家、哲学家Hippocrates在公元前4世纪就指出:医生的责任仅在于促进疾病的自然康复过程,而非阻拦这个过程.患者得以治愈的根据是患者自身存在的康复能力;医生首先必须清楚:自己所治疗的对象是人,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活在社会上的人,而不是被修理的物件.医生能够做到的只是为患者创造或提供一定的有利于康复的条件.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骨科专家Ilizarov发现了张力-应力法则,并因此创造出的牵拉再生、自然重建技术,正是很好地诠释了Hippocrates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韦尔默在其《伦理学与对话——康德和对话伦理学中的道德判断要素》一书中基于康德道德哲学之困难,考察对话伦理学为克服其困难所做的尝试并分析其成败得失,他把康德的绝对命令理解为一种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检验准则确立法则的程序,并认为这只有在预设人类可能的"共同意志"的前提下才能成立,这种对绝对命令的颇具经验主义色彩的解读因忽视康德道德哲学的理性主义基调和道德普遍主义立场而难免误读之嫌。作为道德性的最高原则,绝对命令并非程序性原则,而是表达"理性地行动"这一自主道德的要求。由此引出的论证和应用的问题是康德道德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也是其困难所在。就对话伦理学与康德道德哲学的关联性而言,相比于韦尔默重点分析的哈贝马斯版本的对话伦理学,阿佩尔先验语用学路向的对话伦理学更好地继承了康德的理性主义精神,紧扣康德道德哲学的问题并尝试对之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8.
郁乐 《伦理学研究》2013,(2):50-53,141
纯粹实践理性动机的理论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重要环节,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与研究。定言命令的奠基意义不仅局限于规范伦理学,也为解决德性动力学问题提供了基础;德性法则作为意志的规定根据,对感性产生作用,使人在德性法则面前感到谦卑,因而对德性法则产生敬重;敬重作为"能被先天认识的并看出其必然性的唯一情感",是德性唯一纯粹的动机;敬重概念还确立了人所能够达到的德性层次——出于对义务的敬重而行动。  相似文献   
9.
可听过吸引力法则或心愿力量(mindpower)精神导向的说法?意谓当一个人的愿力很强,通过诚心的祈祷向宇宙发出信息,希望某些愿望会实现,这种愿力会变成很强的能量信息,可以调动自己的各种潜能,跟外在环境协调,从而改变命运的轨迹,达到心想事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生存法则     
一直以为,蜗牛背着那又硬又重的壳,是一生的负累。走得那么慢,无法飞翔,看不到更广阔的天地,被那个壳拖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